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富阳区大山岭路,隐藏着一处别有风味的富春文创产业园。走入大门,豁然开朗,8幢纯欧式古堡建筑,占地百亩,气势恢宏。喷泉、鲜花、马车……让人误以为走入了一座欧洲小城。 这个产业园的当家人叫姚博明,是1970年参军的一名老兵,也是一位叱咤国际外贸生意场的成功企业家。从青涩的士兵到成熟的企业家,他凭什么能在不同角色间游刃有余?五年军旅生涯给他一生留下了什么印记? 一人参军,全家光荣 “我们那个年代,在党、政府、社会、家庭的教育下,小时候就想着长大能够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多好。一人参军全家光荣,那可代表着十分崇高的政治荣誉和社会地位,所以参军是我从小就立下的志向。”姚博明的这个目标,实现得并不容易。 他是杭州市“老三届”最年轻的六八届初中毕业生,响应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去农村插队落户”。1970年,还在插队的姚博明报名参军,本来他的家庭成分并不好,辗转经过大队帮助,进入了南京军区的某野战军王牌师。 当时个性自由散漫的姚博明对部队充满了新鲜感,等真的进了部队,他才发现:苦!比想象中难熬多了。 “部队能发掘和锤炼一个人各方面的极限,比如忍耐性和毅力、体力和体能、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等等。”艰苦的训练使这个18岁的小伙逐渐沉下心来,改变了过去散漫的态度。 由于他是连队唯一的城市兵,支部将他当作文艺骨干来培养,提供了许多学习、培训和集训的机会。“至今回想起来都是甜甜的。”这些经历给予他极大的自信心。 “恶补”文化,考取浙大 1975年,姚博明退伍回到杭州,进入浙江省气象局工作。刚进气象局,他的岗位是气象预报员,这对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可令大家没想到的是,姚博明默默自学,恢复高考第一年,就考取了浙江大学的大气物理专业。 “我上大学时,数理基础比别人差,但最后成绩还不错,顺利毕业也是因为我有毅力。”姚博明觉得,自己在就学和创业过程中,遇到困难一时解决不了,会潜意识地不断想方设法去解决,绝不轻易退缩或放弃,这与他的军旅生涯息息相关。 1987年,姚博明调入省经贸厅进出口公司搞进出口工作。一切又从零开始,经过不懈努力,他逐渐从“门外汉”成长为东欧科的负责人。1992年,他从省经贸厅进出口公司走出,下海创业,并把自己一手打造的浙江爱丽芬控股集团越做越大。 山穷水尽,涅槃重生 姚博明称自己的创业征程,酸甜苦辣一言难尽,曾面临着转型和融资两大难题。 十几年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已开始不利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生产出口企业了,企业效益大规模压缩,想对老外涨点价,老外趁机就把订单往东南亚转移,两头一挤压,似乎就是山穷水尽。 “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不是我的性格。”姚博明及时调整企业经济发展模式,将原有的产品和方式升级换代。融资遇到困难,姚博明卖掉自己手里的物业和资产,为企业筹集资金。“在部队是听党指挥能打硬仗打胜仗,在地方搞企业初心未改,也是听党指挥,攻克并占领市场经济这块阵地,坚决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如果没参过军,就没有现在的我。”姚博明感慨道,解放军是锤炼年轻人、培养年轻人的大熔炉。“我真诚地希望有志青年能去部队学习、锻炼,接受培养和教育,为今后的蓬勃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退伍后,你们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才,到地方适应若干年,必定会发挥出党和人民期待的更大光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