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新表达让千年文化“活”在当下

2025-09-26 10:33:20

吴越文化博物馆

当千年宋韵在直播间流淌,古城墙下唱响流行音乐,博物馆随处可见数字化互动,立足文化基因激活工程,杭州正以新表达重塑城市吸引力。

去年10月,吴越文化博物馆对外开放。这座由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王澍打造的文化新地标,凭借其独特的建筑语言和沉浸式叙事,迅速成为社交平台上的“网红”。与此同时,由上城区精心打造的“宋韵大秀场”,通过“实景演艺+音乐现场”的多元融合模式,使宋韵化作可触可感的人间烟火、可赏可游的风雅IP,构建了文旅消费的良性循环。

杭州在深入推进文化基因激活工程、实现传统文化“破圈”的整体布局中,持续围绕良渚文化、宋韵文化、吴越文化、茶文化四个文化标识,构建古今对话的文化传播体系。今年又瞄准新方向——聚焦内容与表达的双重创新,挖掘生动有趣又富有内涵的文化新故事。

走进生动的“现场”

“吴越文化博物馆建设提升项目”成功入选浙江省第一批文化基因激活标志性项目,成为杭州市推进文化基因转化利用的亮点工程。

与传统博物馆的叙事方式不同的是,吴越文化博物馆融合数字化互动、场景复原、学术解读等手段,是国内首个关于吴越国历史文化的专题博物馆。馆内常设“吴越千秋——五代十国时期的东南乐土”主题展览,其展出的350件(套)文物中,包含150件一级文物。特别是秘色瓷褐彩云纹熏炉,作为“镇馆之宝”,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罕见的品相,备受瞩目。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以来该馆接待观众突破35万人次,带动其所在的吴越文化公园单月人流量同比增长90%。这恰好与“宋韵大秀场”通过精品内容吸引人流、激发消费活力的路径不谋而合。

同样是去年新推出的“宋韵大秀场”项目,以其“白天复活一座城,夜晚再现一个梦”的实践,打造出“宋韵今辉”情景喜剧和宋画实景演艺系列节目。尤其是创新打造的“西子廊桥”盲盒音乐会等特色演艺项目,自推出以来已上演了68场次,而“大井巷时光音乐会”作为品牌活动,则举行了200余场次。

值得关注的是,该项目不仅实现了内容的持续创新,更成功孵化了飞扬艺术团、采荷艺术团、海洛乐队、筝琴乐府等演艺团队。

从一处地标到全域激活

文化基因定义了一座城的深层特质,也决定着其将走向何处的发展潜力。

时下,在一系列现象级文化标识建设中,“吴越文化博物馆建设提升项目”“宋韵大秀场”并非个例。去年以来,杭州市通过政策引领、统筹指导、项目支撑与多方合力,以文化基因激活赋能文旅产业发展。以径山禅茶项目为例,通过禅茶文旅活动、文化空间建设、文旅产品开发、文艺精品创作等举措,推动“茶+万物”的融合创新,延展茶文化的表达边界,成为文化基因向产业价值转化的典型样本。

目前,在浙江省重点建设的12个现象级省域文化标识中,杭州主要围绕良渚文化、宋韵文化、吴越文化、茶文化四个文化标识展开;浙江省已发布3批、共166个文化基因激活培育项目,杭州有35个项目入围。此外,杭州市文化基因激活工程被纳入全市深化改革项目清单。除了四个文化标识,杭州还聚焦大运河文化、西湖文化、西湖龙井文化、富春山居文化、严州文化等文化标识,以文化基因激活赋能文旅产业发展。

经过重点“解码”的项目在杭州百花齐放。比如万松书院通过祭孔仪式、学术讲堂弘扬传统文化,定期组织的公益相亲会更是将古典人文精神融入现代社交需求;纪录片《吴越国》《沈括》、动画片《苏东坡与杭州的故事》《钱王传奇》、良渚古城遗址VR大空间体验等项目,以多元媒介触达不同人群,生动传递杭州绵延千年的文化底蕴;浙派好礼板块的王星记扇艺深耕非遗创新与跨界合作……它们不只是文旅现象,更诠释着杭州对传统文化的深度理解与创造性表达。

2025年是杭州文化基因激活工程三年行动计划的关键之年。根据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发布的消息,今年下半年杭州将在大力推进省域文化标识建设、拓宽思路开展基因激活项目培育、发挥优势谋划市域文化标识体系三个方面,推进文化基因激活工程。按照“六个一”(开展一次专题研究、出台一份三年行动计划、编制一份解码报告、评选一批重点项目、创作一组视频作品或短视频、打造一场旅游演艺)的要求,杭州正在对文化标识建设进行规划部署,旨在激发文化创新、塑造城市品牌,并最终转化为独特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张雅丽 实习生 郜婕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