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上空频开“稀有盲盒”
拍到今年最后一窝小鸳鸯起飞,“护鸟队长”乐坏了
“9月6日,天气很好,3只小鸳鸯一起展翅飞向西湖开阔水域,我连忙拍下了视频。”说起十来天前亲眼见证的这一幕,杭州市西湖鸳鸯志愿守护队队长程国龙依旧难掩兴奋,“当时断桥上的人都惊呼起来了!”
这是西湖今年最后一窝飞向天空的小鸳鸯,本是候鸟的鸳鸯,如今成了西湖的“常住人口”,“鸳鸯戏水”的恩爱场景,一年四季都在西湖上演。游客或许会惊讶地拿出手机拍照,而杭州人早已司空见惯,倒是会热心提醒一句:“不要喂食哦,鸳鸯会自己找吃的,喂食会让鸳鸯失去野性,还会污染西湖水的哦。”
“我们杭州的生态环境一年比一年好,鸟类资源自然也就越来越丰富了。”程国龙说,2012年11月,已经在西湖观鸟5年多的他发现来杭州越冬的候鸟越来越多了,“杭州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不就是我们这座城市的温度吗?”
2012年 11月1日
最近一直在西湖观鸟,发现来杭州过冬的候鸟越来越多了。我想,这应该得益于实施10年的西湖综合保护工程。西湖水越来越清澈,西湖里的水草又多又嫩,有吃有喝的,鸟儿都被吸引来了。
2007年,程国龙机缘巧合地加入了浙江省野鸟会,从此开启了拍鸟的旅程。在他的镜头下,杭州鸟类的影像记录不断刷新。“2015年,当时的杭州市林业局委托浙江省野鸟会对西湖水鸟进行了一次监测。那时候,我们记录到的水鸟种类大概是30种,但现在这个数字已经达到68种,其中还有很多珍稀、罕见的鸟类。”程国龙说,西湖边每天有那么多扛着“长枪短炮”的人,这些人中,除了拍西湖风光的“老法师”,还有很多是拍鸟的发烧友。
经过常年的观察,程国龙手头掌握了不少一手的鸟类数据:候鸟骨顶鸡已经连续3年在西湖越冬,有望成为西湖里的第五大冬候鸟;以前即便在幽静的茅家埠都很少见的苍鹭,近年来开始到外西湖飞翔了;像“鸟中模特”黑翅长脚鹬这样的过境鸟,现在频频到西湖“打卡”;在远海才能看到的粉红燕鸥等鸟类,也开始“闪现”西湖……
不断更新的鸟类记录,让包括程国龙在内的爱鸟人士对拍鸟越来越充满期待。“你看,这是我们野鸟会会员在西湖拍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是很罕见的过境鸟哦。”指着鸟儿的照片,程国龙满脸喜悦,“以前很难看到的鸟儿,现在都变得容易拍到了,这是一个令我们惊喜的明显变化。”
2017年 5月9日
今天成立了杭州市第一支西湖鸳鸯守护队,成员都是平常自发在西湖边劝阻游客投喂鸳鸯的志愿者。我们每天都会在西湖边劝阻不文明的行为,大家也要科学地爱鸟护鸟哦!
