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越是艰难险阻越见精神。在战“疫”一线,越来越多的90后挺身而出,毅然接过父辈们手中的接力棒,用行动彰显年轻一代的成长与责任、奉献与担当。他们是勇于奋斗的青春力量,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坚强脊梁。本报今起开出“防疫战线的90后”栏目,敬请垂注。 经过前日的鹅毛大雪,马青娜第一次在武汉看到了蓝蓝的天。“一切都会好起来!”小小的个子,圆圆的脸蛋,马青娜疲惫的脸上绽出笑意。 1月25日,浙江省组建首批紧急医疗队赴武汉支援。1993年出生的马青娜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当日出征人员里年龄最小的。说起自己报名的理由,她说:“我还没成家,更没有孩子,牵挂会少一些,我应该去武汉。”于是,这个新年,她仅在除夕夜回老家匆匆吃了顿团圆饭,第二天便由杭州东站出发,踏上了前往武汉的征程。 到2月17日,马青娜已在武汉工作了20多天。她和浙江省医疗队的伙伴们全线接管了武汉市第四医院(古田院区)两层楼的医疗护理工作。虽然排班只有4个小时,但是要做完交接或遇上特殊情况,所有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都远超排班表。她不仅承担患者的照护工作,还要做医院的消毒清洁等工作。班上的工作结束后,她还会去帮忙分发物资等。 对于马青娜来说,奋战的日日夜夜中,有深夜接收多位重症患者、拖班没赶上回酒店的车、手套里泡得皱巴巴的皮肤的记忆,也有病中喊着要喝汽水的85岁大爷,元宵节为患者折千纸鹤的“趣事”……这些,串联起这位90后眼中最真实的战“疫”画面。 马青娜是金华浦江人,学的就是护理学。2013年实习走上自己梦想中的护理岗位,2014年正式成为浙大一院的一名护理人员,在重症监护室工作。她说,17年前的非典时,她还在上小学,对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就很崇拜;这次终于有机会,所以她主动报名支援武汉。“希望自己学的东西都能用上,给武汉一点小小的帮助。”马青娜说。 在同事杨莉看来,马青娜做出这样的决定她一点都不惊讶。杨莉说,共事5年,她在马青娜的身上总能看到一股韧劲。“那天知道她要去武汉,我立马就联系了她,本以为她会焦虑、会惶恐,然而没有。视频里的她,淡定自如地跟我讨论着,还在忙着储备ECMO、呼吸机、超滤等知识。”杨莉说,这是年轻人十分难能可贵的气质。 如果说,2003年的非典是70后成长的难忘记忆,那么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已然成长的90后有了更多担当。面对疫情,他们有担忧,但更多的是前行;偶尔有愁绪,但怀着的是温暖的心。患难之际,一代年轻人正成长为抗疫的生力军。 “这是一座对我来说有着特别感情的城市。它有我奋斗的汗水,也有我感动的泪水,还有太多的故事。武汉的樱花真的很美,今年的樱花可以来得早一些吗?让那些被疾病折磨的患者看到希望!”到武汉的第九天,下班后与队友步行回宿舍的路上,马青娜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 90后的力量源于成长,更浸润着一种独属于青春的明媚诗意。正如马青娜在日记中写的那样:如今,武汉的早晨安静如水。曾经与闺蜜见过这里的美丽与繁华,等疫情结束,我一定再来一次武汉,这是我与武汉的约定。就像当初来武汉看演唱会时听到的一句歌词唱的那样:“别忘了,一起相约在幸福的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