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城一批“带露珠”“接地气”的文艺新作破土而出

2022-05-24 08:30:00

什么样的文艺作品才是好的作品?有两个关键词绕不开——“人民”和“时代”。

8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了“为人民创作”的方向,成为中国文艺划时代的坐标,至今散发着耀眼的思想光芒。

文艺与时代紧密相连,它是时代前行的号角,它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引当代文艺工作者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

今年,将迎来党的二十大,浙江正朝着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阔步向前,杭城的文艺工作者践行《讲话》精神,紧扣时代脉搏,扎根人民群众,自觉投入到火热的创作当中,一批“带露珠”“接地气”的作品正破土而出。刚刚公演的越剧《钱塘里》和正在创作中的京剧《山里人 岕里情》便是其中的两个生动样本。

与时代同频共振

浙江小百花首次排演现代戏

5月20日晚,伴随着悠扬清亮的吟唱,由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创排的越剧《钱塘里》在蝴蝶剧场上演。

对浙江小百花来说,这部戏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它是该团创排的首部现实题材越剧。

在观众印象中,浙江小百花向来以青春、靓丽、诗化的传统戏为主,《五女拜寿》《陆游与唐琬》《梁祝》《西厢记》等作品早已深入人心,成为越剧舞台上的经典,这一次,浙江小百花破天荒地创排了一部现实题材的戏,着实出人意料。

“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我们一直在思考,能为这个时代发出什么声音。”在浙江小百花团长蔡浙飞看来,这次全新的尝试和探索,是浙江小百花紧跟时代,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必然。“身处最好的时代,如果小百花没有现代戏,那么,未来的人在小百花的舞台上,是看不到幸运的我们和这个时代的面貌的。所以,小百花和现代戏,就是一种必然的相会。”

剧中的故事,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钱塘里》用一个发生在钱塘江畔的温暖故事,呈现了一幅共同富裕社会的美好图景:某个大雨的傍晚,年轻妈妈骑着电瓶车急匆匆赶回家照料宝宝,不小心将一位老人撞伤……这样一个让人揪心的开头,经过曲折演绎,最终迎来了充满“爱与善”的圆满结局。

演出之前,蔡浙飞有些忐忑,演出之后,听到观众的热情反馈,她悬着的心才放下。“《钱塘里》虽然讲的是新时代小人物的小故事,但是,他们身上的善良、大爱和包容,他们面临困难积极面对的勇气,是非常打动人的。” 蔡浙飞说,文艺作品应该具有精神导向和审美引领作用,这一点,也在《钱塘里》得到了体现,相信这部作品能走得更远。

紧跟时代,顺应时代呼声不断突破,不断创新,越来越成为杭城文艺工作者的共识,《钱塘里》并非孤例。前不久,浙江儿童艺术剧团打破题材局限,将红色历史排成儿童剧《少共国际师》,浙江曲艺杂技总团大胆开启杂技“实验”,创排了杂技肢体剧《不要停止微笑》……每一次成功创新,都是文艺工作者与时代的一次同频共振。

与人民共情共鸣

浙江京昆酝酿共富题材新作

近段时间,浙江京昆艺术中心一片忙碌景象。京剧大戏 《山里人 岕里情》正在紧锣密鼓地创作当中。

《山里人 岕里情》讲述的是浙北山区农民在振兴山村经济的同时,共同追求精神富裕的故事。谈及此次创作,浙江京昆艺术中心主任翁国生表示,最大的体会就是艺术创作一定要深入基层,深入人民群众。

“如果没有下基层,没有深入农村,就不会有这部戏。”翁国生说。三年前,浙江京昆赴长兴县八都岕下乡演出,当地的一个村庄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个村不仅旅游经济发展得红红火火,还有着鲜明的文化特色,村民们特别喜欢京剧,老老少少都会唱几句,村里还专门为孩子们办了“小京班”。

“追求物质生活富裕,也不忘追求精神生活富裕,这不正是共同富裕的鲜活素材么?”那时起,翁国生的心中就埋下了创作的种子。

后来,翁国生又多次带队走进八都岕,有时是演出,有时是为“小京班”上课。这期间,他经常与当地村民同吃同住,一起聊天,一起在田间地头散步。一来二去,翁国生跟不少村民交上了朋友,从他们口中听到了许多鲜活的故事,创作素材也越来越丰富。其中有个村民叫老马,热爱京剧,也很幽默,翁国生把他当作主角儿,写进了剧本里,取名叫“马合作”。

“文艺作品是为人民群众创作的,人民群众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跟村民的接触和交流,让我们积累了大量一手素材。并且,在这样的近距离接触中,能感受到到老百姓的所想所盼,与他们产生共鸣。”翁国生说。

目前,该剧剧本已经定稿,唱腔、服装、舞美设计正在进行。过几天,翁国生将再次带队下乡,让演员们与村民近距离交流和学习,去感受村民身上的憨厚质朴,以便将来把剧中人物生动地立在舞台上。“这个戏,肯定会很接地气。”

浙江小百花剧团与浙江京昆中心的创作实践,是杭城文艺工作者践行《讲话》精神的缩影。据了解,接下来,杭城的舞台将越来越热闹,浙江歌舞剧院的舞剧《大陈岛》、杭州歌剧舞剧院的歌舞剧《青山渔歌》、杭州滑稽艺术剧院的《喜迎二十大曲艺专场》等一批新作将陆续登上舞台,用文艺作品表达人民群众的心声。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姜雄 编辑:吴阳杰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