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立丹没有想到,离开部队后第一次做心肺复苏,是给自己的妻子。
4月12日凌晨3点,在被女儿吵醒后,彭立丹感觉到了异样——身体有些发胖浮肿的妻子,每晚都会打呼噜,可这会儿怎么那么安静? “杨帆!杨帆!”彭立丹唤了几声,妻子没有任何反应。摸了摸妻子,彭立丹的脑子嗡的一下炸了——身体已经发凉! 坏了!彭立丹赶紧叫醒了隔壁的岳父,一边拨打120,一边为妻子做急救。 然而,他们最终没有等来杨帆睁眼。 37岁的杨帆离开了,生命定格在2020年4月12日凌晨。此时,距她之前盼望着的武汉解封的日子,才过去五天。生前,她是拱墅区祥符街道吉如社区党委副书记,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服务基层一线的社区工作者。 她总是“想在了前头” 1月23日,浙江启动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长期坚守在基层一线的社工们,迅速来到了防疫一线,守门、排查、服务…… 杨帆作为吉如社区新安天苑小区的网格长,这一次也肩负起了小区的疫情防控工作。新安天苑是回迁安置小区,老年人口、流动人口比较多,防控压力也较大。但尽管如此,与杨帆一起在小区值守的社工任祺,却从没听到过她的一句抱怨。 社区基层防疫工作很辛苦,有时候忙起来,早上8点半就守在了防疫一线,前期没有轮班的时候,大家加班加点都是常事。 “当时小区南门封住了,只留下了北门进出,人车混行带来了不少安全隐患,有的居民跟着汽车屁股后头走,很容易被道闸砸到头,杨书记不厌其烦地提醒居民注意安全。”任祺回忆,那些看起来很平常的小事,杨帆总是“想在了前头”。 刚刚实行小区封闭式管理的时候,杨帆发现有些年纪大的居民进出小区不戴口罩。上前耐心劝导时,她才了解到,老人不会网购,家里的口罩已经“断货”了。于是,杨帆每天都会在口袋里准备一些干净的口罩。 任祺说,因为杨帆身体有些胖,路走多了会有些累,“大家都劝她回家休息,她就是不肯,总是说自己没问题,坚持要守在这里,我们没办法,只好让她坐在值守的帐篷里。”但杨帆也闲不下来,一方面做一些登记工作,每天还要和居家隔离的居民微信联系,“哪户要送快递,哪户要收垃圾,她都安排得清清楚楚。” 她说关键时候不能做“逃兵” 杨帆生前有些胖胖的,身子虚,擅长中医的母亲还一直给女儿用中药进行调理。疫情期间,杨帆的母亲因为心衰住进了医院,给女儿的调理也因此中断了。 防疫后期,杨帆的家人发现,她身体有些浮肿,也越来越嗜睡,但这些情况,杨帆却未对同事们说起过,哪怕大家一再劝说她休息,她坚持要“再等等”。 随着疫情防控等级下降,区、街两级都出台了相应的社工关爱举措,2月下旬,社区已转入了正常的轮休调休。 3月1日,经不住家人和社区同事的劝说,杨帆在彭立丹的陪同下去医院做了检查,但当时没查出什么问题。“医生让我们再去内分泌科检查一下,最好是住院观察。”可听说要住院,杨帆想都不想就拒绝了。“一个萝卜一个坑,关键时候,我怎么能做‘逃兵’呢?”杨帆从医院出来后,就直奔回社区工作了。 情况在3月下旬变得不太好。杨帆的脸越来越浮肿,肚子鼓起了一个气球的大小,甚至没办法弯腰。 杨帆的父亲杨秀章,是从部队出来的退休军转干部,一直以来,他都教育女儿要有一名共产党员的觉悟和意识。女儿的工作能力杨秀章一直很认可,但因为看病也让父女俩多次发生争执,“我真的很后悔,如果当时直接把她送到医院住院就好了!” 4月5日,杨帆呕吐了。 “不能再拖了,一定要去医院了!”面对焦急的丈夫,杨帆始终坚持“再等两天,再等两天!” “她就是想等4月8日武汉解封那一天,在她看来这说明疫情相对缓解了,自己再去请假比较稳妥。”