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村有变化” 杭州市举办2025年文化特派员项目路演活动

2025-04-11 09:11:17

打快板、唱村歌、讲故事、演绎宋韵舞蹈、展示PPT……在4月10日举办的2025年杭州市第二批文化特派员项目路演活动上,39位文化特派员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分享工作体会、学习工作经验,对近一年来的文化特派员工作做阶段性的梳理和汇报,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

从去年6月开始,来自不同领域的文化特派员们,带着专业知识和满腔热忱深入基层,致力于让乡村文化从“盆景”蜕变成为绚丽多彩的“风景”。

省级文化特派员胡逢阳带来了下姜村“栀子花开”文创品牌项目。“20年前,下姜村的栀子花作为初级农产品为农民增收致富;20年后,我要赋予它文化的力量,让它再次成为下姜发展的新动能。”胡逢阳发挥自身从事社科理论研究的优势与特长,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和下姜改革发展口述史研究,探寻下姜发展密码。

“书法是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切入点。”滨江区文化特派员蒋采,从去年6月起与浦沿街道六和社区深度“链接”,“文化事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将坚守初心,执笔书梦,墨舞未来,用书法这一传统艺术之笔,不懈地为基层文化事业贡献力量。”蒋采表示,希望浦沿的居民可以感受文化的温度,享受生活的美好。

上城区文化特派员黄江棋,讲述了彭埠街道老底子“彭友圈”民间文化提升的历程,“我们将浪漫、朴实、有趣、生动这些词都融合到项目里,探索一条普及民间文化的新路径,给文化装上人间烟火,让历史长出青春模样。”黄江棋说。

为大力实施“十百千”文化项目培育行动,推出一批群众有感、参与、受益、满意的项目,近日来,杭州市委宣传部按照省委宣传部工作要求,以“咱村有变化”为主题,牵头举办了两批文化特派员项目路演活动。杭州市193位三级文化特派员走上展示台,创新采用“五张图讲好故事”的形式,进行6分钟的路演,生动介绍文化项目和派驻工作,全面展现文化特派员制度为群众带来的实惠、给乡村带来的变化。同时,活动还邀请专家学者为项目做点评和指导。

“路演活动是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多项创新机制、文化项目同台亮相,带来的是思维碰撞。”作为点评专家,浙江工商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育中心主任、社会治理和评价研究所主任马良,在评估项目时特别注重项目投入与产出的关联性,以及项目执行的内在逻辑性。“项目好不好,村民说了算。浙江的乡村振兴进行到现在这个阶段,文化的认同和凝聚,对于村庄而言显得尤为重要。”马良说。

目前,杭州市、区县(市)两级均已完成项目路演活动。下一步,杭州将继续高点站位、高效统筹、高质推进,确保文化特派员项目有效实施,形成文化特派员工作的杭州特色。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首席记者 郑晖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