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戏剧家赖声川曾说,创作者的时间像是雕塑用的“黏土”。“‘黏土’是相对的,如果这个戏让人觉得长,三分钟也会像三小时。如果观众能够融入其中,时间就不存在了,‘黏土’也逐渐消失了。” 昨晚在杭州大剧院,5个半小时的沉浸式体验,就像一段魔幻、诗意、写实相互交错的生命之旅。赖声川导演的大型舞台剧《曾经如是》经过了重新改版,首次与杭州观众见面。时间仿佛在疏忽之间就流逝了,观众们在巨大的触动之余,也感知着这个时空的广博与复杂。 11月21日下午,在《曾经如是》杭州站的主创分享会上,赖声川和主演郝蕾、张杰一起聊了聊该剧的创作始终以及他们所理解的戏剧艺术。 赖声川说,每一个剧场都是不同的《曾经如是》 “我不是故意要把《曾经如是》写成一个很长的戏, 而是它的题材、灵感让它变成这么庞大。”比起两年前的首演,赖声川说这一版的主要动线,落在了郝蕾饰演的雪莲和张杰饰演的多吉身上。“2019年的《曾经如是》更偏向是一个群像戏,这一次我要让两个角色跳出来。郝蕾的角色带动整个剧情,多吉的追寻也更加清晰且深刻,于是新版本加入了多吉的梦境,雪莲的面店则搬到了山的北边。” 与前作《如梦之梦》不同的是,《曾经如是》的舞台是一个双莲花池的设计。“我们在莲花池中心,又设置了一个中央岛。杭州大剧院的舞台空间更大更深,在这个剧场里,三十年时间的跨度和三次灾难的循环更加凸显。”赖声川期待着,观众与演员在《曾经如是》里一起完成时间的流程,参与生命的仪式。 《曾经如是》有两个始终环绕舞台的角色,穿着现代而奇特——一个叫做时间,另一个叫做偶然。“当演员在台上走动的时候,‘时间’从你眼前走过,‘偶然’在你面前发生。这就是一种仪式性,很重要,并让整个故事成为了一个不断重复和环绕的结构。”赖声川说。 在剧中,多吉能看到天空中的文字,弟弟扎西能和动物自由对话,他们的母亲十方可以洞见一个空间里发生的所有过往。赖声川说,这个灵感来源于自己学习和生活过的城市伯克利。“在那里,你会看到街上很多人对着空气讲话,也会听到有人说世界末日快到了。各色人士、各种想法,非常自由且开放。不过《曾经如是》里,这些特殊的功能到底是真是假,还是给大家保留一个幻想。” 郝蕾是最好的“雪莲”,张杰以天籁追寻净土 赖声川说,郝蕾是他心中饰演雪莲的第一人选。这个角色,从少女走到暮年,在几番历经亲人离世后,仍然努力地活着。这就是世界上“千千万万的雪莲”。 “这是我作为话剧演员,第三次来杭州演出,之前是《恋爱的犀牛》《柔软》两部作品。”郝蕾说,《曾经如是》对她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部戏剧,每一次演绎都感觉自己被重新洗礼了一遍。 “人生是不是就这样?早上和面,晚上洗锅。人生的苦到底有多久?一天、一个月、一辈子?如果人生就是一场无法满足的苦,那为的是什么?为什么我承受了这么多,还是无法得到宁静?”这是《曾经如是》打动郝蕾,让她接受雪莲这个角色的台词。 “现在的人,往往因为知识的积累和信息的摄入,将人生变成了分析,而失去了直感。雪莲没有什么文化,靠着一腔感知去生活,去面对这个世界,这是当下很珍贵的东西。”郝蕾表示自己在2019年演出的时候,是带有好胜心的。“作为一个演员,总是想去征服观众。而这一轮我更沉浸在雪莲的生命中,去感受她的人生。相对的,不会过多在意观众对我的看法,而是更关注舞台的体悟与自身的感受。” 戏中与郝蕾搭档的张杰,则是从歌手跨界到话剧。他饰演的多吉,拥有一种“吟唱净土故事”的能力。他的眼前会浮现描绘净土的歌词,脑海中会出现即兴的旋律,再用天籁向世人吟唱,引导他们追求净土。在赖声川看来,今年已经没有人在谈论张杰的跨界和演技。“他就是多吉,完完全全占据了这个角色,变成了虔诚地追寻着净土的多吉。” 张杰的认真与执着,是整个剧组有目共睹的。“他不是专业演员出身,有时候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逻辑重音、断句,我就看到他不断重复别人的台词,去学习,去提升。”郝蕾对张杰的敬业态度,也是赞扬有加。 张杰则表示,五个半小时在舞台上连说带唱又表演,确实是不小的挑战。“不过,这是一次挑战,也是一种享受。从2019年到现在,发生很多事情。我会把经历的所有东西都沉淀到多吉这个角色中,让自己的舞台呈现更从容、更自然。” “如是我闻,闻之梦中,曾经如是。”今晚,这场生命幻境旅程还将在杭州大剧院继续上演。或喟叹感动、或迷茫沉思、或疗愈开心,相信每个观众都能在剧中收获迥然不同的感悟与思考。我们也期待着,五幕共81场戏,200多个角色在舞台上生长成新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