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技双修” 温暖从“头”——2元理发从未涨价 这把剪刀一握就是60年

2024-11-18 11:02:06

从1991年至今,金淑华坚持为居民群众公益理发。每周二、四、六上午,她都会准时出现在西湖区友谊社区铁路新村的老年活动室为社区居民提供公益理发服务,三十多年来,理发价格一直为2元,从未涨价,精湛的手艺还吸引了拱墅区、临平区等地的老人慕名而来。此外,她还坚持上门给腿脚不便的老人理发。她经常说:“只要居民有需要,我做得动,就一定坚持做下去。”她曾获得“中国好人”“诚信浙江人”等荣誉称号。

图片

1

这把剪刀一握就是60年

18岁时,年轻的金淑华就进入杭州铁路系统上班。“我从小生活在金华东阳,15岁那年我父亲工作岗位调动,作为铁路职工的子女,我们也就跟着他来到了杭州。”金淑华说,“1958年,我跟着父亲进了铁路局,在食堂打饭……”

21岁,金淑华被调去单位福利室给职工理发,她从零学起,成为那时为数不多的女理发师之一。“没想到自己还有点天赋,后来就有了很多回头客。”金淑华骄傲地说,“后来单位又把我调到铁路招待所,分管一个楼层。”在铁路理发室干到退休,金淑华的好手艺口口相传,慕名而来的人不少,“那个时候,经常忙得两只手凌空,两只脚笔直。”

1991年,离退休还有2个月的金淑华接到单位的电话,希望她能到铁路新村的老年活动室里发挥余热服务老年人,金淑华一点儿犹豫都没有,拿起自己的小皮箱就高兴地来了。这一干又是30年。

金淑华是个念旧的人,在干净简洁的理发室,有一个高脚的老式理发椅,金淑华介绍到:“这个椅子是全黄铜打造,真皮坐垫,是那时候参加工作特意跑去从上海松江买回来的,价值288块钱。”金淑华还保留着一个刚参加工作买的小皮箱,里面各种工具都上了年纪——两把大小剪刀,1把刺剪,3把刮胡刀。“这个刮胡刀现在外面没得卖了,我用了60年,还特地买了个磨刀石,自己磨的用着手感顺些。”

图片

2

再干10年也不会涨价

一早从九莲新村家里出发,拎着20斤重的皮箱,先坐24路公交到庆丰村,再转92路或49路到松木场,两趟车,6站。等车时金淑华会在站台坐一会儿,毕竟84岁了,走一段要歇一段。前几年,金淑华的老伴身体硬朗,都会骑电瓶车带着她过来;现在老伴住院了,她舍不得这份工作,到工作日子时,自己就倒车慢慢走过来,平常日子里就去照顾老伴。

穿上大褂,烧上开水,金淑华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一边理发,金淑华还不断地招呼前来理发的老朋友们。被大伙一直称呼为金师傅的她,从1991年开始到现在,风雨无阻来铁路新村小区老年活动室理发,价格从那时的2元一直延续到了现在。那个年代,女同志叫师傅的不多,被人称“师傅”是一种荣誉。

当有人问为什么要坚持做这件事时,金淑华总说,“我不靠这个挣钱。我自己有劳保,吃喝足够。三个儿子都很孝顺,连我每天吃的饭都是他们给我烧好送到家里的,一点也不要我操心,孙子孙女也都长大不用我管了。我每天在这里不但有事做,还能和姐妹们说说笑笑,很开心。”

前几年,老伴赵大伯身体比较硬朗,俩夫妻就一起过来,整理器械、扫扫地,等金淑华下班再一起回家,也蛮有味道。可惜六年前,赵大伯因为中风瘫痪在床,金淑华就每周一、三、五去医院陪他,二、四、六坚持过来理发。有几年,家里遇到困难,生活比较拮据,但她也从没想靠理发挣钱。

小区门卫汪师傅每个月都会来理发店光顾。“老一辈理发师这个价格的杭州城可以说没有了,而且小年轻也不会剪我们的发型,我们这个年纪都是喜欢老派发型的。”汪师傅是临安人,他说在老家农村也没有这么实惠的理发室,“金姐是做好事啊。”

“其实金阿姨经常不收钱,收两块钱也只是象征性的,同时还经常拎一个皮箱,上门给腿脚不便的老人剪头发。”社区工作人员任婷说。铁路2幢的钱大伯是金淑华的老顾客,腿脚不便的他现在几乎不下楼,于是她每个月都会带着她的工具箱到钱大伯家里去,为他理发刮胡子,却忘记自己也是个步履蹒跚的耄耋老人。

图片

3

只要走得动 就会坚持下去

金淑华的好手艺口口相传,慕名而来的人不少,从小和山、临平赶过来的都有,除了多年的街坊邻居,更多的是老姐妹带老姐妹。慕名而来的大爷大妈发现理发只要2元,都很惊讶:“真当滴啊?现在一块豆腐都要2.5元了,你剪个头太实惠了!”

三十多年来,金淑华不仅坚持公益理发,她还积极参与社区的各项公益活动,今年,更是将公益的脚步延伸至其他城区。2把大小剪刀,1把刺剪,3把刮刀和1只老旧的小皮箱,金淑华带着这样的“行头”,不是在做公益,就是在做公益的路上。有一次公益理发活动的地点在滨江区,金淑华的家人觉得路途太远,地铁换乘也十分麻烦,都劝她不要去了。但金淑华仔细思索后,仍然决定背着她的小皮箱出发。

为什么喜欢做这件事?金淑华表示,其实有时候想想这么大一把年纪也不想做了,但每当她的老朋友劝她留下,跟她说,“我们都习惯在你这里剪头发了,要到这里陪我们啊。”金淑华便做了决定,“我只要走得动,吃得下,做得动,就会继续做下去。”

金淑华说,现在除了去康复医院看老伴,还有大把的时间。最主要的是,这里是老单位的活动室,氛围好,“很多人虽然叫不上来名字,但大家就像老朋友,互相尊重,聊聊天,日子过得很开心。”

当问到是否还算得出为多少人剪过头发时,金淑华害羞地笑了:“主要看天气的,下雨下雪人就少很多了,平均一天十五六个吧,我只记得最多一次一天剪到下午三点钟才吃饭,袋子里面有90块钱,等于剪了45个啊。但是真要我说剪了多少,我想应该有过一万多个了吧。”

来源:文明杭州 作者: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