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垃圾场的“绿色答卷”:天子岭垃圾填埋场生态焕新 守护城市清洁
夏日的半山国家森林公园,藏着现实版的“绿野仙踪”,它是城市的“绿肺”,是一年四季都适合休养身心的天然氧吧。
与之相邻的天子岭,传说因宋高宗在此路过而得名,半山、天子岭一带依山傍水、人杰地灵,自古就是文化底蕴厚重之地。
而更贴近杭城老百姓生活的还是天子岭生活垃圾填埋场,它从推行垃圾“清洁直运”杭州模式,到建成全国首座垃圾堆体上的生态公园,再到“变身”成国家森林公园景观带,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杭州生态治理新样本,为杭州市实现“双碳”目标、绿色发展注入新活力。
那在这片土地上上演的“蜕变与重生”是如何实现的?
30年的漫漫“蜕变”,从垃圾场到家门口的大公园
天子岭垃圾填埋场老照片
每天凌晨3点半,城市的喧嚣渐渐褪去,天子岭循环经济产业园的清洁直运员们便整装待发,开启城市垃圾的清运工作,在转运站全程自动化处理后,再送去垃圾焚烧厂进行焚烧发电,当早上9点大家上班时,清洁直运员早已完成了全线工作。
但早在30多年前,没有精密的自动化设备、没有一套科学有序的垃圾处理流程,只能靠大量的人力和推土机,承受着城市发展带来的“负担”。
时间回到1990年,那时杭州主城区人口约134万,垃圾日产量约1200吨,在当时的条件下,垃圾场主要采取简易填埋的处理方式,随着城市的发展,既有填埋场无论是从预期填埋规模还是卫生标准,都已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1991年,我国第一个符合国家建设部卫生填埋技术标准的山谷型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全面投运,开启了杭城规范、安全、无害化处置生活垃圾的新篇章。
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应急管理部部长沈华明说:“天子岭填埋场自建设之初,便按国家建设部卫生填埋标准实施,是国内首个达到该标准的项目,代表了当时垃圾处理领域的最高建设水平,有着很高的起点。”
沈明华在库区检查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公众生活水平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提升,天子岭填埋场先后进行了四代的技术升级改造。
其中,2011年的改造具有特别的意义——第一垃圾填埋场封场上建造了天子岭生态公园,并推出“跟着垃圾去旅游”活动。
“我记得2017年来这里的时候,填埋场的垃圾车不停地开进去,很繁忙,到了2022年我再去,环境大变样,空气也变清新,能感受到是下足了功夫才改变的。”参加过“跟着垃圾去旅游”活动的志愿者王洁华说。
清运垃圾、平整沟渠、打埂子、捡石头、栽种苗木和花卉……一层层土地用双脚踏实,一棵棵树木用汗水浇灌,天子岭生态公园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值得一提的是,天子岭垃圾填埋场是沼气资源化利用的开拓者。走进天子岭生态公园,细心看会发现有黑色的管子插在灌木丛中,沈华明说:“这些黑色的管子都是用来排放和收集‘沼气’的,开发利用后就是非常好的清洁能源。”
30年间,天子岭垃圾填埋场累计填埋约3000万吨垃圾,沉淀着杭州生活的痕迹,而天子岭填埋垃圾场从让垃圾“消失”到让垃圾“无害”的“蜕变”诉说着城市的成长轨迹,并为迈向绿色未来,注入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一只游隼的到访,一株果树的成长,一束桂花的飘香
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复绿
去年11月,杭州市环境集团下属资源化事业部厌氧操作工莫尉在餐厨二期项目内捡到一只“落难”的萌禽。
“当时早上7时许,我从车间走出来发现前方不远处有一团黑乎乎的影子,走近一看,原来躺着一只‘小鹰’。”莫尉说。
这只被误认为“小鹰”的小家伙,实则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游隼。它的出现并非偶然,半山国家森林公园本就是猛禽迁徙的重要通道,而近在咫尺的天子岭,随着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的持续推进,环境日益优化,正悄然成为吸引鸟类前来栖息甚至“安家落户”的新家园。
除了建成的生态公园,一个更具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发生在2020年12月16日深夜,随着最后一张覆盖膜完成密闭,承载了杭州多年垃圾填埋使命的天子岭二期正式封场,结束了其主力填埋的历史角色。如今,这片区域已全面实现了垃圾“零填埋”。
沈明华说:“我们第二期经过了五年的治理,会在今年底以崭新的面貌亮相,成为‘北秀景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来生态文明建设新力量。”
距离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垃圾处理核心区两、三公里的地方,有一个果园——硕果嘉园,占地2万多平方米,种植着枇杷、桔子、杨梅、桃子、葡萄等千余株果树。
沿着山坡望去,可以看到很多果树树顶还拉起了一张大大的绿网,杭州市环境集团工作人员说:“我们这里环境变好,来的鸟类种类丰富,拉网就是为了防止鸟‘偷吃’果子。”
如今刚刚立秋,杭城的桂花正在酝酿,等着秋风乍起,清香四溢。硕果嘉园旁的800棵桂花树也是如此,它们不仅仅为了“飘香”,还吸收着城市的二氧化碳,守护着附近居民的绿色生活。
四月,樱桃红了;五月,枇杷黄了;八月,葡萄熟了。待丹桂送香,谁能想到这里曾是天子岭垃圾填埋场的一部分。
从昔日的传统垃圾填埋场,到生机勃勃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再到如今的城乡固废治理为核心的环境综合服务商,天子岭的故事,是一部关于生态修复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动人篇章。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是古人对于人与自然共生的思想的深刻表达,强调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应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延续了中国人尊重、顺应自然的传统智慧,也为这一古老思想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实现了人与自然的互利共赢。
在新时代的绿色实践中,杭州坚定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以天子岭为例交出了一份理论与行动高度统一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