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月伴湾护理中心,大白在为“认知症”老人做核酸采样 昨天是拱墅区启动二级响应的第三天。虽然疫情来势汹汹,但这段时间,拱墅区一直在线上、线下同步摸排辖区各类老人基本情况,掌握需求、主动帮助、解决困难,用“温暖”帮助老人渡过疫情期。 保供小分队 蔬菜药品送上门 “真的太感谢社区了,现在天天都能吃到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昨天上午,家住朝晖街道黎园社区13幢一楼的罗大妈接过社区“保供小分队”送上门的蔬菜和水果高兴地说。“我女儿在封控区过不来,我跟她说,放心好了,社区对我像亲人一样呢!”说到动情处,罗大妈忍不住哽咽起来。 社区经营性场所暂停营业,为此,黎园社区第一时间联系了一家社区内的小菜店,菜店的老板夫妻再加上社区的几位志愿者,立即组成了黎园社区“保供小分队”。“疫情来袭,朝晖一带老年人多,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的独居老人腿脚不方便,没法出去买菜,我们就用成本价,给他们送上门去。”店老板陈亮说。 受疫情影响,东新街道水印康庭小区实行封闭管理,涉及14幢楼。三天下来,水漾苑社区社工张向宜在A4纸上画出了表格,形成了一份特殊的“保供清单”。“主要以老人为主,多是配慢性病的药物,也有一些保健食材。” 据了解,这条保供清单服务链除了张向宜,还有两支小分队——特保小分队和志愿者小分队。每支特保小队负责一个单元,组建微信群,将需求汇总给张向宜。“我将需求分类整理好后,分别移交给负责药品和食品的志愿者。”张向宜介绍,“拿到物资后再分配给特保小队送货上门,是一个高效运作的闭环。” “我的药只能在浙一医院庆春院区配出,今天一早我就把医保卡和药单放在了家门口。”水印康庭13幢的住户王阿姨一个劲儿感谢,“下午工作人员就帮我把药品送来了。” 检测看病 开启绿色通道 记者从拱墅区卫健局了解到,截至昨天中午12点,全区当日已完成114万份核酸采样。检测不断跑出新速度,不仅得益于采样点加密布控,更体现人文关怀的分流措施,其中包括为“老、弱、病、残、幼”等弱势群体开启绿色通道。 “不疼的,不是打针,你像吃饭一样张开嘴。”76岁的金美霞住在和睦街道化纤社区月伴湾护理中心,像孩子般紧紧闭着嘴,拒不配合“捅嗓子”。 负责采样的“大白”是和睦医院中医科医生郭德步,身高近一米九,站在床前扎着马步,边哄边调整姿势。“老人隔着防护服突然认出了我,马上张开了嘴。”郭德步刹那间被打动,“她不停重复一句话,让我注意安全。” 郭德步和同事跑上跑下,给拱墅区封闭管理的养老机构17名失能与半失能老人完成了核酸采样工作。据悉,拱墅区已连续4天完成辖区养老机构的917名工作人员、1735名老人的核酸检测任务。 身处本轮疫情“暴风眼”的半山街道,管控严、需求大,无疑为特需病人的转送增加了难度。尤其在拥有全省最大体量公租房的夏意社区,流动人口多,管控难,由此成立“1+1+N”服务小队,及时收集、解决居民各类需求。 “邻居急需血透,我一刻没敢耽搁上报社区,社区帮忙填了转运申请。”该社区秋韵苑小区一名楼长单慧英说,“再加上一名小区专员和两名志愿者的帮忙,我们这样一支最简单的服务小队在40分钟内完成了病人的转运。” 对重疾患者来说,特殊时期抢时间也许就是抢生命。“我们小区需要血透的居民不少,多亏了这一支支服务队。”该小区专员张佳佳告诉记者,“一个楼长一支队,搜集需求,主动反馈,快速解决。” 米市巷街道浅水湾花园居民潘阿姨有了烦心事儿,到了医院发现自己变“黄码”,无法按时入院做透析,于是点开了诉求一键即达的小程序“协商铃”。米市社区党委副书记施金晶“接铃”后仔细分析,找出“变码”症结,与她身处疫情相关地的女儿有关。“马上联系她女儿协助母亲申请转码,同时与医院沟通开辟绿色通道。”施金晶说,“多方配合下,潘阿姨加急做上透析,没耽误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