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景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活动精彩纷呈

2025-09-24 09:09:42

为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品质化深耕、向均等化延伸,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创新搭建文博场馆与“文化圈”联动服务平台,充分运用藏于馆中的优质文化资源,开启“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活动。

如今,辖区内各大文博场馆“破圈”式地把非遗项目的灵动展演、西湖文化的深度讲座、茶文化的沉浸式体验、西湖名人的鲜活故事、艺术素养的精品课程等特色活动高效精准送达西湖街道“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精彩纷呈的文化大餐。

曾经囿于场馆围墙内的文化资源,就此“活”起来“动”起来了,不仅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文化温度,更带来沉浸式、趣味性十足的文化新体验,真正实现文化服务与百姓需求“无缝对接”。

玩转花样暑期 文化“快递”让孩子的假期绚烂多彩

今年暑假,西湖景区为孩子们送上了一份份精美的文化“快递”,让暑期浸润文化馨香,让假期因文化多姿多彩。

在花港管理处“三台山社区”文化圈,“军徽闪耀,童心筑梦”军旅生活主题活动邀请4位退役军人,以亲身经历为孩子们带来一堂鲜活的思政课——硝烟里的峥嵘岁月、军营中的热血坚守,让铭记历史、致敬英雄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扎根。

岳庙管理处以“走进岳王庙”为主题,通过生动的语言演绎、珍贵的历史影像及沉浸式的故事再现,让孩子们穿越到800年前的古战场,岳飞“精忠报国”的赤诚、岳家军严明的军纪、《满江红》“怒发冲冠”的慷慨悲壮……都在这场文化对话中变得可感可知。

为了让孩子们能沉浸式感悟西湖文化内涵,灵隐管理处相关工作人员以生动故事串联飞来峰石刻历史,从神兽传说到文物保护,深入浅出的讲解拉近了孩子们与文化遗产的距离。

钱江管理处走进“九溪社区”文化圈,通过历史图片与实物展示,解析琵琶在唐代融合革新成为宫廷与民间重要独奏乐器的千年发展历程。孩子们亲手触摸琵琶的梨形音箱、品相与弦轴,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弹奏简单音阶,感受“轻拢慢捻抹复挑”的独特韵味。

美好的生态环境,需要全民共同努力,在西湖景区的文化圈,到处可以看到“生态”元素。今年暑假,凤凰山管理处走进净寺社区,通过一场别开生面的现场走读,带孩子们认识长桥溪水生植物的种类、生态功能与养护方法,让孩子们读懂自然的语言。活动中还设置了生态瓶手工制作体验,在亲手搭建微型生态系统的过程中,孩子们尊重自然、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悄然萌芽,收获暑假最快乐的学习和最难忘的记忆。

“活”起来“动”起来 让博物文化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

当博物馆的玻璃展柜不再是文化与大众间的 “隔阂”,那些曾静静陈列的文物、沉淀百年的故事,便以千万种鲜活姿态走进日常。如今,通过一个个文化圈,文化服务与百姓需求紧密结合,原本在博物馆内的文化资源“活”起来了、“动”起来了,它们来到百姓身边,为大家的生活带来了充满创意的文化色彩。

今年,韩美林艺术馆为“茅家埠村”文化圈策划了艺术美育课程,课程以韩美林先生的艺术为引线,从灵动彩绘到趣味泥塑,从瓷盘彩绘到蜡彩油画,画笔起落间,艺术的种子在村里悄然播撒。暑假期间,一场拨浪鼓彩绘活动在“茅家埠村”热闹举行,美育老师指导孩子们拿起丙烯颜料,在木制拨浪鼓上肆意挥洒想象,让每一面鼓都成了独一无二的“童趣宣言”;8月,一场瓷盘彩绘活动吸引了众多村民前来体验瓷艺的魅力,大家在老师的指导下,将韩美林笔下可爱的小动物画上素白瓷盘,随着画笔轻落、飞舞,熊猫的憨态、小鸟的灵动在瓷盘上慢慢呈现。

文化进村社,艺术为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别样色彩。今年以来,中国茶叶博物馆通过“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活动,将茶文化带进村社。

9月,一场以《西湖龙井的十大泡法》为主题的茶文化讲座在茅家埠村开讲。讲座由中国茶叶博物馆许泽梅茶艺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主讲,她结合村民日常饮茶习惯,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了西湖龙井的十大冲泡方法。现场,8位志愿者演示了8种不同泡法,供村民们品鉴各具风味的西湖龙井。会场内茶香袅袅,大家手持茶盏缓步走动,目光追随茶席上不同泡法的龙井,有人反复对比茶汤色泽,有人轻声交流味蕾感受……从水温控制到浸泡时长,从茶具选择到茶汤品鉴,原本看似简单的喝茶,在这场体验中显露出诸多讲究。“一冷一热、一甜一醇,冰的更甜!原来同一罐龙井,冰泡和热泡味道差这么多,太惊喜了!” 村民张大姐捧着茶盏,脸上满是意外与欣喜。“以前总觉得喝茶就是解渴,今天从视觉到味觉一番沉浸式体验,才知道里面有这么多门道,茶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另一位村民感慨。

这场品茶活动,让“茶文化”变成了可闻、可尝、可感的鲜活体验。一杯杯不同泡法的龙井,让大家在味蕾对比中体味茶的特性,在轻松交流中感受茶文化的深度。当村民们带着对茶的全新认知离开会场时,那份对传统文化的好奇与喜爱,也如同茶香般在心中久久萦绕。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俞倩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