与去年活动大规模缩减相比,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常设单元几乎全线恢复,论坛云集行业大咖,青年影人和创投计划为行业扶植新人保驾护航。 这段时间,来自全国各地的电影人、投资方、创作者、媒体以及影迷,都聚焦在跨越上海的影院和会场中,在光影中找到方向,在重要节点的观点碰撞中寻找思路。一边是影迷们在各个影院穿梭的狂欢,一边是电影从业者们在论坛上展会上聚焦关注这几年的变化,及早看到危机,寻找全新的转机。 红色光影 建党百年主题贯穿本届电影节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样的历史时刻,在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举办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具有特别的意义。于是,本届电影节的最有标志的颜色一定是红色。 除了以致敬建党百年的重磅影片《1921》作为开幕片,展现电影节的赤诚底色外,这次电影节还专门设置了“百年征程·红色光影”特别单元,集中展映多部聚焦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优秀国产影片,包括《白毛女》《永不消逝的电波》《青春之歌》《红色娘子军》《革命家庭》《英雄儿女》《南昌起义》等。 除了老片外,本次电影节上也有很多新时代的红色电影举行了发布会,比如博纳影业推出的“胜利三部曲”:《中国医生》《长津湖》《无名》,聚焦了跨越近百年的中国近当代史上知名或不为人知的事件,以精良的制作进行演绎和展现。 建党百年主题贯穿本届电影节始终,全方位地营造共庆百年华诞的浓厚氛围。金爵电影论坛也确定了“主旋律电影的市场化探索”的主题,探讨影视人如何选好题材、讲好故事,推动中国影视高质量发展。 在论坛上,与黄建新导演联合执导《1921》的导演郑大圣表示,在拍摄过程中,黄建新导演就曾经明确表达,这部电影与其说主旋律,还莫如说是主流电影。“经典题材的生命力,它随着观众的审美趣味、眼光的变化,能够不断翻新。越经典的题材越有潜力和可能做出新的诠释。所以我们把它理解为是‘新主流电影’”。 而以总制片人身份参与《金刚川》《革命者》创作的梁静认为,主旋律电影其实就是主流电影。很多国家都有类似的题材,而且在商业上非常成功。此类题材的电影创作,还有很多艺术、市场空间可以探索。 休养生息 影视公司需要时间和空间图谋发展 在今年上影节的开幕论坛上,嘉宾们聚焦“共圆百年梦·启航新征程”,展开头脑激荡,来的都是行业内的大咖,而且都是实实在在拍电影来赚钱给行业供给内容的,在他们看来,尽管疫情防控背景之下,中国的电影市场是全球最好的,依然需要时间和空间来“休养生息”,图谋未来更大的发展。 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北京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长田初步判断“今年的票房有可能回到2019年的高水平,但这并不能够掩盖整个行业出现的困难。” 王长田表示,市场产生100块钱票房,只有38.5块钱,回到了跟内容有关的公司手里。纯粹的内容公司、制片公司去掉发行代理费,结算佣金等等之外,大概能拿到的是32-33块,不到1/3。但是整个电影行业最主要的投入都是这些公司完成的,所以“应建立一个向内容制作倾斜的机制,改变票房收入的比例。” 博纳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于冬更是直击行业痛点,他表示,中国电影市场正在经历非常艰难的时刻。“2019年全年票房是644亿,2020年是204亿,这意味着行业失去了400多亿的现金流,就像一个人抽血抽走了2/3 。”他建议5%的电影专项资金能否缓征3年, 让行业休养生息,另外,票务平台的服务费能否降一降?不能收得比电影专资还多。 万达文化集团兼万达影业集团总裁曾茂军表示,很多人认为2021年春节档电影票涨价太厉害,但其实涨得最多的部分是票务平台的服务费。 “这个分配的顺序 ,要改变,分配的机制要调整 。”曾茂军说,“电影业在整个GDP中的占比不算多,但是电影影响大,社会效益好。在政策和税收层面,能否学习韩国,加大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