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丝绸之路周”开幕 草原丝路文物汇聚杭州
7月11日,“2025丝绸之路周”主场活动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幕。该活动由国家文物局、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文物局和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承办,中国丝绸博物馆执行承办。
本届“丝绸之路周”主题为“丝连古今 路通山海”,特邀内蒙古自治区为主宾省(区),巴西为主宾国。
开幕式上,播放了“2025丝绸之路周”媒体推广片和主宾国系列活动介绍片,中外嘉宾共同启动“国丝海外展厅”项目。现场发布了《2024年度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年报》,推出四大板块的“十大榜单”,为丝绸之路文化遗产领域研究提供新范本。
60余件一级文物
讲述草原丝路故事
“2025丝绸之路周”主题大展“碧色万里——10-12世纪的草原丝绸之路”现场启幕。展览通过辽上京遗址等出土的精美历史文物和多媒体展示手段,展现草原丝绸之路上多元文化的融合与碰撞,阐释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展品20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60余件。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盖志勇向记者介绍,此次内蒙古首次以主宾省(区)的身份参与“丝绸之路周”。参展的文物汇聚自内蒙古多家重要的文博机构,包括内蒙古博物院和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展现了极高的展览规格。
“浙江宁波后司岙瓷窑是出产秘色瓷器最为精良的窑址之一,我们这次带来的其中一件秘色瓷,正是距今一千多年前在浙江宁波后司岙窑场烧制而成,它历经千年流转,最终在遥远的内蒙古地区被发现,也见证了古代中国南北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深远轨迹。”
线上线下齐发力
设立丝路文化工作坊
与往年相比,“2025丝绸之路周”的内容有了明显的变化。往届主要聚焦于沙漠绿洲丝绸之路,而今年则将目光转向草原丝绸之路。从展示的主题来看,过去多以农耕文明为主线,今年则首次以游牧文明为主体进行呈现。
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季晓芬介绍,今年的“丝绸之路周”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中国丝绸博物馆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携手合作,共同举办了丝路文化遗产活化创新设计工作坊暨“非遗即时尚”。
该工坊将非遗融入时尚两年期能力建设项目工作坊第一期培训班,构建合作共享机制,用“讲故事”方式传播非遗。
此外,丝路文化体验大餐线上线下同步发力。聚焦“丝绸之路”主题,中国丝绸博物馆将邀请专家学者开讲“丝路讲堂”系列讲座。联合丝路沿线文博机构,以接力的活动形式开展“遗产点亮丝路”直播、“百馆百物”短视频和丝路文物海报等线上联动活动,相继推出丝路主题工坊、2025丝路纹样填彩、丝路文化进校园和“小小商人闯丝路”研学等线下社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