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代码到水墨 国美夜校点亮上城人文经济创新之光
傍晚七点,杭州清波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的二楼,墨香悄然弥漫。暖黄的灯光下,几名年轻人围坐在铺着毛毡的长桌旁,屏息凝神,手中的毛笔在宣纸上徐徐游走,勾勒着心中的山水。
这是国美夜校清波站《山水壮怀,花鸟清心》课程的首堂课。孙川老师正悉心指导学员调墨:“笔尖蘸浓墨,笔肚含清水,画出的线条才有呼吸感。”
夜校漾开“八小时外”涟漪
台下,从事人工智能开发的陈同学频频点头——这已是他第三次报名夜校。“代码写僵了,提笔画山水,思维瞬间就重启了。”他分享道。
作为第三期“老学员”,这位与艺术本不沾边的职场人,从花鸟一路“追”到山水。“白天脑子像塞满的硬盘,握笔的瞬间,就像按下了开关——忘了KPI,只与纸笔对话。”
这堂扎根社区的夜校课,如同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在年轻人的“八小时外”,漾开圈圈涟漪。
“国美夜校”清波站已开设篆刻、丙烯马克笔插画、汉服制作、感性速写等9类课程,涵盖书画、手艺与生活美育,开课15期,固定学员突破300人。这些看似零散的兴趣爱好,拼凑成抵御职场倦怠的“铠甲”,更让传统文化以可触可感的方式,浸润进年轻人的日常。
CBD 里的 “晚七课堂”
如果说“国美夜校”是城市美育推开的一扇窗,那么上城各街区正以其为根基,生长出独具特色的“美育枝蔓”。
早在2023年11月,四季青街道便与“国美夜校”携手,将艺术课程从校园搬进了写字楼。他们循着白领们的兴趣点,一点点丰富课程,聚拢能教善讲的师资,逐渐在钱江新城楼宇林立的核心区,培育出独特的“晚七夜习社”——这里成了大家下班后相聚、学习、交流、放松的“社区客厅”。
在迪凯银座楼下、钱江新城中央商务区产业社区的教室里,曾紫晴和一群年轻人正饶有兴致地参与“财富流沙盘”游戏,卡牌翻开的瞬间,笑声此起彼伏。
她在这里收获的远不止乐趣:咖啡课上结识的设计师,后来成了公司的合作伙伴;财商课遇到的程序员,帮她解决了小程序开发的难题。“以前总觉得CBD像座孤岛,人人困在自己的格子间里忙碌。现在才发现,楼下就有这么多同频共振的灵魂。”她感慨道。
“让白领下班就能轻松走进课堂。”街道工作人员介绍,师资既有国美专业教师,也不乏楼宇里的“隐藏高手”——新媒体主管传授剪辑技巧,行政专员带领尊巴热舞。
藏在笔墨里的创新密码
记者从上城团区委获悉,2025年,上城区已成功开设3期夜校,遍布18个点位,课程近200门,惠及青年超3000人。这组数字背后,正是上城区对城市青年精神文化需求的精准回应与有力行动。
夜校里悄然发生的故事,正重新定义着“创新”的模样。在中央创新区(CID)的宏伟蓝图上,“人文经济”不再是抽象的概念——
它就藏在一幅幅课后分享在朋友圈的画稿里,融在一缕缕楼宇咖啡香气中的畅谈笑语间,成为这座城市最鲜活、最温暖的创新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