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宣传网>文化杭州
 
“戏曲+”圈粉 传统文化正敲开更多年轻人心房
2022-03-23 08:30

在杭州拍摄的电影《柳浪闻莺》上映时,不少越剧迷抢在首映日进入影院观看,原因就是剧中用越剧表演串联了整部电影的主线剧情,甚至出现了包括《梁祝》经典选段在内的11段唱段,时长足有20分钟,通过光影切换、镜头语言,充分展现了越剧的魅力。

近年来,将戏曲元素融入电影的艺术作品越来越多,有的将传统剧目搬上大银幕再现经典,有的则在元素的打破与融合中讲述新故事。戏曲与电影的结合,让年轻观众看到了传统艺术的魅力,也让戏曲爱好者得以通过大银幕的媒介更为专注地欣赏钟爱的段落。

未来,这种结合能否成为传统文化的新流量密码?又该如何将高雅与普及相结合呢?

一部豆瓣8.1的戏曲电影

让年轻人“目瞪口呆”

将戏曲与电影相结合并不是什么全新的想法,中国第一部电影就是京剧舞台艺术纪录片《定军山》,第一部彩色电影《生死恨》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彩色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都是戏曲电影。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引发关注和热议,也写入了中国电影史,被后人所熟知。

随着时代变化,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戏曲电影逐渐淡出了观众的视野,人们仅在《霸王别姬》《变脸》中见到一些段落。现在,伴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戏曲电影的“第二春”似乎又来了。

《白蛇传·情》就是一个较为成功的例证。它是我国首部4K全景声粤剧电影,一经上映,便收获了极高的口碑:豆瓣评分高达8.1分,在以年轻人为主要用户的B站,它的评分更是高达9.9分。

“想拍给年轻的电影观众看。”这是该片导演张险峰设定的目标。在B站上,有观众评论,“看完这部戏曲电影之后,更想去现场看一下演出”,还有观众评论,“如果在戏院看的话,没有粤语字幕我听不懂,只听其曲不知其意,一场戏我肯定没有耐心看完。而在银幕上的戏曲就能解决这些问题,我相信热爱传统文化的人也愿意花时间去看。”

它的成功原因是戏曲特性与电影表达艺术的一次完美融合。在《白蛇传·情》中,传统戏曲的写意风格与电影艺术的真实风格融合得几近完美。影评人郑骄阳称,整部影片犹如“中国古代清新淡雅的水墨画,将东方意境呈现得淋漓尽致”。

全片高潮“水漫金山”运用动态特效,将滔天巨浪不可阻挡的逼人气魄展现在观众眼前。在故事表达上,影片去除了传统唱段中白娘子踢枪的经典片段,用特效来营造压迫感;配乐使用上,影片保留古音古调,重新使用管弦音乐编曲,更容易让年轻观众接受。“这让我们进一步确信,传统与现代的互动,可以在现代技术的促进下,在戏曲电影里达成。”他说。

另一个原因是戏曲电影降低了理解难度。传统戏曲的表现往往是“运用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很多对戏曲陌生的年轻观众一时难以理解。辅以电影的技术手段后,需要观众想象的门槛就降低了,看的人多了,戏曲才有未来,这才是此类创作的互相成就。

看完《柳浪闻莺》的不少观众也都留言表示,以往觉得越剧听不懂看不明白,只知道《梁祝》《红楼梦》这些片名,这次看到舞台表达后,觉得越剧还是挺有趣的。

不仅是电影,多媒体表达助力戏曲“出圈”

20世纪初随着戏曲电影的拍摄,戏曲就已经开始了跨界的尝试。戏曲“跨界”意味着从不同程度打破戏曲自身艺术门类的边界,把构成戏曲的基本要素从戏曲框架中剥离出来,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元素混搭、叠加乃至深度融合,使戏曲艺术形态的外延得以拓展,实现戏曲艺术的“另类”创新。

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曾澜撰文表示,如今,大小屏媒体的发展,长短视频的流行,使得“戏曲跨界”极大跨越了以戏曲作为主体的表达边界,形成更加差异化、多样化的“戏曲+”跨界模式,成为戏曲艺术圈粉、戏曲文化“出圈”传播的一个重要手段。

比如,京剧裘派第四代传人裘继戎在2020年B站跨年晚会上跨界表演《惊·鸿》,它一改以往戏曲晚会传统的唱段串联模式,用一段段惊梦之舞作为戏曲转场的形式,把六种地方戏曲拼接起来,使舞蹈和戏曲在审美意蕴上构成一个相互辉映的连贯整体,以互文的方式诠释了传统戏曲、现代舞蹈及两者跨界融合的审美特性。

2021年,因系列文化综艺节目爆火的河南卫视在“七夕奇妙游”中,用昆曲《牡丹亭》、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豫剧《白蛇传》的经典唱词,融合水袖舞等戏曲绝活,短短几分钟就让年轻人再一次感受到了传统戏曲的惊艳震撼。

出圈密码,还得靠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

“国潮”已经成了当下的流行词,似乎搭上后就能流行。其实国潮的真正含义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理解并将其在新时代予以充分表达,两者缺一不可。在“戏曲+”的嫁接上,要实现“1+1大于2”的效果,也需要遵循此法则。

如何正确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让观众受到感召?那就不能一味追求娱乐化和重口味,而是要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再以电影《白蛇传·情》为例,许仙所唱的“人若无情不如妖,只要有情妖亦人”,直击观众的情感共鸣点,“人间自有真情在”的主题则进一步坚定、强化观众追求真善美的信念。

观众能从传统戏曲的人物形象中汲取智慧和积极向上的力量,与其蕴含的文化精神达成一定共识,从而提升自我的道德情操和审美品格,这才是“出圈”的核心密码。

而新时代表达是技术上的创新,戏曲的传承需要年轻一代,那就去寻找年轻人真正喜欢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媒介。当下流行的3D、虚拟现实、实景增强,甚至是元宇宙概念都可以成为创新的基石,用技术辅助增加临场感和体验感,降低观众理解门槛,可以让电影艺术和戏剧艺术做到更好融合,彼此成就。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首席记者 张磊 编辑:吴阳杰
 
动态信息 更多 >
·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意见》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 定任务 明责任 抓落实 以杭州实践为全国全省改革探路
· 建议加快长期护理险落地、期待地铁覆盖更多城西居民……市民群众呼吁代表委员关注这些问题
· 马卫光:为“奋进新时代 建设新天堂”广泛汇聚力量
· 金志:依法依规解决合理诉求 实战实践提升治理效能
· 本轮疫情浙江已实现社区动态清零
· 市直机关凝聚红色动能助力创建“无疫单元”
· 【中国新时代 杭州新亚运】我市举行亚运宣传工作第一次现场推进会
· 【中国新时代 杭州新亚运】“三宝”进场 围挡“上新” 西湖区处处“亚运风”
· 【中国新时代 杭州新亚运】亚运会赛事智能气象服务系统试运行
裸眼3D巨屏 亚运传播窗
家门口的“亚运小公园”
智力大厦亮相
版权所有 2006 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CopyRight © www.hzxcw.gov.cn  建议浏览分辨率1024×768 IE 6.0以上
联系电话:0571-85251618  E-mail: xcbxm@hangzhouit.gov.cn

浙ICP备07500146号-5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0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