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区:“吴越明礼” 勾勒出明礼暖城新画卷

2024-12-25 09:19:21

文明市集进村社

在浩渺的历史长河中,吴越文化以其独特的韵味与深邃的内涵,滋养着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临安。在新时代中,临安区精神文明建设正以满腔热忱,引领着一场文明新风尚的变革,以“吴越明礼”为笔,勾勒出“暖城临安”的动人画卷。

全域文明创建,不仅在于城市面貌的焕然一新,更着眼于人心的温暖与文明的升华。从改进创新文明创建机制,确保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沐浴在文明的阳光下,到弘扬吴越文化的时代价值,让传统与现代在临安这片热土上和谐共生,绽放出新的光芒;从塑造“暖城临安”的城市形象,让一个个平凡而温暖的故事成为城市最美的风景线,到涵养“吴越明礼”的文明风尚,让文明之花在临安大地处处绽放,每一份努力都凝聚着临安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临安将继续以“吴越明礼”为引领,深化文明实践,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为建设一个既充满历史底蕴又焕发时代活力的“吴越名城·幸福临安”而不懈努力。

文化展示年 吴越文化在传承中重焕新生

2024年,是“吴越文化展示年”。十月初,杭州重磅地标吴越文化博物馆对公众开放。馆内珍藏的吴越瑰宝,历经千秋仍熠熠生辉,令人叹为观止。每一个来参观的市民游客,都赞叹吴越文化的深厚底蕴与辉煌成就。

一年来,“吴越文化展示年”系列主题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包括钱王故里新年音乐会、浙西民俗文化节、清明恭祭钱王等,以及“品味吴越 传承经典”全民阅读、“颂吴越”民族音乐会等文化活动,还有“陌上花开”钱氏家训书法展、耕织文化周等特色展览,共同织就了一幅吴越文化的绚丽画卷。

在吴越文化挖掘和利用方面,创新实施《钱氏家训》“五进”工作,即进党校、进机关、进学校、进村社、进家庭,旨在挖掘吴越文化精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项目通过专题课、文化浸润、思政教育、移风易俗和家风传承等活动,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加强家庭美德教育,厚植家国情怀;在保护传承活化利用、情感认同促进价值认同、文明实践构建传承体系中亮点凸显,取得良好社会反响,如“天目少年思政工程”入选省级实践案例,5个村镇获评省级文明村镇,4户家庭被评为省级文明家庭。

文艺精品创作方面,也是亮点纷呈。由著名作家王旭烽担任编剧的纪录片《吴越国》正式开机;电视剧《太平年》项目不仅入选中宣部2024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并于同年10月开机拍摄。此外,歌舞剧《陌上花开》于12月14日举行了首演,展现了吴越文化的艺术魅力。同时,还邀请了知名作家王蒙等文化名人,对吴越文化文艺创作进行精准指导,旨在通过更多文艺精品,弘扬和传播吴越文化。

暖心四季茶 爱心冰箱讲述新的温情故事

在临安区,“爱心冰箱”正讲述着新的温情故事。在卦畈社区等一些地方,“暖心四季茶”服务全年无休,365天不间断地为人们送上关怀。

酷暑之下,户外工作者如环卫工人、外卖小哥、快递员等,在烈日中辛勤付出。红色的“爱心冰箱”成了他们的清凉避风港,冰箱内不仅有矿泉水,还有乌梅饮等冷饮,旁边遮阳伞上的“冷饮补给,免费饮用”字样更是温暖人心。

这一切的源头可追溯至2020年酷夏,江桥路和万华广场出现了免费冰水发放点,专为辛勤工作的环卫工人送去清凉与关怀。随后众多爱心人士迅速加入,让这些冰箱始终保持充盈。时至今日,“爱心冰箱”已从临安出发,传遍大江南北,在全国多个城市绽放出温暖的光芒。

卦畈社区则将这份爱心进一步升华。自2022年2月起,社区推出“暖心四季茶”,根据不同季节提供特色茶饮,如夏季的乌梅茶、春季的祛湿茶等——均采购自本地中药企业。

“酸酸甜甜,味道挺好!天这么热,冰的乌梅汤喝下去很舒服。”“社区年年都给我们提供免费的饮料,今年更好了,还能喝上冰镇的!”环卫工人们在茶摊前,边喝边竖起了大拇指。

