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学者汇聚杭州 研讨抗战文学缅怀郁达夫

2025-08-18 14:58:34

2025年8月15日至16日,由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杭州师范大学“文艺批评研究院”、富阳区文联“郁达夫研究学会”和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联合主办的“抗战文学暨郁达夫殉难八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

来自国内外113所高校、学术机构、学术期刊的170余位学者、研究生齐聚一堂,围绕抗战时期文学及文艺实践,抗战书写的流变、郁达夫文学遗产与文本新解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共同缅怀郁达夫先生的爱国精神与文学贡献,推动抗战文学研究的跨国对话。

研讨会开幕式由杭州师范大学文艺批评研究院主任、人文学院院长洪治纲主持,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吴义勤,浙江省社科联副主席陈先春,杭州市富阳区常委、宣传部部长张鹏,杭州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应飚分别致辞。

吴义勤在致辞中指出,文学是历史的一面镜子,80年来大量作家用文学擦亮艰难又光辉的历程,不同时代作家持续接力,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中非常重要的抗战文学谱系,深刻展现了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郁达夫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其作品不仅以深刻的思想性与独特的艺术风格引领时代,更在抗战时期以笔为戈,展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与家国情怀。他强调,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应继承先贤遗志,从抗战文学中汲取力量,创作出更多反映民族精神、彰显时代价值的优秀作品。

陈先春在致辞中指出,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郁达夫殉难80周年。这既是时间的标记,更是精神的坐标。郁达夫作为浙江籍作家和革命烈士,不仅创作了《沉沦》《故都的秋》等经典作品,还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抗战文学记录了战争苦难与抗争悲壮,蕴含团结御侮、爱好和平的价值观,是民族精神的审美表达。研究抗战文学不仅可以回顾历史,更为解决当今世界问题提供镜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文化支撑。

张鹏在致辞中结合富阳作为郁达夫故乡的地域特色,介绍了当地在郁达夫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面的举措,并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对郁达夫精神的挖掘与传播。应飚代表主办方致辞,简要介绍了杭州师范大学学科与科研平台建设情况,对海内外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希望这次会议能推动国际学界对抗战文学的研究,让抗战历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记忆,同时加深对郁达夫的作品、史料的研究,让文学史更加鲜活、更加真实。

与会海内外学者围绕抗战文学的文本解读、研究视角、场域实践、区域文艺,以及郁达夫的史料、作品、思想及跨文化接受等核心议题展开讨论,深入梳理了相关学术问题的脉络,并提出了许多富有价值的见解。

研究生论坛作为本次会议的特色环节,吸引了100余名海内外高校的青年研究生报名参与,与会的56位代表围绕郁达夫作品的情感叙事,抗战文学的舆论构建,抗战书写的文本细读,南洋华文文学的郁达夫接受等议题展开探讨,展现了青年一代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活力。

16日上午,大会进行最后的主题发言及闭幕式。闭幕式由郁达夫亲属郁俊峰先生主持,各分会场代表汇报了研讨成果,杭州师范大学教授洪治纲做学术总结。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应继续加强跨国界的学术合作,持续深化抗战文学与郁达夫研究,为弘扬爱好和平的精神、推动文学创新贡献智慧力量。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作者:记者 戎丽娟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