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博物馆、杭州图书馆、章太炎纪念馆……截至目前,杭州已有112个场馆加入孩子们的“第二课堂”活动基地行列。各基地还结合自身特点,精心设计适合孩子的特色活动,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增强“第二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同时,全市积极引导第二课堂基地融通时代内涵,创新开发具有基地特色的道德教育活动,建立完善各类共建机制,让馆校“连”起来。 包括“第二课堂”,杭州打造出一系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品牌。连续多年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的“美德少年”“阳光少年”“小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树立了未成年人自己的榜样。截至目前,共推选出 161名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美德少年”,也为最美杭州再添一道“最美风景”。 搭台引学,一个不掉队 营造积极向上的环境,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在杭州蔚然成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不能让一个孩子掉队,也是共识所在。 相比城市,乡村儿童课外活动阵地设施薄弱、工作队伍缺乏、载体抓手单一。如今,随着“复兴少年宫”的迅速推进,各地乡村学校的课外活动资源也渐渐充实起来。 每当周末,在徐凝小学科技教室里,孩子们好奇地摆弄着各种科技实验器材;在毕浦小学石绘社团课堂上,孩子们清洗完捡拾来的石头,一丝不苟地在上面画着童真童趣;在莪山民族小学5G教室,孩子们戴上VR眼镜,就可以畅游星空、深潜海底,还能和杭州城区的师生交流互动……眼下,越来越多的桐庐孩子正通过少年宫这一载体,充实课余生活、点缀多彩童年。 今年,桐庐作为全国50个试点县(市、区)之一,率先在全国开展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试点工作。乡村“复兴少年宫”是面向广大农村中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开展道德培育、文体娱乐、劳动实践等活动的公共教育和文化服务场所,利用现有场地设施、依靠志愿服务力量,积极为他们提供快乐成长的条件、实现梦想的机会。 以莪山民族小学乡村少年宫为例,目前已建有8间专用功能教室,设立了音乐、美术、体育、科技、德育实践等五部12个活动小组,开设了14门专业课程。在校内聘任了专业辅导员22人,同时还从退休教师、校外特级教师、乡镇文化站、武术协会等社会团体招募了志愿者辅导员5人。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使农村孩子也能像城市孩子一样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提升农村孩子的综合素质。 如何培养时代新人,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是一项亟待推进的重点工作。从创造性推出“社区青少年俱乐部”,到探索“流动少年宫”,开展“假日学校”,深化“春泥计划”,多年来,杭州坚持率先“破题”,搭台引学,促进个性和谐发展,实现全体孩子的主动、生动、全面发展。 截至目前,杭州已有社区青少年俱乐部834家,在假期组织开展各类青少年假日实践活动。同时,通过在全市1800多个“春泥计划”实施村和136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教育实践活动,丰富农村未成年人文化生活。 和风抚心扉,细雨润无声。一个多彩的健康成长乐园正在美丽杭州形成,全市未成年人正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下健康快乐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