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管家进基层 乡村“素人”变“达人”
七月初,临平南苑街道龙兴社区文化公园有些热闹,伴随着舞蹈《戏魂》慷慨激昂的旋律,一场文化走亲文艺晚会在这里上演,越剧《新十八相送》、诗朗诵《梦圆海州》、舞蹈《窑山掠影》、小品《公筷》等十余个文艺节目陆续登场,演员中既有学龄儿童,也有白发老者,观众们或是被节目逗乐,或是跟着音乐节拍一起律动......这是龙兴社区的一个普通夜晚,观众为节目鼓掌,也为舞台上本色演出的“邻居们”鼓掌。
与专业文艺团体创作的文艺晚会相比,社区公园的文艺节目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稍显粗糙,演员更是谈不上专业,但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人气?
站在观众角度,由社区居民自编自导自演的晚会,舞台上有相熟的亲朋好友、多才多艺的邻居,唱的是熟悉的歌,说的是邻里间的段子,像参加聚会一样亲切;站在演员的角度,可谓是“素人”变“达人”,以前在台下当观众,如今登台当主角,演出被赋予了更多含义与趣味。
眼下,这样的社区(村镇)文艺晚会已经遍地开花,从年初一直演到年尾,有“村晚”、迎春会、元宵会、中秋晚会,也有非遗大会、旗袍大会、书法大会、游园会、歌手大赛、摄影大赛等主题,有的村镇一年就可以办二三十场。大家从一起“学艺”到自信上台,从尴尬羞涩到“放飞自我”,从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到登得上舞台、赢得了比赛……基层文化生活“活”起来,并“活”出万千气象,这背后,文化管家、文化辅导员等基层文化专业人才功不可没。
与传统的“拜师学艺”方式不同,近年来杭州在全国率先试点、引进“文化管家”,以社会化的形式搞活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他们不仅要组织基层进行文化团队建设、课程培训、活动组织,还要挖掘本土文化、打造特色品牌、礼堂建设机制、创作文化艺术、参与社会治理。简单地说,“文化管家”要有才艺、有技艺,有资源、有创作力,还能进行文化拓荒,激发大家参与文化生活的热情,补齐基层文化活动的短板。
何以解闷?只有单调的广场舞、健身操可不行。
时代在变迁,身处信息共享的大环境下,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与品位也在发生改变:从过去的被动接受到今天的主动参与,从如饥似渴到众口难调。
相比城市里的公共文化服务,基层文化建设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相对薄弱、滞后,但“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丰富基层的文化产品供给、精神文化生活,更要从顶层设计、具体投入到基层文化活动层次、精准供给等方面进行引导、提升。就个人而言,这将提升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就城市而言,关乎文化底蕴与城市品位。
在杭州,“文化管家”遍布各区(县市),调节着基层文化生活的呼吸与节奏。由“送戏下乡”的单向输出到全民参与、双向互动,一个新的基层良性文化生活圈已经初露端倪。在创新文化服务、文化产品的道路上,像“文化管家”这样的创新试水项目,还可以更多元、更丰富一些,乡镇居民能就近享受和城区同等品质的文化服务与文化产品,让文化启迪心灵、滋养精神,打通一条通向精神共富彼岸的“路”与“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