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举办社区工作者节 暖心致敬基层“治理之星”
鲜花与荣誉属于他们——昨天是杭州市第十六届社区工作者节,多个区县(市)举办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通过荣誉表彰、经验分享和暖心关怀,向常年奋战在基层一线的社区工作者致敬,展现杭州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滨江】
基层治理薪火相传,专业赋能产业社区
一束鲜花,从浦沿街道杨家墩社区新社工褚航佳的手中,郑重地递到伟业社区今年光荣退休的社工杨再红的怀里。这一幕温暖的交接,发生在“中国数谷”会场——“社彩耀滨江 同心筑美好”滨江区第十六届社区工作者节的活动现场,成为滨江基层治理事业薪火相传的动人瞬间。
作为全省首个产业社区的诞生地,西兴街道在现场发布了助企专业社工站品牌——“HR益企加油站”并举行授牌仪式。该品牌构建起“前端赋能—中端服务—后端治理”的全生命周期劳动关系调解体系,通过“专业社工+企业HR+暖企小站”的联动模式,让社工化身企业与社区之间的“关系调度师”与“信任修复师”,为产业社区治理注入更多温度与韧性。
活动现场,滨江区创新构建的“领军型、专业型、潜力型”社工分层培养体系喜结硕果。2025年度滨江区“三型社工”名单揭晓,4名“领军型社工”、6名“专业型社工”和9名“潜力型社工”接受表彰。随后,学员们通过情景案例展示《一顿饭的陪伴》,生动演绎了如何将专业服务融入日常,汇聚成基层治理的温暖力量。
活动还特别向9位“光荣在岗20年专职社区工作者” 致敬。在情景讲述《这样的你》中,三位年轻社工深情演绎,带领观众走进了孙书英、张丽清、凌云琴等前辈的感人故事。他们把最美年华奉献给了基层工作。
滨江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把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作为“强基工程”来抓,通过专业化赋能、系统化激励与多元化参与,全面激发队伍活力,为滨江争当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排头兵,注入更强劲、更持久的“基层力量”。
【钱塘】
系统化培育骨干,多维关爱激发活力
钱塘区委社会工作部组织开展20年社区工作者走访慰问,并以此为契机深入开展“暖心赋能·社工关爱活动”,向全区7个街道1200余名专职社区工作者致以问候与感谢。
今年以来,钱塘区委社会工作部以专业化发展推动社区工作者成长,打造一支懂政策、会项目、能运营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就在上个月,该区组织社工代表赴富阳区花开岭公益基地,与免费午餐基金发起人邓飞就公益项目的开展进行深入交流学习。此外,钱塘区系统化开办社区创新学院,面向社区骨干社工,开设社区治理班和社工实务班,持续提升队伍专业素养。比如在今年的社区创新学院培训中,60位骨干社工设计产出AI基层治理经验4篇、社志融合项目4个,参与培训的社工的社区治理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
除了业务能力,钱塘区持续关爱社工,接下来该区将开展“暖心赋能·社工关爱活动”四大主题活动,比如社区头雁沙龙活动,钱塘区将诚邀社区骨干围绕“社区是我家”分享感悟、交流经验;比如“森呼吸 漫步行”户外毅行活动,还将组织社工相约户外毅行,缓解工作疲劳,在轻松氛围中增强团队凝聚力与归属感。“在社区工作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有前景、有尊严的事业。”从事社区工作20年的白杨街道江潮社区党支部书记滑宝霞感慨道。
【建德】
“楼里微光”照亮基层,数字赋能社区治理
建德市举办党建统领“楼里微光”暨庆祝第十六个“社区工作者节”主题活动,正式发布了《“楼里微光·百万繁星”建设标准指引》,并同步上线“小新安AI智能小程序”。该程序创新集成“五星评价体系”,为服务中坚力量“楼栋红管家”明确了“五心”服务标准与“六员”职责定位,实现了活动预约、需求上报等六大类服务“一键办理”,让居民足不出户即可畅享便捷高效的“微光服务”,真正实现了服务“零跑腿”、进度“全程溯”。
此外,新安江街道还深入开展“我在小楼办实事”活动,通过社区党委领衔、小区支部领办、楼道红管家领头、联建部门助力的方式,动态摸排办结313件民生诉求,推动治理从“被动应对”转变成“主动突破”。
活动现场还为建德市首批“17行善”最佳社区合伙人单位授牌,表彰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责任担当,推动“楼里微光”汇聚成“星火燎原”的强大社区建设力量。
近年来,建德市全域推行党建统领“楼里微光”治理模式,通过镇街、社区、辖区单位协同发力,广大社区工作者与“楼栋红管家”默默奉献,已成功解决“僵尸车”、快递管理、停车难等民生关键问题3800余个,实现了以楼栋“小单元”的有效自治推动基层“大治理”的良性循环。在阵地建设方面,建德市统筹老旧小区改造、“幸福方桌”提质扩面、婴幼儿成长驿站等项目,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利用城市的“金角银边”,开展嵌入式服务设施打造。
接下来,建德市将持续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实践,以社区精细化治理为切入点,抓深做实党建统领网格智治“后半篇文章”,推动治理力量、服务资源、智慧应用向楼栋深度扎根,让每一束“微光”汇聚成基层善治的“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