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宣传网>文化杭州
 
守住根、亮新活:短视频,激活传统戏曲“一池春水”
2022-03-31 08:30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春分午后,余玉婵漫步在西湖边的白苏二公祠。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在她即兴的低吟浅唱中,变成了一曲意蕴无穷的戏歌。带着杭剧韵味的婉转腔调,在抖音上掀起了一波别样的“涟漪”。

眼下,迎着国风复兴的文化浪潮,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直播、短视频、线上互动,感受传统戏曲的国粹之美。在疫情冲击之下,杭州戏曲工作者也开拓出一条“破圈”新路。对于不少戏曲演员而言,如今新媒体平台成了他们的“第二舞台”。

1/ 疫情冲击下,让江南戏韵“破圈”而出

余玉婵是杭州黄龙越剧杭剧团的戏曲演员,主攻戚派花旦,师承越剧名家王杭娟。“如果没有疫情,眼下的三月天本该是我们剧团演出最闹忙的日子。每天上午三台折子戏,下午又三台折子戏,节假日的时候会演一整部大戏。”余玉婵说,为了配合疫情防控,黄龙洞禧园大舞台已经停演两个月了。

一头,线下演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另一头,抖音为余玉婵找到了新的可能。2019年年中,她注册了抖音号,没多久就签约了MCN机构。迄今为止,余玉婵已经发布了420多个短视频,并积累了89万粉丝。

第一个惊喜,来自她在抖音上传的《沙漠王子·算命》唱段。“开号没几个月,这个作品一经发布,我的粉丝数一夜之间就翻了一倍。”到了2020年年初,疫情突袭而来,市民居家隔离,但生活还在继续。余玉婵持续更新抖音作品,一有空就在直播间给网友们唱戏。一个正月里,粉丝量从10多万涨到了30多万。

本职工作之外,余玉婵的业余时间也充实了起来。工作强度大的时候,她一天要辗转西湖、西溪、湘湖等多地,连续拍摄十多个作品。早上7点钟就开工了,不停换装,不停唱戏,直到日暮低垂。对“专业”二字,她始终怀有敬畏之心。“直播间每次开播前,我都要反复听反复练。一开嗓就必须把戏唱足,绝不能偷工减料,对网友有半点糊弄。”

除了演唱越剧的经典作品和自己的本工唱段,余玉婵还会根据观众的需求演绎其他流派、其他行当的戏。为了活跃直播间的互动气氛,她也经常与其他戏曲主播“连麦”“PK”,并邀请王杭娟、舒锦霞、孙建红等越剧名家来担任嘉宾。

如今,余玉婵每场直播的总观看人数都超过3万,最多能达到10万。10万的粉丝啊!有哪座剧院能容得下?这就是网络平台的能量和魅力所在。据统计,过去一年,抖音非遗戏剧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1倍。

两年多来,余玉婵华丽地实现艺术翻转,还在抖音上带起了一股越剧热潮。此外,她还以戏为媒,宣传杭州——在西湖坐游船,即兴清唱一段《游湖》;在黄龙洞表演,与戏迷阿姨合作一首《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通过短视频助力戏曲焕发新生,黄龙越剧团团长孙建红也为她点赞。“如今五湖四海的戏迷都知道,在杭州的湖光山色之中,有一个黄龙越剧团,有一座黄龙洞禧园大舞台。为了非遗戏曲文化的复兴,我们一直在坚持。”

2/ 国风浪潮下,让“Z世代”爱上梨园水袖

黄龙洞禧园大舞台,是过去19年余玉婵与老票友们情感连接的纽带。“有些老人天天来看戏,像家人一样,甚至还会给我们演员带自己烧的菜。”

不过,余玉婵明白,这些戏迷是属于舞台的,也是属于时代的。“越剧也应该走下舞台,进入更多年轻人的视野。老祖宗传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不能消亡,戏曲需要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趣味,这是我们这代戏曲人的使命。在我直播间的粉丝画像中,虽然主要受众还是40岁以上的戏迷,但80后目前占到了近20%,90后、00后也越来越多。”

随着国风国潮的复兴,如今年轻一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日益浓厚。与传统的线下剧场相比,新兴媒介的受众更为年轻化且用户黏性更高。

那么,这一代人会被怎样的戏曲表达所吸引呢?在杭州越韵演出有限公司总经理、青年戏曲演员潘晓凤看来,连接年轻人与传统文化,需要构建一个具备雨水、新鲜空气的“生态圈”。“早在2014、2015年,我就开始在花椒、快手、映客、火山等网络平台直播,推广戏曲文化。其实‘打直拳’对于这代人来说,收效甚微。”

眼下,越韵文化与一批知名的汉服品牌合作,让年轻的越剧演员从舞台走向网络直播间。“我们从他们最感兴趣的服装和妆造着手,结合经典戏曲故事、水袖身段表演。通过直播平台展示和推广汉服的同时,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慢慢走近越剧。”潘晓凤表示,他们还将在国风成最大流量的B站,推出一系列推广戏曲文化的账号,包括越剧名家的实景折子戏、戏韵风格的素人改造、戏曲舞蹈的专业展示等。

像余玉婵这样的抖音流量主播,也在主动抓住更年轻的心。“比如,我会用四宫格的方式,以不同流派的唱腔来演绎同一部作品,或者一人分饰两角进行对唱;将一些经典歌曲改成焕然一新的戏歌;以及结合‘国风换装’‘忍住不唱不跳挑战’‘疫情在家憋疯了’等抖音的引流话题来推出作品,都很受年轻人欢迎。”

非遗戏曲文化的“第二春”,从占领年轻人的视听开始。在文化自信不断深入人心的当下,戏曲创作者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国粹的魅力,新一代观众从停留到喜欢,因为喜欢而走进剧场,这才是一场美好的“双向奔赴”。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厉玮 编辑:吴阳杰
 
动态信息 更多 >
· 刘忻:对标“四个位”把工作抓实抓到位 全力把“施工图”变为“竣工图”
· 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竞赛场馆全部竣工
· 马卫光:强化协同联动履职 更好展现政协作为
· 2022“杭州青年说”青年宣讲活动启动
· 杭州实施企业信用报告代替企业无违法违规证明改革
· 埋头苦干 勇毅前行 为奋进新时代建设新天堂贡献全部力量——访杭州市市长刘忻
· 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李火林刘忻等先后宣誓
· 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一次会议 李火林讲话
· 团结奋斗 共绘天堂新画卷——热烈祝贺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胜利闭幕
· 【杭州市两会】市人大代表分团审议各项工作报告决议草案
“东方宝石”朱鹮来安家啦!
无人机“照看”万亩桑园
大屏小屏 亚运满屏
版权所有 2006 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CopyRight © www.hzxcw.gov.cn  建议浏览分辨率1024×768 IE 6.0以上
联系电话:0571-85251618  E-mail: xcbxm@hangzhouit.gov.cn

浙ICP备07500146号-5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0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