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江南韵味 传承世代匠心 市人大常委会助推生态文明之都建设纪实

2024-11-07 09:10:19

杭州市人大生态文明千岛湖联络站

鸟瞰千岛湖

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杭州,山水相依、景城交融,浸透着江南韵味,凝结着世代匠心。

近年来,杭州市人大常委会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牢记总书记赋予的“生态文明之都”城市定位和“努力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样本”的殷殷嘱托,聚焦中央和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全力助推新时代美丽杭州建设的生动实践,为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贡献人大力量。

高质量开展地方立法

全面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基石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杭州的战略擘画和对生态文明之都的期许融入地方立法实践,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着力发挥地方立法功能,以体系化思维谋划地方立法的任务书和路线图,加快立法修法步伐,不断完善生态文明法规体系,用严密的法治助推美丽杭州建设。

坚持立法决策与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决策精准衔接,着眼行使立法法赋予的权限,加快生态环境重点领域引领性立法、创新性立法。近年来,陆续制定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条例、钱塘江综合保护与发展条例、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条例,修改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条例。目前,杭州市现行有效的关于生态保护的地方性法规涵盖大气、水、噪声、生态保护等各领域,初步构建了覆盖广泛、实用性强的地方性法规体系。

为补齐市级层面生态文明纲领性法规需求,固化杭州生态文明之都先行先试开创性成果,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启动生态文明之都建设条例立法。为确保高质量立法,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立法工作领导小组,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委、法工委会同市生态环境局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与相关职能部门紧密协作,全过程、全方位、全领域做好条例的立法起草工作。

为了准确把握理解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杭州“生态文明之都”的内涵,城建环保工委会同市生态环境局开展了深入调研,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讲话特别是对杭州的指示要求精神的基础上,对西藏、青海、云南、湖州等地生态文明立法经验进行深入学习,并多次邀请专家学者、资深老干部座谈研究,对条例的框架和内容进行反复研究和论证。条例(草案)耗时8个月,修改40余稿,对空间布局、绿色发展、环境改善、生态提升、宜居城乡、生态文化、智慧治理等方面进行了精心的制度设计。

创新人大监督机制

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生态问题

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监督的重要内容,聚焦人民群众重大关切,积极探索监督制度、监督方式、监督手段的创新,切实推动监督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有力举措。

2017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每年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并将听取审议报告工作延伸至乡镇街道,实现听取审议环境状况报告制度的全市各级人大全覆盖。今年以来,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统一部署,在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法制保障试点的同时,临安区人大常委会作为省人大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试点地区也积极开展有关试点工作。临安区人大常委会编制印发了《关于建立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的实施方案》,确立了“一年试点创品牌、两年区镇全覆盖”的工作目标和“天目叠翠·生态惠民”人大监督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品牌,明确报告内容为“5+1”,即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生态制度和重大事项,并结合临安实际提出25项重点报告指标和5件重点事项。为进一步推广试点经验,市人大常委会将在2025年推动实现市本级、区(县、市)、镇(街)三级人大听取政府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全覆盖。

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及法律实施难点强化重点监督,市人大常委会持续7年开展了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噪声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督促政府强化环境监管,坚决打击破坏环境违法行为,确保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得到有效实施。监督始终坚持把群众需求摆在首位,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特别是2023—2024年,重点聚焦群众反映突出的噪声问题,连续两年对噪声污染防治法执法情况开展监督,对发现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督促政府加快对既有问题的整改,并进一步做好对《杭州市环境噪声管理条例》的立法调研,加快修法进程。

强化数字赋能,重塑监督新模式。会同市生态环境局搭建市人大生态环境数字化监督场景,初步实现人大代表线上线下同步监督和全天候动态监督,进一步提升了监督的效率和发现问题的准确性。同时,注重综合运用监督手段,采取“专项视察+执法检查+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专题调研+专题询问”等方式提升监督质效。

