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88岁的沈大爷穿着崭新的棉皮鞋,摸着新鞋铮亮的皮面,一个劲地说,“刚刚好,刚刚好”。
这双新鞋是瓜沥派出所民警徐洋送给他的。去年2月,徐洋还送过一个新马桶,这是92岁潘奶奶平生第一次用上抽水马桶(详见快报2019年3月6日B02版)。 沈大爷家住瓜沥党山村,没有老伴和子女,一个人住在小平房里。 1月19日上午9点多,徐洋组织百家百店志愿者队伍走访独居老人。到了沈大爷家,徐洋把沈大爷扶到椅子上,一旁志愿者忙着打扫卫生,和大爷说话。大爷爱笑爱说话,见了大家伙儿,高兴得直鼓掌。 这时,一样东西引起徐洋的注意——沈大爷脚上穿着很薄的对袜和很旧的低帮胶鞋。右脚的鞋头破了,露出小脚趾,左右鞋的鞋跟都磨破了。 这么冷的天,鞋面这么薄,得多冷啊。 徐洋想好了,要给沈大爷买一双鞋子,他靠近沈大爷耳边,悄悄问沈大爷穿几码的鞋子。 活动结束,徐洋去瓜沥街上的老北京布鞋店,买了一双42码的软底防滑棉皮鞋,又在边上店里买了两双棉袜。“一定要厚一点的。”他叮嘱店员。 中午十二点半,徐洋折返回沈大爷家里,他正在吃午饭。 “阿爷,你把鞋子脱了,我给你换上。”在瓜沥,“阿爷”是爷爷的意思。 徐洋给沈大爷换上新袜新鞋,感觉鞋子稍微有点大,问要不要去换。 “不用不用,这个鞋好,刚刚好!”沈大爷眉开眼笑,说鞋里有毛不怕大。 “阿爷,那这个胶鞋我去扔掉了。”徐洋拿起一旁的破胶鞋。 哪知沈大爷马上抢过去,护在怀里,直说不要扔不要扔,还可以穿的。 “不要紧的,我以后会给你买的,你不要舍不得穿新鞋。”徐洋又把旧鞋拿了过来,好一番说服。 “好的,你说扔就扔了。”大爷终于同意了。 于是徐洋把旧鞋放在新买的鞋盒里,准备一起去扔掉。 这时,沈大爷又说了:“不要扔掉,这个鞋盒可以卖1毛钱。” 徐洋回想起六年前走访独居老人时,第一次在沈大爷家里看到的情形:整个家里找不出一件像样的家具,看得到的电器只有电灯和电风扇。卧室里只有一张床和一块木板。木板上放着一个纸质的鞋盒。家里还有不少地方放着沈大爷捡来的破烂。 徐洋从村委了解到,沈大爷一直独居,靠着十多年前村里给办的劳保为生,偶尔下地种菜赚点菜钱。他的家人只有一个70多岁的弟弟,偶尔会来给他送些东西。 当时,徐洋给沈大爷拎来了大米和食用油,递过去一张警民联系卡,上面有他的联系方式,让大爷遇到困难就给他打电话。 接下来每逢过年过节,他都会给沈大爷拎来一些生活用品。最开始的时候,沈大爷都会推辞,看徐洋依然雷打不动地送来,渐渐的,不再推辞了。 现在,沈大爷每次都把徐洋送到家门口,然后说“再来,再来”。 沈大爷没有电话,就找邻居给徐洋打电话,有时是家里灯泡坏了,有时是家里的米没了,他腿脚不方便没办法买。 接到电话,徐洋买来灯泡和大米送到沈大爷家里,有时是10斤、15斤,有时是20斤。 “谢谢你啊,这个钱给你。”沈大爷拿着钱要递给徐洋,但他都回绝了。后来沈大爷不再给他钱了,也不再客套地说谢谢。 碰上徐洋来看他,当有村民路过的时候,沈大爷都会笑眯眯地说:“我儿子来了,来看我了。”徐洋也不知道“儿子”这个称呼是什么时候开始叫的。 沈大爷最宝贝的就是床边放着的鞋盒,里面放着身份证、户口本和存折,剩下一样就是徐洋的警民联系卡,“这张卡,我谁都不卖,给我十万块钱我也不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