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宣传网>文化杭州
 
蔺洁青:做生活的聆听者
2022-03-07 08:30

在蔺洁青看来,想要成为一名好的艺术家,必须拥有超乎常人的想象力与高超的技艺,二者缺一不可。“想象力绝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基于实际境遇而起又超越当下境遇的,只有通过有限的、个别的事物形象才能通达无限的、普遍的审美意象。”

因此,她不断深入生活、沉下心来,通过结合自身特点,将所感所悟诉诸笔墨。

蔺洁青自述:从2006年读美院附中至今,在中国美院这所艺术殿堂已然十几个年头了,显然我是幸运的。能成为中国画的实践者更是深感荣幸,但成为一名真正的美术从业者的道路与艰辛,只有经历过才能体会。

对画家来说,绘画技巧是想象的器官。首先,造型能力是基础,好的人物画,必须具备好的造型,在简练中寓深刻,概括中见深入。其次,笔墨是中国画的命运,这一点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在创作中要尽可能地避免笔墨概念化,要从生活中找到鲜活的东西再结合自身的特点,日积月累形成自己的风格。

我愿成为生活的聆听者,描绘者和施洗者,只有保持对日常生存情感中超越存在的敏锐的感知力,让技巧成为表达性灵的工具,才能从“画匠”中蜕变为一名严格意义上的“艺术家”。

【学术简评】

在我称之为的“光织体”绘画中,洁青画光也画影,显得自在肆意。在光的衍射之下,其画显现为一种半透效应,仿佛传统画法中的所有着力处都被打磨或洗刷,而又从不意处生成新的一批,由光化结构锚定的形态骨点,特别是转折处及其连带的切面。同时,配合着半透的总体效应,洁青还营造了一种来自没骨法的丝滑的绢感美学,此法有效地柔化着光切割带来的强直。这里,我须强调的是,洁青的沾光就影,并非为了生造图式以西代中,更非为了标榜反叛,而完全是在经典传承和学院平台的互动中,思考光影问题,且将问题引向学术性了结的。在其画中,光可以塑,可以显,可以明晦,也可以藏。一把韵致绵绵数千年的线,在她这儿,重新被句逗,穿行与出没的方式也被偷换,仅仅就此,已让人提神,更何况,她的整体表现力,新颖度,和舒适感都已跃然纸上,真切可感。

——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 尉晓榕

蔺洁青一个90后女画家,她的绘画风格和审美特点,相信她的同行以及评论家和资深赏家已经有专业且精辟的评价,并予以充分肯定和鼓励赞美。我对画画没有更多研究,但作为一个努力接近美术界的文化工作者,作为一个中国美术学院的朋友,尤其是曾经有和画家愉快合作的美好经历,我的喜悦和祝贺是真诚和热烈的。

面对形象生动而且勇于创新的画作,尽管文字的描述显得抽象乏味,无法体现观赏画作带来的审美愉悦,但借此机会,我仍然要对画家以及画作的真实感受努力表达出来。

一是天赋其才,专心致志。从中国美院附中开始,已习画十多年,没有生命深处对画画的热爱,很难十数年如一日。正因为热爱愉快与辛苦寂寞同行,最终乐在其中。二是师出名门,术有专攻。画家学习于中国美术学院,师从一门,青出于蓝,取其精华,得其真传。画家专攻人物画,博采众长,其志不夺,画风求变,但精髓却在,而且画格更大。三是志存长远,未来可期。画家有幸,受益于高门名门,早教得古都洛阳中原文化熏陶,学习发力于宋韵杭州西湖之畔,相信不久将向中囯人物画的艺术巅峰攀登。

——浙江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王霄夫

蔺洁青,1990年生于河南洛阳,2009年,毕业于中国美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2013年、2017年,本科、硕士就读于中国美院国画系人物专业。2018年,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博士生在读,师从尉晓榕。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孙乐怡 编辑:吴阳杰
 
动态信息 更多 >
· 刘捷:以快制快 落细落实 坚决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
· 市政府征求各区县(市)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 刘忻讲话
· 【中国新时代 杭州新亚运】杭州市“亚运青年V站”形象正式发布
· 浙江省暨杭州市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主题活动在杭举办
· 【中国新时代 杭州新亚运】杭州打造“席地而坐”的卫生环境
· 【中国新时代 杭州新亚运】双西景区越来越有国际范儿
· 【中国新时代 杭州新亚运】要进入亚运礼宾服务队有多难?
· 【中国新时代 杭州新亚运】学雷锋 靓围挡 迎亚运
· 【中国新时代 杭州新亚运】浙江交通青年六城联动在杭开展志愿服务
· 【中国新时代 杭州新亚运】助力亚运建设 爱心义诊进工地
中国女足杭州行 亚运圆梦进校园
一张霉干菜饼 带动一方共富
湖杭铁路全线精调 3月即将静态验收 ...
版权所有 2006 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CopyRight © www.hzxcw.gov.cn  建议浏览分辨率1024×768 IE 6.0以上
联系电话:0571-85251618  E-mail: xcbxm@hangzhouit.gov.cn

浙ICP备07500146号-5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0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