变化的发生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西湖水鸟种类的可喜变化,源自长期的保护,而保护西湖鸳鸯的故事,或许是最特别也最具代表性的。
2005年,有人观察到母鸳鸯在西湖生了一窝小鸳鸯,由于对鸟类认识不足,也不知道如何保护,消息扩散后,竟引来了捕鸟者,最终鸳鸯全家遭殃。因此,2007年,当鸳鸯再次被发现在西湖进行繁殖时,民间的护鸟行动开始了。起初,护鸟行动都是自发的、零星的,直到2017年,情况发生了变化。
“我记得是2017年5月上旬,当时我正好在做西湖鸟类监测,发现北里湖附近有人用饼干引诱小鸳鸯,还抓了一只放进口袋,旁边的鸳鸯妈妈看到了,发出了尖利的鸣叫声。我赶紧上去制止,但从口袋里救出的小鸳鸯已经不能自己翻身了……”回忆起这一幕,程国龙眉眼之间隐隐还有一丝愤怒,“当时实在是非常痛心。”
然而,要守护鸳鸯,靠单干肯定是不行的。程国龙、陆建利、老潘,这3个原本各自在西湖边转悠着观鸟、拍鸟的人走到了一起。此前,他们虽互相见过,却也只是点头之交,没想到,在守护鸳鸯这件事上,他们一拍即合。程国龙与浙江省野鸟会、杭州市鸟类与生态研究会商量后,于2017年牵头成立了杭州市西湖鸳鸯志愿守护队,并担任队长,陆建利和老潘也加入了队伍。从那时起,程国龙的镜头下不再只有鸟儿的照片,还有志愿者护鸟的身影。
2018年6月,志愿者茹宝妈发现鸳鸯只带着一只小鸳鸯在西湖游泳,便立刻根据记录找到了望湖楼附近的鸳鸯窝,循着叫声找到了被困在北山街绿化隔离带内的3只小鸳鸯。为让志愿者安全快速地展开搜索,辖区交警在早高峰时段截停过往车流,为小鸳鸯找妈妈开了“绿灯”。
2019年6月,一只小鸳鸯因“赖床”落单,受惊之后在北山街一路狂奔,被困于浙赣铁路局旧址内一处宽40厘米、深2米的缝隙中。一位被大家喊作“猫咪”的志愿者3次下到缝隙中,耗时2小时,终于将小鸳鸯救出。
2020年6月,志愿者老邵连续数日在凌晨4点半前赶到新新饭店附近的梧桐树下,观察成年鸳鸯返巢情况,推算小鸳鸯出窝时间,守护小鸳鸯,避免它们过街时被车辆碾压。
“很多人问我,杭州守护西湖鸟儿的志愿者有多少人?具体人数我真说不上,实在太多了,光志愿者队伍就有3支,还有很多自发守护的志愿者,他们来自各行各业。”程国龙一边翻照片,一边笑着说,“杭州太有爱了,所以鸳鸯舍不得离开,候鸟都变成‘留鸟’咯。”
2022年 9月6日
今年夏天,西湖里共诞生了24窝小鸳鸯,最后一窝3只小鸳鸯飞向天空,意味着志愿者们守护了137天的108只西湖小鸳鸯平安长大,开启了新的生命旅程。但是我们的守护并没有结束,常态化的守护还在进行中,盼着跟大家在西湖边偶遇!
今年,程国龙的照片库里多了不少他带着学生在茅家埠观鸟研学的照片。“茅家埠里的3座孤岛上,竟然有超过600只夜鹭,所以孩子们说茅家埠有很多‘鸟树’。”程国龙说,“老底子的杭州人都知道,以前的茅家埠到处是杂草,水质也是不行的。西湖综保工程实施之后,特别是西湖申遗成功之后,西湖水是越来越清,以前看不到的鸟儿,现在都有了。这也难怪,做杭州的鸟儿,有吃有喝有湖景房,还有人爱,这种好日子,到哪里找去?”
不仅仅是茅家埠,现在有很多发烧友还喜欢去江洋畈拍鸟。江洋畈本是西湖综保工程进行疏浚时的淤泥堆积场地,没想到,经过多年的堆晒后,淤泥中的各种水生、陆生植物种子纷纷发芽,江洋畈变成了以垂柳、湿生植物为主的次生湿地,也成了一处新的生态公园。“开了很多没见过的花,非常漂亮,很多鸟儿都去栖息。”程国龙翻出几张照片,兴奋地说,“黑眉拟啄木鸟、绿翅金鸠,都是很罕见的过境鸟,却能在江洋畈拍到。生态环境好了,把远方的客人都召唤过来了。”
观鸟的环境也在变化。就说茅家埠,如今不仅有亭台楼阁、游步道、休憩长廊,还有大片草坪,一到周末就吸引着观鸟研学的队伍前来。孩子们安安静静地站在木栈道上,拿着望远镜观鸟。而程国龙每周末的研学带队日程也是排满的,他很喜欢这样的公益活动。
“以前观鸟的基本是我们这些上年纪的人,现在幼儿园的娃娃都来学着观鸟了。”程国龙越说越兴奋,“从小培养孩子们爱鸟爱自然、护鸟护环境,你说我高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