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萧山文化管家们,让村民的文化生活满满当当
暑假里,他们教孩子们唱原创的垃圾分类歌曲;傍晚时分,他们为村民培训广场舞;夜深了,他们还在陪快板队员们排练新节目——自从有了“文化管家”,这一幕幕成为萧山乡镇街道的亮丽文化风景。
从2019年底开始,萧山区创新推出“文化管家”项目,26名“文化管家”被下派到各乡镇街道,他们策划文化活动、组织文艺培训、组建群众文化社团,向群众提供管家式的贴身又贴心的文化服务。
作为一种创新模式,“文化管家”以社会化的形式搞活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破解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才缺乏、服务效能不高等难题,为浙江升级公共文化服务标准探索出新的方向。
一个样本
文化管家张跃香这样打造“三团三社”
在文化管家的服务内容中,组建“三团三社”(合唱团、民乐园、艺术团、书画社、文学社、摄影社)是规定动作,也是考核的重点。
之前,很多乡镇街道几乎没有成熟的文艺社团,初来乍到的文化管家是如何拓荒的呢?带着这个疑问,记者采访了萧山区新街街道的文化管家张跃香。
“当时,看到文化管家的招聘消息,我觉得这事儿我能做好,所以毫不犹豫地报名了。”张跃香笑意盈盈地回忆。在成为文化管家之前,她是一名文艺爱好者,热爱朗诵、旗袍秀和葫芦丝演奏。
2020年初,张跃香正式上岗,第一件事就是去摸清新街街道的文艺家底。22个村社,她逐一走访,与各村社文化员进行交流,了解文艺队伍、文化设施情况,同时也收集大家的文化需求。
有一天,在盛中村走访时,村里的一群大姐提出组建旗袍队的想法。旗袍秀正是张跃香所擅长的,于是,她把这些大姐们聚集起来,利用晚上时间,为她们培训基本步伐。等大家练得有模有样了,张跃香又向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借用了场地,还申请了区级配送课程,由专业老师前来培训。就这样,张跃香成功组建了首个艺术团队——旗袍队。
“基层对文化的需求还是很强烈的,主要缺场地、缺老师、缺组织者,解决了这几个问题,事情就好办了。”在张跃香的组织和带领下,腰鼓队、健身操队、戏曲社、文学社等社团陆续组建起来。如今,新街街道的文艺团队已经达到了20个。
有了社团,张跃香又挖空心思为大家寻找展示的舞台。去年,张跃香组织100名旗袍队员到多个“美丽乡村”走秀,所到之处,一片喝彩;她还策划了“新街艺术达人沙龙”,每月一期,邀请新街的民间文艺达人分享艺术人生,现场表演才艺,深受欢迎。
张跃香只是文化管家的一个普通代表,这样的故事有很多:在下门村,文化管家朱珊珊带领合唱团进行排练;在大石盖村,文化管家施侃栩牵头组建了舞狮队,有位队员是健身教练,每天下班很晚,舞狮队为此把训练时间调整到夜里十点到十二点半,队员们热情地排练了整整一个暑期;在大桥村,外来媳妇、土家族姑娘张玉萍,以前一直无法真正融入萧山,自从文化管家组建了舞蹈队,能歌善舞的她找到了自信,与姐妹们一起唱歌跳舞,感受到了村民大家庭的温暖……
这群“下沉”到镇街文化中心、村社文化礼堂的文化管家们,用热情而专业的服务,把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在共同奋斗共创美好的生活上做出了可贵的探索。
一种模式
为浙江升级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方向
文化管家项目运行三年来,走过了一条充满未知的探索之路。
2018年4月,在专家指导下,萧山联合区内杭州新青年歌舞团有限公司,开始调研探索实践路径。
基层为什么需要文化管家?作为“文化管家”的探路者之一,杭州新青年歌舞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钎观察到这样的变化:十几年前,基层文化匮乏,歌舞团下乡演出,观众里三层外三层围个水泄不通。现在下乡演出,村民们会提出,让他们自己排的节目也上台亮亮相。“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在发生改变,从过去的被动接受变为今天的主动参与,这就是文化管家应运而生的原因。”
既然群众的文化需求发生变化,文化服务就得跟上这种变化。2018年底起,萧山三个镇先后成为文化管家服务试点。2019年12月,文化管家服务在萧山全区推开。过去3年,“文化管家”助力萧山各镇、村策划大型文化活动460余场,组建文化团队530多个,艺术培训超1万小时,服务群众超50万人次,实现了 “镇镇有文化管家,村村文化有人管”的目标。
文化管家服务,既精准对接了需求,又给基层文化注入了强大的内生动力。由于专业力量的介入,镇、村最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已经逐步改变了传统的“你送我受”和自娱自乐的模式, 充满了活力和张力,这也为我省升级公共文化服务标准提供了方向。
2020年5月,“文化管家社会化服务模式”被杭州市委宣传部在“文化礼堂”星级管理中全面推广,并被列入对区县的“文化兴盛”考核。同年11月,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将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专题活动安排在萧山,相关领导和专家现场考察了文化管家的基层服务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如今,萧山正在谋划文化管家服务和模式的输出路径,进一步推动文化管家服务向镇、村基层延伸。上海青浦区、山东齐河县等地也已签约引进文化管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