四季更迭,“暖心四季茶”的爱心始终如一。从今年7月1日起,临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镇街、部门启动新一轮“爱心冰箱”暖心服务,在全区100余个爱心冰箱、凉茶铺等特色志愿服务点,把延续四年的临安“爱心冰箱”的清风凉意传递到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一群暖心人,一座幸福城。在“爱上这座城”主题活动上,临安区发布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幸福临安 暖城十事”,有风雨中的奋力冲锋,有保护生态的坚守,有见义勇为的英雄故事,也有促进共富的年轻力量……这些温暖的故事,构成了临安的幸福底色。今年以来,郑龙华荣获浙江好人称号,郭瑞、钱高潮则被评为杭州好人。这些荣誉的获得,不仅是对他们个人品德的肯定,更是对临安市民整体素质的认可,进一步擦亮了“暖城临安”的城市标识。

镇街全覆盖 18位特派员让文化“活”起来

吴越文化,是临安城市发展的文化“封面”,映照着临安独有的风华与底蕴。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人文学院实践教研室主任、省级文化特派员高玉平在板桥镇上田村、花戏村启动“挖掘吴越文化资源 打造吴越特色研学小镇”项目。该项目以《钱氏家训》传承为核心,打造出杭州首条吴越文化研学线路,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推进家训进学校、家庭,并深挖历史文化资源,融入“花田里”项目。

自今年7月实施以来,高玉平组织了系列活动,包括浙师大学生团队实地探访、党员实践基地落户、研学线路落地、亲子阅读与思政教育合作等。此外,她还指导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学生调研《灯盏太公》故事,设计IP形象及文创产品。11月10日,“灯盏太公”IP文创系列荣获第七届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金奖。

包括高玉平在内,临安汇聚了18名省市区级文化特派员,他们来自文化馆、文联协会、文艺院团、文化管家及文化企业,兼具文化文艺与乡村运营专长,实现了全区18个镇街的文化特派员全覆盖,为城乡文化繁荣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除省市的4个文化项目外,临安区还精心策划了16个“小而美”的区级文化项目。这些项目紧密围绕结对村(社区)的特色文化资源,旨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产业特色、塑造工作品牌,同时激发当地群众的参与热情,提升文化建设水平,并发挥文化赋能、促进共同富裕的积极作用。

此外,依托浙江农林大学等区内五所高校的专业与人才优势,临安区成立了“爱临安”校地艺创联盟。该联盟向全区乡村派驻了20支高校文化特派员队伍,开展理论宣讲、文化挖掘、文艺创作、生态文明宣传、健康医疗服务及吴越文化展示等一系列活动。此举不仅使文化礼堂成为高校的实践基地,也为农村文化阵地注入了一股充满活力的“新鲜血液”,实现了校地双方的互利共赢。

天目好少年 在思政教育中阳光成长

“天目思政”教育品牌的打造,为临安的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显著而独特的内容,让吴越文化的精髓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激励着他们成为新时代的文明使者。

近年来,临安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成立天目少年思政学院,数智赋能创新打造“天目少年思政工程”数字馆,录制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等244节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精品微课,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立足立德树人,临安开出了六味“成长处方”——思政教育、家校协同、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育、科创教育、法治教育,全力打造“天目思政”教育品牌,助力青少年儿童阳光成长,制定《临安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

深化区校合作、校地联动、三地共建,统筹5所高校与全区70所中小学分片区结对共建,组织“百名思政教师进白玉”活动。开展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暨名家开讲“开学思政第一课”活动,邀请茅盾文学奖得主王旭烽为临安、白玉、银川三地中小学和5所高校的8万名学生同上“开学第一课”,活动受到了省、市级媒体的广泛关注和三地师生的一致好评。

临安还积极挖掘特色文化资源,每年组织上万名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参与《钱氏家训》主题研学。“天目少年思政工程”入选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案例,其工作经验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了交流,并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上发表。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文 临安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服务中心 图 临安区文明办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