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柴米油盐一把抓、事事辛劳的“保姆”,也是给予心灵上关怀与依靠的“儿子”,可谁能想到他只是一个“邻居”。他就是俞海泉,所前镇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农民。从2009年至2020年年底,家境并不富裕且儿子四级精神残疾的俞海泉,已经连续11年不计报酬地照顾没有生养过他的孤寡老人,这份超越血缘的“亲情”更是在村里传为美谈。 联谊村19号到27号的两个平房,一前一后距离约20米,是60岁的俞海泉在最近十几年里,走得最多的路。19号是俞海泉的住处,27号的户主叫戴阿埭,今年已经103岁了。戴阿埭本有一儿一女,但女儿远嫁,儿子、儿媳妇又相继去世,2009年开始,就只留下她一个人住在联谊村,所幸,还有邻居俞海泉。 照顾体弱多病的高龄老人,很像照料幼儿一样,要做许许多多复杂细致的琐事,没有爱心、细心、耐心和恒心是行不通的。 自家种的菜熟了,煮好给老人送去;天气晴好时,帮老人洗晒被褥;台风下雪天,总是第一时间跑去陪伴。 戴奶奶的身体时好时坏,出入医院期间俞海泉知道老人家人忙不过来,就夜里帮着伺候老人,端屎端尿这种就算是亲生儿子也往往掩鼻头疼的事,他竟然毫无怨言习以为常。他怕老人营养跟不上,就特意在家里做好易于消化的饭菜喂老人,还时时宽慰老人身体一定会好起来的,以至于病房里不了解情况的护士一个劲地对老人说:“您真是有福气呀,有个这么孝顺的儿子。” 直到今年9月,老人安详地合上那双饱经沧桑的眼,老人走时很平静,长寿的秘诀除了她知道,村里人也明白得很。老人走后,俞海泉每天还给她的小屋开开门,敞敞风,保持室内敞亮。 面对我们的采访,俞海泉总是很腼腆地说,这是他应该做的,村里有好多老人曾经照顾过他、对他也很好,所以常有感恩之心。村里老人多,有些子女亲人因工作忙碌照顾不到,他自己是做短工的,有时间就帮大家看望一下老人,这也是人之常情。 曾有人问俞海泉,你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为什么还要照顾这位老人?俞海泉说他觉得孤苦伶仃的老人很可怜,只要老人愿意,他就一直照顾下去,也希望老人可以一直健健康康长寿下去。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愿意默默奉献,这种精神会让你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动。他们不图名不图利,把助人为乐的意义升格为内心的踏实与安定,把点滴小事做成众口传唱的爱之赞歌。真爱无私,俞海泉用自己绵薄而倔强的力量,让人性之美散发出耀眼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