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良渚文化大走廊 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大走廊?

2023-02-20 10:32:05

“谋划打造良渚文化大走廊”写入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良渚文化大走廊,这个词,你是不是有点陌生?

昨天上午,杭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省人民大会堂开幕,“良渚文化大走廊”一词,首次出现在了2023年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迅速引起与会的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的关注和热议。

报告指出,今年全市将重点做好九方面工作,其中“聚焦文化兴盛,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中提出,“谋划打造良渚文化大走廊,创造更多可亲可观可感的城市文化IP”。

良渚文化大走廊,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大走廊?

余杭文旅资源最集中的区域 三大文化领衔的璀璨文化带

“良渚文化大走廊”的正式提出,是在去年12月30日余杭区委十五届七次全体(扩大)上,当时的全委会报告中,多次出现这一概念。

仔细梳理下公开资料,这已不是“良渚文化大走廊”首次提出。去年12月,余杭区委区政府就开展过良渚文化大走廊专题调研,在区委工作务虚会上也进行过讨论。

根据余杭官方定调,良渚文化大走廊位于该区北部,是一块由西向东延伸的带状区域。

余杭是浙江知名的文旅资源大区,而上述带状区域正是余杭文旅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将其称为璀璨文化带并不为过。

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刘颖介绍,在良渚文化大走廊,值得串联之“珠”众多,包括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瑶山遗址公园、老虎岭遗址公园、杭州国家版本馆、大运河文化国家公园(余杭段)、小古城遗址、良渚博物院、浙江省考古与文物保护基地、瓶窑古镇、安溪古镇,以及“径山茶宴”“余杭纸伞”等非遗项目。

上述文化明珠中,良渚文化、运河文化、径山文化无疑是领衔其中的三大文化名片。良渚遗址作为“世界遗产、文明圣地”自不必多言;包含大运河漕运仓储文化、历代仓储技艺创新,以及运河水乡田园风貌等在内的运河文化则是中国大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径山文化中的禅茶文化博大精深,是唐代茶圣陆羽著《茶经》之地,前不久,径山茶宴还入选“人类非遗”,引来全球关注。

良渚文化大走廊同样可以展示文化的多彩。杭州国家版本馆落成开馆,肩负赓续中华文脉重任;浙江省考古与文物保护基地集考古遗产保护、文物整理修复、考古科技研究等功能于一体;瓶窑古镇、安溪古镇展示江南水乡古镇风采;“余杭纸伞”非遗项目讲述中国式浪漫的传承与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良渚文化大走廊还串联起当地以新港村、径山村为代表的美丽乡村文化,以中国(良渚)数字文化社区为代表的现代数字文化,让文化展示既能追古又可溯今。

“虽然名叫良渚文化大走廊,但在余杭的规划中,这条大走廊是以良渚文化为核心,东西向串联起2000多年运河文化、1000多年径山文化、双千年古镇文化、苕溪文化、红色文化等。”有关人士说。

优化余杭区域空间格局

这是一条共富大走廊

余杭为何要打造良渚文化大走廊?

从名字上看,余杭要打造的这条大走廊,良渚文化是核心,余杭要继续擦亮自己的文化金名片。

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让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给出了文明界定的中国方案。之后,良渚古城遗址又列入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杭州国家版本馆落户良渚遗址区域。

但是,良渚遗址遗产区和缓冲区内有300多个遗址点,光是将它们串联整合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别说要讲好5000年的良渚文化了。

“我们借良渚文化大走廊的建设,破解良渚文化保护传承活化利用上的一些困难和阻碍,打造体现余杭辨识度、彰显中华文化特色、具有国际传播力的中华文明余杭标识。”余杭区委主要负责人说。

优化空间新格局,这是余杭更深的用意。

早前,余杭提出了城西科创大走廊和千年发展轴“一廊一轴”的空间格局。去年8月,余杭又提出打造杭州城市新中心。

对余杭来说,这个城市新中心,并不仅仅局限于很多人头脑中的城西区域,而是一个全域概念。

将“一廊一轴”标注在余杭地图上,就会发现余杭西部、北部并未覆盖。因受到文保、环保、农保等因素制约,这些区域发展相对滞后,深厚的文化资源和良好的生态资源无法转化为发展资源。

对比来看,差距更为明显。在城西科创大走廊带动下,过去10年间,未来科技城企业营收增长41倍,税收增长46倍,注册企业数增长57倍,不仅是杭州,也是浙江数一数二的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高地。

由此可见“廊道式”空间格局和发展模式的威力,那为何不运用到文化建设?

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是以良渚文化为龙头,推动良渚遗址管理区、钱江经济开发区、良渚新城、瓶窑新城、西部五镇等地产城人文融合发展,换种角度说,是以文化为纽带,将文化、生态、产业、城市、乡村等有机串联,带动余杭全域协调发展。

“良渚文化大走廊与城西科创大走廊和千年发展轴一起,构建了‘两廊一轴’空间新格局,实现良渚古城与未来科技城链接、历史与现代交汇、文化与科技融合,从而进一步优化区域空间格局。”余杭区委主要负责人说,对余杭西部、北部市民来说,这条大走廊也是一条共富大走廊。

关于如何建设良渚文化大走廊,各行各业已有不少建议意见。

目前来说,余杭刚刚迈出建设良渚文化大走廊的第一步,眼下正加紧启动良渚文化大走廊的规划编制工作。

“应依据‘最小干预原则’,减少对本体和环境风貌的破坏”“要建设文化地标性工程,以良渚遗址为核心谋划推进一批重点地标性项目”“无论是建筑还是产业,都要突出良渚文化”……

“两会”代表委员热议良渚文化大走廊: 这短短11个字,对余杭而言意义非凡

建设良渚文化大走廊被写入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市级发展目标,迅速引起与会的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的关注和热议,来看看他们怎么说——

杭州市人大代表周锋:

作为余杭代表团的成员,我在政府报告中看到余杭元素是很兴奋的。

“谋划打造良渚文化大走廊”,这短短11个字,对余杭而言,意义非凡。对于生活工作在余杭的人来说,这虽然是两会新词,但应该都不陌生。我觉得良渚文化大走廊,其实不是物理意义上的一条走廊,而是余杭新发展理念的一种体现,打开了新的发展格局。余杭的科技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强强联合,勾勒出了余杭打造“杭州城市新中心”的美好线条。

杭州市政协委员崔巍:

我是第一次了解到“良渚文化大走廊”这个词,但对良渚文化还是很熟悉的。杭州有非常丰厚的文化底蕴,将这些历史文化变成杭州面向国际的文旅名片是眼下的课题,我想这也是建设良渚文化大走廊的用意之一。如何挖掘好良渚文化是一大难点,就像宋韵文化不仅仅是穿上汉服,而是要理解、挖掘、研究,弄懂弄通历史题材的现实观照,才能真正讲好文化故事。

杭州市人大代表陆伟芳:

良渚文化大走廊是一条无边界的大走廊,大走廊是一种载体,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情感,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积淀。我所在的瓶窑镇是大走廊“串珠成链”的重要承载地,里窑社区也毗邻古城遗址核心区,接下来我将做好本职工作,更好地带动所在社区优化和提升城市环境,为擦亮良渚文化“金名片”增光添彩。

杭州市政协常委赵海燕:

把“谋划打造良渚文化大走廊”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是杭州市政府在文化建设上的重要战略布局。打造良渚文化大走廊,可以擦亮与杭州第三中心相对应的金名片,可以大力提升中华文明圣地的国际辨识度和国际影响力,并以此大力助推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快速发展。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周辰璐 通讯员 徐颖 谭琴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