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白衣天使 也是人民警察 “警医卫”陈杰:救人一直在路上

2024-09-12 10:51:06

记者 丁以婕 制图

陈杰

人物介绍

杭州市司法局直属市富春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2018年以来,他在上下班途中三次见义勇为,挽救他人生命。从医从警20载,陈杰始终胸怀初心立德、爱心立人、恒心立业的信念,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

医生,白袍卫士,怀救苦之心。

警察,身着藏蓝,怀救赎之心。

在戒毒所里,有一群特殊的人,肩扛医生与警察两重使命,他们被称为“警医卫”。陈杰就是其中一员,他是杭州市司法局直属市富春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也是戒毒所所辖医院的副院长。

他的救人不止在高墙内。曾三次见义勇为,挽救他人生命后又默默离去。2020年,他被评为第十六届杭州市“道德模范”,当时的获奖评语是:“他临危不惧、见义勇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务人员的责任与情怀,践行着人民警察的职责和担当。”

陈杰说,自己一直铭记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初心和使命,“如果能用我的经历影响、鼓励周围的人,让大家都去做正能量的事,这才是我的价值。”

见义勇为是直觉,更是本能

——我问心无愧

陈杰家住在杭州市区,上班在富阳,单程开车近一小时。

第一次救人,是从单位去机场附近参加队列比武。快到目的地时,他看到一辆货车把骑电动车的老人撞倒了。当时老人躺在地上,围观者七嘴八舌,都在等救护车。

陈杰一看,赶紧下车。“老人嘴里有淤血,不立刻清理会导致呼吸受阻。我赶紧用手把淤血抠出来,让老人保持呼吸通畅。”紧急处置后,他还是不放心,等120急救车到现场后才悄悄离开。

这事儿,他原本不想说,但因为耽误了队列比武,才不得不和领导说了实情。这个老人的后续情况也让他很挂念,后来电视台专门找到伤者,老人70多岁,恢复得挺好。

在几次见义勇为的过程中,有一次他觉得特别遗憾。

在转塘省眼科医院附近,对向车道上发生了一起车祸。一位骑三轮车的老人侧躺在马路上,口鼻鲜血直流,肇事司机慌得不知所措。

“我是医生,先听我的!”陈杰一句话,稳住了现场。

当时是早高峰,救护车过来需要时间,而老人眼看没了心跳和呼吸。“人要不行了!”陈杰一边做心肺复苏,一边让家属赶紧找一辆能送老人去医院的车。

家属将气息奄奄的老人抬上一辆面包车,见他们手脚慌乱,陈杰主动提出:“我跟你们一起去医院吧,在车上有个照应!”从转塘到浙医二院滨江院区的路上,他一路都在给老人做心肺复苏,半小时后到了医院,伤者终于有了自主呼吸,被紧急送往ICU抢救。

陈杰准备离开时,老人家属要塞钱给他,让他打车去上班。陈杰摆摆手:“你们赶紧去管老人,不用管我了!”

几个月后,家属通过微信告诉他,老人还是不幸离世了。

“当时我建议就近送医院,但家属想送大医院。我应该再坚决一点,或许就能抢回生命了。”

这几次的见义勇为,他都没和别人说。事后,还是交警部门多方打听,联系上富春戒毒所,所里和家人才知道陈杰的救人事迹。

“我是医生,见义勇为是我的本能。我也是一名警察,我不能对不起这两身制服。”

治病交心,是职业也是救赎

——我无怨无悔

陈杰从小有一个警察梦。在医院工作了几年后,他半路出家,通过考试加入警界,来到戒毒所工作。

“家里人开始很不理解,说戒毒所听着就危险,做个普通医生不好吗?”

医学生上的第一课就是背诵《希波克拉底誓言》,“无论至于何处,遇男或女,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这句话陈杰一直牢记着。

“所有病人都是一样的,戒毒所的吸毒人员是走错了几步路,同样需要社会的关爱和救助。我愿意在这样的岗位上承担起医生的职责,帮助他们开启新的人生。”

每隔五天,陈杰就要值一个24小时的通班,在办公室换好制服后,进入管理区域。除了巡诊、日常门诊、交接班、安排发药、组织吸毒人员戒毒治疗及康复训练,还得处理紧急情况。

“只能在用餐时间离开病区,因为戒毒人员本身都有疾病,得时刻盯着,不能出一点状况。”

十几年的戒毒所医生做下来,有遇到过危险的情况吗?“当然有。有时候,病人毒瘾犯了,半夜用头撞墙,护士怎么都拦不住,要好几个人才能制服。”给病人注射镇静剂后,陈杰还要给病人头上的伤口缝针。

