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是“行动派”+“实力派” 文化特派员临安年鉴

2025-07-11 11:18:47

九狮村酒文化体验馆 & 曲水流觞规划图

唐昌之夜

花田里·悟家训

乡村振兴,文化赋美。一年前,肩负着我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使命,18位省、市、区三级文化特派员从各自派出单位下沉临安各村。

他们一心扎根基层,潜心服务群众,努力推动“文化味”与“临安味”“乡土味”的融合创新,为“文化+”积极统筹资源、传播先进思想,为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赋美乡村振兴,各尽其力、各展其能。

站在文化特派员驻村一年的时间节点上,我们将从“文化+旅游”“文化+民生”两个维度,回望文化特派员在临安的这一年,今天刊登“年鉴”之“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他们这样干

板桥镇上田村是钱氏后裔的重要聚居点,是传承、弘扬、展示吴越文化的重要人文节点。省级文化特派员高玉平对照临安区“吴越文化展示年”工作目标,在板桥镇沿上田村、花戏村连片打造“花田里·悟家训”吴越文化研学项目上献智献策。通过对吴越文化的挖掘活化,塑造IP人物“灯盏太公”,引导学生、家庭、团队沉浸式研学《钱氏家训》、体悟钱王文化、体验吴越文化风情。该项目自去年9月正式运营以来,已开展研学活动40余场,接待学生团体20余批次、5000余名,助力乡村运营团队营收近百万元。

文化赋美乡村振兴,既要挖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也要融合现代创新理念。

天目山镇九狮村是天目山景区的南大门,自元代起,九狮农家土烧就远近闻名,发展至今,全村共有60多户酿酒户。但长期以来,九狮土烧一直是“散卖”状态,由各家各户自找“出路”,未能与天目山景区的游客流量形成有效的“市场链接”。如何为九狮酒注入文化灵魂,打造文旅IP,吸引游客关注、消费九狮酒?市级文化特派员管光前经走访调研,为九狮村打造“诗酒九狮”文旅IP。利用媒体宣发优势,为九狮酒“制造话题”,面向读者征集酒诗词,在酒文化体验馆中交互式展示,为游客来九狮村“品九狮酒,诵酒诗词”打造网红打卡点。管光前还拓展深化“诗酒九狮”的内涵和外延:协同九狮村乡村运营团队设计打造雅俗共赏的“曲水流觞席”,为文人雅士吟诗唱酬营造沉浸式“雅集”场域,为普通游客品尝“九狮一桌菜”构筑具有九狮辨识度的就餐空间。将“九狮IP”和酒诗词应用于“九狮一桌菜”餐具设计和酒瓶包装,邀请诗人来九狮开展诗歌驻村创作,持续为九狮酒和九狮文旅产业注入“年轻态”“话题感”“传播性”和“社交气质”。

文化特派员除了争当文化赋美乡村产业的能人,还应成为挖掘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提炼文化价值的“鲶鱼”。派驻昌化镇东街村的区级文化特派员张一鸣策划的“潮动唐昌”文创共富街区项目,在激活当地文化资源、植入文旅业态、提升“魅力唐昌”经济价值上很好地发挥了“鲶鱼效应”。

昌化是坐落于浙皖之交的千年古镇,既有吴越风骨的灵秀,又具徽州文化的厚重。而东街村作为昌化镇的“前堂客厅”,是承载唐昌文化记忆的“点睛”所在。东街虽然人文积淀深厚,但文化品牌影响力和转化力不强。张一鸣决定在整合东街村文化资源、塑造地域品牌上为东街乃至昌化的“文化+旅游”赋能。他引入时下热门的市集元素,为东街文旅经济设计“流量”入口。通过打造“一个市集、一个舞台、一系列活动”,让唐昌文化共“潮”生。

采取“政府搭台、社会组织运营”的模式,在东街村常态化设置70余家摊位组成共富文创市集,激发“市集经济”活力;串联滨江路亲水平台、东坡廊桥、南屏山公园广场等文化阵地,搭建“吴越星舞台”,吸引草根艺人、教培机构师生、民间歌手等登台公益演出,为自己“增粉”引流,让群众成为文化活动的“民星”;以“夜经济”为主题,协助昌化镇举办“唐昌之夜”系列潮玩美食活动和“来唐昌过大年”系列年俗活动。截至目前,“唐昌之夜”共吸引游客6万余人次,带动当地增收40万元,“来唐昌过大年”共吸引游客15万余人次,带动当地增收140万元。

高玉平、管光前、张一鸣只是下沉临安各村的文化特派员们推动文化“富口袋”忙碌身影的几个代表。一年来,临安的文化特派员们还在推动文化“富脑袋”上用情用心。他们在各村组建了46支乡土文化人才队伍,培育文艺人才512人,编创文艺作品59个,开展理论宣讲、文艺演出、惠民服务等累计551次,助力文旅产业增收190余万元,使文化特派员工作成为推动“千万工程”走深走实、赋美乡村文化振兴、缩小“三大差距”的重要力量。

文化特派员他们这样抓

方法论是指导工作质量和效益的前置。文化特派员工作在临安的落地生长、春华秋实,离不开顶层设计的得当筹划和“全周期”管理的闭环思维。

在全力推动文化特派员派驻工作的同时,临安制订了文化特派员工作实施方案和服务管理办法,将选派服务工作纳入全区党的思想建设综合考核范畴,构建起“区级统筹、镇街落实、村社执行”的责任链条;建立“部务会定期研究+月度例会跟踪+季度绩效评估”的“全周期”管理机制,每月定期督查指导,每季度开展一次项目绩效评估,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全力做好资金统筹保障,将文化特派员工作与艺术乡建、人文乡村建设、“文化管家”等项目融合“加推”,最大限度发挥各项目资金的“叠加效益”;依托浙江农林大学等区内五所高校专业及人才资源优势,成立校地艺创联盟,向全区乡村派驻20支高校文化特派员队伍,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截至目前,临安已累计实施项目20个,其中省、市文化项目4个,区级“小而美”文化项目16个,成功培育出“花田里·悟家训”“酒文化文旅产业”“越剧文化传承基地”等标杆项目。

下一步,临安将尝试推行文化特派员“跨村结对”“以师带徒”“1+1”双特派员等制度,不断优化文化特派员的工作绩效,进一步推动文化特派员工作走深走实、向优向好。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文/王国辉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