创新构建

跨区域协同治理联动机制

首家人大生态民情千岛湖联络站成立

新安江—千岛湖、天目山是杭州的自然禀赋,也是浙江的重要环境资源,为了更好提升新安江流域和天目山脉林木的系统性治理和全方位保护,市人大常委会牵头推动构建浙皖两省跨省跨区域协同治理联动机制,并在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创新建立杭州市人大生态民情千岛湖联络站。该站设在千岛湖小金山大桥东侧红叶湾半岛秀水馆内,面积约1160平方米,目前联络站有驻站生态民情联络员13人。站内设有水资源保护科普展馆,建有触摸多媒体、生物多样性实物标本、生态保护历程、互动体验区、漫游影厅和代表书吧等展区,这也是首个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代表联络站。

临安区人大常委会在全国率先发起浙皖六区县(市)人大联动监督倡议,创新开展区镇村三级林长制工作评议,着力构建“区人大常委会审议、代表评议、群众广泛参与”的林长制工作监督体系,实现代表、群众由“旁观者”向“参与者”转变,织密人大监督“一张网”;倡议建立浙皖六地人大跨区域联动监督林长制工作机制,整合各地人大监督力量,构筑六地人大联动“一盘棋”,携手助力打造浙皖生态屏障;推动两省林长制成果“一起享”,通过林长制跨区域联合监督加快推动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转变,助力深化两省旅游合作,统筹自然山水、民俗文化、农特产品等特色旅游资源,共同打造一批高品质的旅游项目和精品线路,通过人大呼吁推动建立健全开发地区、受益地区与保护地区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助力实现两省六地共建共保共享的目标。

淳安县人大常委会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推动重要流域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要求,高效结合《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建设方案》,在淳安县原有与安徽歙县流域共保的基础上,安徽歙县、绩溪县、徽州区、屯溪区和休宁县两省三市六区(县)人大以合作共保、助力发展为主题,通过建立联席会商轮值制度、信息互通协调机制、协同作出重大事项决定、全方位联动监督、代表互动交流等合作内容,助力“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建设,助推上下游生态流域绿色发展。今年9月19日,“青山绿水共为邻 浙皖牵手协力行”——两省三市六区(县)人大助力“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建设系列活动在淳安举行,努力在协同推进水生态修复和全域生态保护、协同促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建设等方面,探索跨区域调研、视察等联动监督实践路径,进一步加强示范和纽带作用。

充分发挥人大作用

不断厚植生态文明之都特色优势

生态兴则文明兴。市人大常委会综合运用立法、监督等法定职权,切实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持续推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近年来,在市委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推动全面深化新时代美丽杭州建设,杭州切实加强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扎实推进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持续开展蓝天、碧水、净土、清废等专项行动,不断深化“五水共治”,谋划实施“治气攻坚20条”,强力推进高污染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两车”淘汰,累计淘汰国Ⅳ及以下柴油汽车和国Ⅱ及以下柴油叉车5.9万余辆,全市累计建成绿道4800余公里,基本实现“主城区范围5分钟可达绿道网”,新改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463个,行政村出水达标率93.37%。

今年以来,杭州“绿色成绩”喜人,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市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率全省第一;地表水市控以上断面优于Ⅲ类比例、功能区达标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续三年100%。治水工作获省“五水共治”大禹鼎金鼎,千岛湖获评全国美丽河湖。今年8月,省委、省政府公布2023年度美丽浙江工作考核结果,杭州市再度荣获优秀市,自2015年以来已连续9年获此荣誉。通过推动全域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杭州累计创建国家级示范区8个、省级示范区实现区、县(市)全覆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3个。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全市30个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项目入选全省示范镇名单。值得一提的是,杭州在2023年度浙江省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调查中得分和排名提升幅度全省最大,为近5年最优。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新征程上新作为,市人大常委会将强化使命担当,依法履职尽责,助推生态文明之都建设,助力美丽杭州建设不断谱写新华章。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