吸毒人员常患多种疾病,身体免疫力普遍低下。有个吸毒人员胰腺炎发作,疼得无法忍受,需要注射点滴,身上却找不到一条表浅静脉可以正常注射。最后,陈杰专门制定治疗方案,找来专业医生通过B超定位,采取深静脉穿刺,才成功输液,挽救了生命。

这样的病人,陈杰遇到很多。能不能有更好的方法去帮助他们?陈杰尝试通过经颅磁刺激、中医穴位治疗、康复运动操等多种手段,帮助病人减少对毒品的依赖,减轻身体损伤,最后戒除毒瘾,早日回归社会。

几年前,在给病人体检和治疗的过程中,陈杰发现吸毒人群中肾结石的发病率很高,但国内外学术论文中鲜有提及。于是,他联合所外院校的专家做了专门研究,确认该症状确实与吸毒有密切关联。

从警17年,他有过连续隔离执勤58天的操劳,有过半夜抢救戒毒人员突发疾病的忙碌。如今,他将自创的戒毒症状量表运用到戒毒康复实践中;他创新编辑的戒毒实践手册和康复操,获得了国家版权;合作的科学戒毒项目论文登上了国际、国内核心期刊。

“不管病患戒毒人员经历过什么,只要他们需要,我都将竭尽全力救治。”这是一名“警医卫”的誓言。

“墙内墙外”,接触越多,责任越重

——我义无反顾

随着我国打击毒品犯罪力度的不断加强以及戒毒工作社会化延伸的需求,陈杰的工作也从“墙内走到了墙外”,目前很大一部分时间是走入学校、社区进行相关的禁毒法治科普工作。

暑假前,他和同事们一起走入仁和中学,为中学生做假期安全教育。“虽然吸毒人数在下降,但毒品的形式呈现出了多元化,有些新精神类活性物质伪装成跳跳糖,有些伪装成邮票、电子烟。初中生可能会接触到,必须为他们普及这方面的知识,坚决避开毒品的侵蚀。”

陈杰最常去的还是康复指导站,强制戒毒期满的吸毒人员要去社区报到,进行社会化管理。为此,富春戒毒所在相关乡(镇)、街道建立了以专业人员为核心的戒毒康复指导站,帮助社区戒毒人员提供戒毒康复服务。富阳区富春街道有一名病残社区康复人员,身上基础疾病多,年龄大,不配合社区管理。得知他因经济原因不愿去医院看病,陈杰和康复指导站同事们主动登门探访,对他进行一系列身体检查,发现他有高血压、心脏房颤、高血脂、冠心病等症状。

“尽管他不以为意,但我们得尽力挽回,不停地说服他去住院,还去医院探视,最终感化了他。他拉着我们的手说,‘你们对我真好’。”陈杰说,出院后,这名病人积极配合社区管理,定期报到、做尿检。

这只是陈杰和他的同事们去5个康复指导站巡查巡检中遇到的案例之一。针对吸毒人员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他们还提供专门的心理帮扶,让他们真正重返社会,远离毒品,开始新的人生。

在陈杰看来,戒毒人员是违法者,也是病人、是毒品的受害者,是需要社会关注的特殊群体,和这些病人接触得越多,就越想去帮助他们。

这份帮助不仅是药物治疗上的,更是信念和情感上的付出。

“他们中的很多人,因为缺乏关爱,没有人教导他们什么是有意义的生活,如何去过有意义的生活,才会走向歧途。”

他曾救治过一个重庆小伙,因为吸食冰毒被采取强制戒毒措施,一开始存在着很强的抵触情绪,不服管教,经常失眠做噩梦。

“他有那种‘你们凭什么管我’的想法,我也不硬拗。通过不断交流,让他感受到我们的目的是帮他把毒瘾戒掉,把身体的损伤减轻、恢复健康。双方目标一致后,他就愿意一起努力。”陈杰说,通过间歇性高强度运动加上经颅磁治疗,他的情况慢慢好转,在出所前还特意要求再巩固治疗一个周期。

陈杰说,这个小伙子从戒毒所回家后感觉很开心,因为他的改变让家庭关系变得和谐起来,妈妈也开始重新接纳他。“有一次回访时,他的妈妈非常感谢我们让孩子改邪归正,回归家庭。”

当患者通过他的帮助戒治成功,一直没有复吸,生活越来越好时,陈杰知道,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自己真正帮助了一个人获得新生。

盛夏酷暑,陈杰依然每天保持着长长的通勤,默默地在大墙内外奔忙。如果说见义勇为来自于职业的担当和勇气的力量,那么“道德模范”的称号,如同号角,激励他和身边的伙伴们一起,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久久为功,只因他们是白衣天使,也是人民警察。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张磊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