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文明72变收官“俭”阅 剧透了全民“循环主义”的未来生活!
冬日滨江,因“俭”而暖,因“礼”而雅。11月14日,“‘俭之道’悦享生活”——2025年高新区(滨江)新时代文明实践有礼之道“六之道”72变系列主题收官活动在滨江区浦沿街道华悦湾社区温情启幕。作为“滨滨有礼”年度文明实践“行、序、言、观、孝、俭”六大主题的压轴之作,本次活动以“俭”为精神内核,以“艺”为传播载体,推动传统美德对接当代生活,奏响了文明实践从“入眼入耳”到“入心入行”的年度强音。
节目有巧思:
旧物“新生”,文明“入戏”
整场活动以“居民共创、文艺载道”为主线,每个节目都将文明理念巧妙编织于艺术表达之中,实现了“好看、好玩、好记、好传”的传播效果。

暖场节目《书简舞》一亮相便惊艳全场——舞者发簪由一次性筷子改造而成,丝带取材于礼盒包装袋,将环保理念与古典美学巧妙融合,传递出“物尽其用、美亦可俭”的生活态度。

紧随其后的“旧物再就业时尚旗袍秀”,将废牛仔裤、纸盒、外卖袋等常见废弃物品,“变身”为一件件时尚旗袍单品。居民们亲手设计、演绎,展现出“旧物新生”的创意之美,也诠释了“节俭,是一种高级的审美”。

情景剧《文明用餐》 创新采用AB剧对比,让“文明”与“不文明”用餐行为同台碰撞,观众在“大家来找茬”的互动中,深化了对“光盘行动”的认同。

奇幻魔术表演则巧妙融合文明实践主题——魔术师从一个普通纸盒中“变”出两幅对联,内容正是“滨滨有礼”六大主题:“行、序、言、观、孝、俭”,引来阵阵掌声。群众在惊喜中感受文明的洗礼。

这些由居民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让参与文艺展演本身,就成为了一次深刻的文明实践。
行动有指南:
公约倡议并举,榜样街区同行
活动不仅是理念的展示,更提供了具体可行的行动路径,推动节俭从“观念”转化为“习惯”。

活动现场,企业、商户、学校、社区、市民代表共同发出《俭之道》倡议,呼吁全社会从细节做起,践行绿色消费,推动资源循环。现场发布《节俭生活十大公约》,将抽象理念转化为可落地、可推广的日常准则。

为树立节俭典范,主办方还为新白鹿、小菜园、海底捞、湘肴、菲滋披萨等餐饮单位授牌“俭悦风尚践行单位”,鼓励他们在“反浪费、倡节约”方面积极探索与示范引领。
机制有延续:
书香漂流,节水入心,文明循环不止

“漂流书屋”捐赠仪式同步启动,号召居民将家中闲置书籍捐赠至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让旧书“漂流”起来,实现知识共享与资源节约的良性循环。

朗诵《我是一滴水》以深情语言唤起公众节水意识,呼应滨江依水而生的地域文化,传递“珍惜资源,就是守护家园”的文明理念。

整场活动在《潮涌浦沿》的歌舞中落幕,寓意着俭德之风将如钱塘潮水般,持续涌动在这片土地的日常肌理中,生生不息。

活动进行的同时,场外市集展区同样热闹非凡。工作人员与志愿者们以“点对点、面对面”的形式,开展移风易俗、文明礼仪、民政帮扶、防范诈骗、禁毒反邪、信访工作、交通安全等多维度宣传。大家通过领取宣传资料、参与知识互动、兑换纪念小礼品等方式,沉浸式学习相关知识。

从春日“行之道”的文明礼让,盛夏“言之道”的言语温暖,到金秋“孝之道”的家庭温情,再到如今“俭之道”的绿色生活,“滨滨有礼”文明实践贯穿全年、深入人心。其独特的创意、广泛的参与和长效的机制,证明真正的文明新风吹拂之处,是千家万户的厨房餐桌,是街头巷尾的烟火日常。滨江,正用“滨滨”有礼——有礼之道,书写着一座现代之城最深厚、也最时尚的文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