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墩镇淤泥处置中心 冬日暖阳下,三墩镇华联村村民陈杏虎蹓跶到村里小公园的荷塘边,和村民们聊天晒太阳。
过去,陈杏虎都不高兴在荷塘边多站会儿。那时荷塘就是一个臭水沟,附近违法建筑的生产污水、租客们的生活污水全部直排进河道,垃圾布满水面。 “那个臭啊!夏天哪里敢开窗,都是蚊子和苍蝇。”陈杏虎至今还对恶劣的环境心有余悸,村民们还编了个顺口溜: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 最近一年,家门口添了不少治污“利器”——在山联社区的西北角,建起了淤泥处置中心,脏兮兮的污泥变成了肥料;散落在周边三个村社的37个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让管网里的生活污水变成了汩汩清水,实现再利用。 不仅陈杏虎,在西湖区三墩、转塘、双浦等广大农村,村民们再也不担心家门口流出的生活污水影响环境了。去年底,凭借着农村生活污水运维管理新模式,西湖区喜获“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区”,这也是杭州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区县市。 昔日污水靠蒸发,如今清水绕人家 这两年,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三墩北约5平方公里的绕城、华联、山联三个村社,已蝶变为兰里景区。 农村污水,也实现了质的改变。 记者在华联村农污集中处理设施“华联1#”看到,绿白相间的栅栏内,生长着不少半人高的绿植,乍一看像一个迷你的生态公园,很难和污水处理扯上关系,走近后才发现其中“暗藏玄机”。 绿植掩盖下,厌氧池、消毒渠、沉淀池、集水井等多个处理池正全天候不间断运作,汇集在此的生活污水被施以“魔法”,成为可循环利用的汩汩清流,喷洒灌溉了周边的绿植。 设施中间,划出了一片人工湿地,种植着莺尾等草本植物。“这是污水处理的最后一道工序,水质中的磷成分比较难处理。我们通过植物根系吸收,降低水中的磷指标。”运维单位负责人傅彬告诉记者。 据了解,三墩镇试点尾水资源化利用项目,选址河北塘、华联1号、绕城西南片3个设施终端开展了回水试点项目建设,用来浇灌周边花田、道侧绿化和小公园等。运行一年来,已累计节约用水4万余吨,引领了农村污水治理新模式。 西湖区住建局城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骆群介绍说,这些散布乡间的农污集中处理设施还实现了远程智能监管。“场地中间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出水井等设备安装了流量计,工作人员利用中心平台及手机APP,能在线实时监控设施运行状况。” 昔日污泥弃不顾,今变肥料浇良田 农村污水治理的另一个难题,是剩余污泥、固体废弃物的处置。 据了解,由于农村固有的生活习惯,淘米、洗菜过程中产生的生物质废弃物会进入废水处理系统中,而大部分农村污水治理设施未配套污泥处理处置系统。 而如今,这个难题在三墩北的美丽乡村迎刃而解。 一辆黄色收粪车行驶在乡间小路上,曹丙良师傅正挨家挨户从门前的化粪池里收集污泥、粪便。“一车可以处理两到三户人家的化粪池,一天跑个五六趟,差不多能解决十来户人家的除污问题。”曹师傅说。 很快,满载污泥沉渣的收粪车开进了山联社区西北角一幢白色的房子里,开启“变废为宝”的神奇之旅。 这里是三墩镇淤泥处置中心,去年初投入试运行,这也是杭州首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淤泥处理中心。屋内是一个个用透明玻璃隔开的工作间,曹师傅麻利地将运粪车尾部的管子连上第一个工作间入口处的管子。 “卸料之后,这里有两道预处理,第一步过滤之后,是粗渣,第二步过滤完,就是细渣。” 处理过的淤泥,再通过弯弯曲曲的管道,被收集到差不多20平方米大小的集水池。集水池的底部有搅拌机,不间断搅拌之后,再通过螺压脱水机进行深度脱水。 最后,再传送到好氧堆肥桶内,经过7到15天的发酵,变成了黑色的氮磷有机肥。 “正常的话,我们一天可处理2吨左右的淤泥,产生七八百斤的农家肥料。”运维单位负责人傅彬说,这些有机肥目前免费提供给周边村民使用,用来种菜种地。 “附近的一家农业公司对这些肥料很感兴趣,正在积极接洽,有意购买肥料开展大规模的农业生产。” 记者在处理现场并没有闻到一点臭味。“我们淤泥处置中心选址远离村庄,整个运作过程也是全封闭的,再配备了先进的除臭设备,通过药剂的化学反应,排出去的气体完全符合排放标准。”骆群告诉记者。 据了解,西湖区双浦也建成了一个新的污泥处置中心,主要处理之江转塘、双浦等农村的剩余污泥,日处理能力7吨,目前处于试运行中。 西湖区32个村污水不再“晒太阳” 水村山郭里常见生活污水横流,黑臭水体滋生,湖泊、水库富营养化,已经成为美丽乡村的一道伤疤。 据不完全统计,西湖区有32个行政村,每年产生的生活污水有300多万吨。过去,村民生活污水排放方式各异,有的就地泼洒,使其自然蒸发或渗入土壤,有的就近排放,通过明沟或暗渠进入溪流、河道。 “这些污水、污泥放任自流,极大地污染了乡村环境。我们工作的着眼点就是完善污水处理设施,让污水‘变废为宝’。”西湖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西湖区从2014年开始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截至目前,已建成了201个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农村污水收集管网约170公里,日均污水收集量约9000吨,行政村和自然村污水收集和处理的覆盖率达100%,全区农户的生活污水做到了应接尽接,应收全收。 三分建,七分管。西湖区公开招标确定两家运维单位开展农污设施运维管理,各自组建和培训了专业的技术队伍,建立“半小时”服务圈,以“标准化运维”为最低要求,负责农污设施日常巡检、清理疏通、设备调试、故障维修和植物养护等工作。 为了充分发挥村民参与度,包括陈杏虎在内,18名村民已成为西湖区农村污水处理运维管理员。上午,到污水终端巡查,查看井盖有没有破损、井口有没有堵塞、站点进出水是否正常;下午,还会挨家挨户去化粪池清理污物。 “污水处理设施、运维及监管到位了,农村生活污水就能得到有效处置,咱们农民的生活环境就会越来越好。” 陈杏虎用自己的行动,印证了“景秀村美就是最大的治污红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