彭立丹说,“她就是太要强、太倔强了!” 7日那天,杨帆向社区请了假。8日下午,杨帆让丈夫陪自己一起去医院办理住院手续,可没想到,在家休息等待住院的过程中,年轻的生命戛然而止。 她性格乐观多才多艺 这两天,吉如社区党委书记宋加亮的手机一直响个不停,杨帆的突然离去,令大家都不敢相信。 “我之前多次催促她去看病,但她总说没问题,上周五,她告诉我已经去过医院。”宋加亮回忆,“我问她身体状况如何,她说还好,我们社区的同事还相约下周去看望她。” 得知杨帆去世,吉如社区太极队的队长沈国祥始终不敢相信:“小杨前几天还给我发微信,人怎么就这么没了呢……” 杨帆是2018年11月从街道文化站调到吉如社区的。在社区副主任沈国娣眼中,负责宣教文体工作的杨帆,性格乐观,多才多艺,朗诵还多次获奖。 2019年3月,为了更好地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社区想要组建一支太极队。杨帆把社区里爱好打太极的都组织起来,让基础比较好的沈国祥担任队长,并联系街道文化站的教练来给大家上课。第一次参加街道的比赛,杨帆还给参赛的10名选手都定制了新队服。 “每次比赛小杨都来,我还劝她,你身体不太好,家里还有小孩,就不要来了。她都说,不要紧的。”杨帆的热情给沈国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9年11月,在拱墅区体育竞赛中,吉如社区太极队获得了中老年太极八法五步的第六名。“半年时间就能拿到那么好的成绩,我们大家都很高兴啊!”沈国祥回忆,后来队伍从十多人发展到了四十多人,还陆续组建起了腰鼓队和广场舞队。 随着疫情逐渐稳定,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也慢慢恢复,年前队员们学了八段锦,年后的教学也提上了日程。 4月10日,沈国祥还收到了杨帆发来的微信,来询问核实一名队员的联系方式。“前两天我在街道开会的时候看到了小杨,当时我喊她,她没有听见,匆匆忙忙赶路……”沈国祥叹气道,“没想到那一面竟是最后一面。” 沈国娣回忆,杨帆请假前,还在和自己对接工作,按照计划,4月份还要成立吉如社区老年体育协会,杨帆一直在为这项工作做着准备。 她的居民朋友最多 得知杨帆去世,不少居民自发前往杨帆家中吊唁。 沈韬是映月社区的党委委员,也是杨帆的老朋友了,两人于2007年和2008年先后进入映月社区。杨帆这一干就是五年,起初主要负责低保帮扶工作。 “这项工作可不好干,面对的人员比较复杂,不仅有贫困人员、残疾人员,还有不少归正人员。”沈韬记得,刚接手工作就有低保户“吵”上门来了——因为一些资料无法提供,到社区发了一通脾气。“杨帆一边坚持要按规章制度走,一边安抚对方的情绪,帮他分析应该怎么解决问题。”沈韬说,很多低保户后来和杨帆成了好朋友,“杨帆是当时我们社工中,居民朋友最多的人。” 让沈韬印象深刻的是,曾经有一位归正人员,在居民眼中也是个“刺头”,但是遇到了杨帆之后,这个“刺头”不“刺”了,“后来他结婚的时候,还请杨帆去喝喜酒呢!” 杨帆的认真、细致、热情和处事章法,都是奔走于基层一线练出来的“基本功”,让她收获了居民们的好评,也收获了爱情。 2009年的正月初二,还没有转业的彭立丹请了一天假,陪着杨帆在映月社区值班。一天下来,“男朋友”的身份就在社区里传开了。后来每次彭立丹去社区找杨帆,总有居民拉着他的手笑呵呵地说:“我们小杨这个姑娘真的很好,把她娶回家就有福气喽!” 那个时候,彭立丹心里早已经认定了这个的姑娘:“结婚的时候,我向杨帆承诺,我要好好照顾她一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