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山倒海的帮助!医生一条朋友圈紧急求助 一晚上接了五六百个暖心电话
1月17日,一条求助微信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紧急寻找杭州藏语翻译志愿者:浙二儿科收治了一个来自藏族的危重患儿,但是和父母沟通困难,寻找在杭藏语志愿者,一起来帮助他们。”
发微信求助的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儿科医生陈小泉,事情要从西藏患儿德勒(化名)的病情说起。
出生后9个月黄疸一直不退 肝脏衰竭需要做肝移植手术
10个月大的德勒老家在西藏昌都,他出生后没几天,就出现皮肤发黄的情况,当地医院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也就是俗称的“黄疸”。当地医生告诉德勒妈妈,新生儿出现黄疸是常见现象,嘱咐他们出院后多晒晒太阳,黄疸会慢慢退下来。
可是出院后,德勒的皮肤反而越来越黄,逐渐从头面部进展为全身皮肤及眼睛发黄,而且体重增长缓慢,9个月大的时候,体重还不到10斤。
一个多月前,妈妈卓玛(化名)带着德勒再次到医院检查,检查结果出来,德勒妈妈吓了一跳,宝宝被诊断为“黄疸原因待诊、肝功能不全、脐疝”,医生说孩子的病情很复杂,建议他们去上级大医院治疗。
于是,妈妈又带着德勒到了四川的一家医院。当地医生诊断后,判断孩子可能存在先天性胆道闭锁,导致黄疸升高,肝功能几近衰竭。由于病情危重,唯一能挽救孩子生命的希望是做肝移植手术。
德勒妈妈吓得脑子一片空白,在这之前,她从来没听说过“胆道闭锁”这个医学名词,一下子难以接受这么小的宝宝要做肝移植手术的事实。当时六神无主的她,决定先带孩子回家再做打算。
千里迢迢从西藏赶赴杭州手术
医生一条朋友圈引发全国网友关注
回到老家后,德勒妈妈在网上搜索“宝宝肝移植手术”的相关信息。
“很幸运,我在网上认识了一个妈妈,她的孩子之前就做过肝移植手术,主刀医生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肝胆胰外科王伟林教授,术后孩子恢复得很好!”德勒妈妈说,“这位热心妈妈还邀请我加入了一个病友群,群里都是肝移植孩子的家长们,还有浙大二院的医生。”
就这样,德勒妈妈通过微信病友群,联系上了浙大二院肝胆胰外科的周小虎医生。
周小虎医生和德勒妈妈的微信交流存在很大的语言障碍,1月17日中午,当德勒妈妈在微信里说,准备第二天就带孩子来杭州治疗时,浙大二院儿科陈小泉医生当天下午发了朋友圈求助,试试看找志愿者。
“没想到这条微信发出后,我一晚上接了五六百个电话。来电的人当中,有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好心人,有教师、导游、民宿老板等等,还有在校藏族大学生。”陈小泉医生没想到,他的一条朋友圈,引发了全国各地网友们的关注。
下了飞机一眼就看到“白大褂”
杭州是一个温暖的城市
1月18日,妈妈带着德勒从西藏昌都出发,坐飞机先到重庆,再转机到杭州,全程6个小时左右的行程。孩子叔叔也一起来到杭州,他懂汉语,这样语言沟通交流的问题就解决了。
考虑到患儿病情危重,浙大二院派了120救护车,周小虎医生和肝移植中心金宇婷医生(儿科)随同前往机场接患儿。
“我以前从来没出过这么远的门,来杭州人生地不熟,刚开始心里很没底。没想到下了飞机出来,一眼就看到医生穿着白大褂,在出口等我们。那一刻我觉得特别感动,杭州是一个温暖的城市!”德勒妈妈说。
随后,德勒一家到达浙大二院滨江院区,儿科早已为这千里迢迢来看病的孩子准备好了病房。
6个小时的手术顺利完成
祝愿德勒早日康复
入院后,浙大二院胆胆胰外科、儿科等相关团队为德勒进行了检查,经过评估,患儿情况不太乐观,他的肝功能已经衰竭,肝移植手术是唯一的生存希望。随后,医护人员为德勒完善相关检查,评估肝肾心肺等重要脏器的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纠正贫血和低蛋白,为肝脏移植做好充分准备。
周小虎医生表示:“前期我们了解到,德勒一家的家庭情况比较困难,浙大二院有儿童肝移植的慈善基金,为家庭有困难的患儿雪中送炭,缓解看病的压力。”
上周末,好消息传来,德勒匹配到了适合的肝源。手术时间就定在周一上午,负责为德勒手术的医生是浙大二院院长、肝胆胰外科学科带头人王伟林教授和肝胆胰外科常务副主任严盛教授。
昨天上午,周小虎医生赶在手术前来病房查房。德勒很乖巧,一点也不哭闹。上午10点,德勒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进入手术室。
浙大二院院长、肝胆胰外科学科带头人王伟林教授介绍,肝移植手术过程中涉及血管重建、胆道重建,但孩子年龄小,体重只有5公斤,胆道比较细,所以手术难度会更大。手术后,还要面临排斥反应关、感染关,尤其要注意术后的其他相关并发症。“我们团队在儿童肝移植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同时通过ICU、儿科、护理、肝胆胰外科多学科协作,做好术后管理,让患儿得到更好的康复。”
19点45分,手术顺利完成,整个过程历时6个小时。让我们共同为德勒小朋友送上祝福,祝他早日康复、健康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