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宣传网>文明杭州
 
浙一速度 扶危渡厄
2020-03-13 09:06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症救治医疗队

党委书记梁廷波寄语

生命高于一切,人民群众的健康高于一切。这是浙大一院的社会担当和使命所在,是我们开展任何工作的指导思想。这场战“疫”中,浙大一院三大战场——之江院区主战场、浙江省内疑难病例会诊分战场、武汉一线抗疫战场,每个战场防线都要顶牢,战斗才能打得稳,打得赢,七千“浙一人”将继续攻坚克难,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谢谢!谢谢浙大一院的亲人们!”武汉人张阿姨吐字清晰。

她曾两次接到病危通知书、两次胃插管,入院时神志不清,属危重病人。但在一群浙江医护的牢牢守护下,她闯关成功。

这是浙大一院重症救治医疗队整建制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肿瘤中心(以下简称:协和肿瘤中心)重症病区后,出院的第三批病人。浙大一院发布的COVID-19浙江诊疗经验,浙江核心战场所历练而成的浙一速度,在武汉这片新冠肺炎抗疫核心地带,扶危渡厄,带去无限力量与希望。

浙一速度 效率就是生命

2月17日,浙大一院重症救治医疗队整建制接管协和肿瘤中心重症病区第三天,66岁张阿姨转院而来,她是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

护士长羊炜霞将张阿姨安排在了病区A区102号床。“A区是危重和潜在危重患者的区域,最靠近护理台,方便随时照顾。”羊炜霞解释。区块划分是浙大一院重症救治医疗队重新设计的,2月15日当天,医疗队完成病区改造,当天2小时,病人收满。

“每一分每一秒都要用到极致,效率就是生命。”浙大一院重症救治医疗队队长、浙大一院院长黄河说。

张阿姨情况不容乐观,脑出血合并新冠肺炎,张阿姨家属已两次收到病危通知书。“昏迷不醒,呼吸不畅,真担心她……”张阿姨女婿满脸的焦灼与不安。

“马上进行MDT。”张阿姨病例马上纳入医疗队常规化诊疗中。MDT多学科会诊,这是浙大一院从1月19日以来的常态化动作,为的就是一些重症病人和危重病人早期危险的症状得以识别,专家团队可以最快施治。在武汉这支141名医护组成的驰援队伍中,汇聚着ICU、呼吸科、感染科、重症医学、护理等多学科医生,白天在隔离病房办公室,专家们进行多学科讨论;晚上在钉钉上,专家们再次讨论,跟进病情。张阿姨个性化治疗方案马上制定完毕,随时根据病情变化进行调整。

2月21日傍晚,在浙大一院之江院区的远程会诊室中,一场跨越八百多公里,连线浙大一院多个战场,汇集多名重量级专家的连线正在进行。浙大一院党委书记梁廷波带领之江院区诸多专家和武汉前方的队员们围绕多名收治患者,积极献计献策。把浙大一院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最新经验,毫无保留分享给前线专家,前方的队员们也豁然开朗,明确了接下来的救治方向。

武汉专家组确诊,张阿姨意识不清、脑出血是颅内高压造成。因呛咳,影响进食,专家组评估,可插胃管,补充营养。

自此,张阿姨插胃管后的每一次鼻饲,从温度的控制到数量的调节,再到胃内残留的观察……这一套浙江核心战场的重症护理要点,执行得一丝不苟。

随着治疗有效开展,张阿姨恢复得越来越好。“拔出胃管”“今天,阿姨自己吃饭了。” “今天可做简单自我生活自理动作了!”在浙大一院重症救治医疗队的微信群里,关于张阿姨的好消息,越来越多。

第18天,张阿姨自己扶着床栏,等来了好消息——可以出院了!从病房走出医院的那段路,张阿姨的手紧紧握着医护人员的手,入院时无法言语的她,吐字清晰:“谢谢,浙大一院的亲人们!”

浙一经验 开出希望之花

使出洪荒之力,开出希望之花。这次去武汉,浙大一院重症救治医疗队带去了非常齐全的抢救装备——30台监护仪、20台呼吸机(有创呼吸机4台、无创呼吸机16台)、1套ECMO。

但至今,救命神器ECMO没有上,有创呼吸机在休息。很难想象这个病区72个病人,危重症和重症患者曾占56%,很多老年患者合并多种疾病;但现在,累计出院患者四批共28人,危重病人已清零,无一例病人插管。

不靠ECMO,也不气管插管,那么治疗靠什么?答案来自于浙江抗疫核心战场,由浙大一院发布的“新冠肺炎浙江诊疗经验”。

对于危重症和重症治疗,院长黄河如此提炼——“尽量不让危重病人发展到插管这一步。机械性通气对身体有损伤。”“避免上ECMO。即便ECMO效果再好,也会对病人造成创伤,增加并发症的可能。”“尽力维持,以时间换空间。”

敢于让重症抢救神器暂时休息的底气,来自于隔离病区里,医护每一分、每一秒的精准努力,拼尽全力抢回同胞的生命;来自于专家夜以继日,对症施治,度过难关,最大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患者刘大伯的日渐康复,得益浙一经验的高度落实。2月15日,刘大伯送到病区。“来的时候,他严重缺氧,氧饱和只有78,氧分压48,从常规治疗判断,必须要气管插管。”医疗队病区主任章渭方说。然而,在进入病房后,章渭方带着治疗组组长逐个评估病情,发现刘大伯意识清晰,精神状况好,但就是气急。

“这个时候,光凭化验单、CT报告没有用,必须亲眼见到病人。”章渭方果断决定——暂时不插管,使用储氧袋面罩吸氧,并请医护床边密切关注。高流量吸氧后,刘大伯病情逐渐稳定。

然而治疗并非一帆风顺,2月27日,刘大伯的监护仪突然告警,心跳加快,心肌酶谱指标升高,讨论后排除了心梗,判断因气胸引起的。接下来的焦点在于要不要放置放胸腔引流管,对气胸进行干预。凭借浙江核心战场的治疗经验,专家组反复斟酌,决定暂缓放置,以时间换空间。

3月11日,章渭方查房时,向刘大伯宣布了一个好消息:“今天可以从危重症转为重症!”

在浙大一院重症救治医疗队接管病区一周后,第一批病人治愈出院。

“谢谢你们能来!”这是及时氧疗后,避免插管的危重症病人清醒后,写下的感谢语。

“你们是我们黑暗中最明亮的光!”这是武汉年近七旬的王奶奶出院前的由衷感叹。

紧接着,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的病人,陆续出院。

浙大一院,这一支救治铁军在武汉这片抗疫最前沿,带着浙江诊疗经验,用奋战到底的坚定信心和不屈斗志,终将迎来春暖花开的那一天。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柯静 通讯员 王蕊 编辑:王洁
 
动态信息 更多 >
· 王浩: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 牢记嘱托谋发展 接续奋斗向未来
·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举行预备会议
·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主席团举行第一次会议
· 心声带上来 力量聚起来 继续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 童心迎亚运、童谣来记录、童趣溢心间
· 杭州市检察机关出台保障亚运十大举措
· 111家企业加入“朋友圈” 杭州亚运会招商实现历史突破
· 创新能力全国第二,杭州凭什么?
· 杭州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创历史最佳
运河二通道 水陆大会战
杭城再落雪
3D打印“冰墩墩” 科普冬奥梦
版权所有 2006 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CopyRight © www.hzxcw.gov.cn  建议浏览分辨率1024×768 IE 6.0以上
联系电话:0571-85251618  E-mail: xcbxm@hangzhouit.gov.cn

浙ICP备07500146号-5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0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