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宣传网>动态信息
 
我市党委(党组)书记改革工作述职报告摘要
2020-07-07 08:55

以智慧应用牵引警务机制改革 助力全市打造“数字治理第一城”

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 金志

近年来,全市公安机关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统筹规划,以智慧应用牵引警务机制改革,积极探索“数字治理”公安篇。

一、围绕三个应用,以智慧应用牵引警务资源配置。一是应用大数据辅助决策。依托警务操作系统,打通政府、行业、企业数据融合渠道,建立多元数据库,实时监测分析2600多项指标,有效服务警务决策。二是应用大数据优化布警。结合业务量、警力比等指标分析,推动市区两级开展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市级公安机关整合情报、指挥中心等部门成立“1+5”指挥调度保障中心;县级公安机关以淳安为例,内设机构从28个合并为7个, 90名中层从“指挥员”变成“办事员”。三是应用大数据改革勤务。深入推进派出所“一室两队(三队)”建设和 “小脑+手脚”勤务机制改革,依据“小脑”精准指挥警力投放,街面见警率、管事率提升30%以上。

二、围绕三个转向,以智慧应用牵引打防机制变革。一是从“零散查”转向“集群打”。适应当前新型涉网犯罪组织化、专业化、网络化的特点,以大数据为支撑开展集群式、全链条打击。如通过对账户资金、人员关系等进行穿透式分析,成功侦破公安部督办专案。二是从“面上控”转向“源头防”。建立“诈骗犯罪预警”“虚假信息研判”等实验室,推出网址拦截等反制手段,今年3月以来,拦截本地用户访问恶意网址1500余万次。特别是通过精准分析锁定资金流向,网贷平台追赃挽损“百日攻坚”战果达120亿元。三是从“行业管”转向“综合治”。通过数据分析挖掘行业管理中潜在的风险隐患,推送给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做好风险防控。如发现5万余个可疑对公账户,即联动市场监管局、银行、通信运营商等开展核查、清理,推动监管责任落实。

三、围绕三个改变,以智慧应用牵引管控模式创新。一是变“人工核查”为“智慧监管”。开发应用“重点要素管控”、危爆物品“信息化管控”APP、矛盾纠纷“重点事管理”平台等信息系统,改变“手动登记、人工核查”做法,智慧监管效率提高30%以上。二是变“单警作战”为“全局支撑”。深化“多图合一”“AI警情” “万马平台”等系统应用,实现警力可视、警情可视、现场可视,随时为一线民警提供后援支撑。全市平均出警时间缩短6分钟,接警、处警效率平均提升40%和9%。三是变“接触式管理”为“非接触式管控”。有序推进“全域智慧安防体系”建设,建成937个“智安小区”,地铁公交智慧防控系统被列为全国试点项目。同时实时研判分析全市感知数据,实现面上社会治安非接触式管控。

四、围绕三个实现,以智慧应用牵引执法办案规范。一是实现全程监管。建设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研发“执法监督管理平台V1.0”,构建“三层级五场景百模型”执法监督管理架构,形成执法全流程、全要素、可回溯闭环管理,执法问题发生率同比下降61%。二是实现一体协作。深化政法系统“一体化办案系统”建设应用,实现案件网上全流程文书开具、流程审批、档案生成,在全省率先实现提请逮捕、移送起诉100%网上协同。全面推广单轨制协同办案,年内逐步取消纸质卷宗。三是实现智慧提升。推广笔录智能语音转换、远程提审询问等系统应用,效率同比提高近1/3,研发“非羁押人员管理系统”及手机APP,对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人员探索实行“云码”管控,占用警力资源减少25%以上。

五、围绕三个难点,以智慧应用牵引公安服务破题。一是围绕身份认证破题。持续推进“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应用,实现197项公安服务事项“刷脸可办”“刷码可办”、旅馆“刷脸入住”,并拓展至市场监管、教育、社保等领域,目前已为1200万市民群众带来便利。二是围绕事项通办破题。打通公安数据与政务数据壁垒,实现132项事项“一证通办”、105项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结。建成77个“1+X”基层综合办事窗口,实现51%的窗口“一门通办”,余杭试点在全省率先实现公安业务“一窗通办”。三是围绕人才招引破题。推出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签证以及留学回国人员直接落户等21条新政,在全国省会城市首推户籍业务“全城通办”,流动人口居住证申领证明材料精简54%。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全力争当建设“重要窗口”排头兵

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 张振丰

近年来,余杭围绕“全域创新策源地”的目标,聚焦平台、人才、资金等要素,狠抓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全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打造最优创新创业生态系统。2019年,圆满完成服务保障全国“双创”活动周这一“国字号”任务,全年新增国高企数量、年度科技进步综合评价、绿色发展指数等均位列全省第一,“双创”体制机制改革成效显著。

深化双线作战体制机制改革,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新动能。一是输出数字治理解决方案。以整体智治理念和数字化转型思路,创新“1+1+N”精密智控机制,在杭州市范围内先行先试“健康码”(余杭绿码)。“城市大脑·余杭平台”上线智慧矛调、智慧安监等社会治理领域十大智能应用场景,杭州城市大脑年度总结发布会在我区召开。二是抢占新兴产业赛道风口。捕捉“直播经济”等新兴业态“黑马”,挂牌全国首个“中国青年电商网红村”,打造中国(杭州)直播电商产业基地、杭州数字时尚创新基地、良渚新城淘宝直播综合体,发布“直播电商政策十二条”,争创全国直播经济第一区。三是推动“双招双引”全线上“云”。实施“云评审”,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增长34.1%。开展“云招聘”,新引进高校毕业生增长11.6%。创新“产融云洽会”“余杭读地云”等“云平台”,成功引进投资68亿元的信达生物等一批优质项目,实现“云签约”。

深化平台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构建高能级创新创业平台体系。一是强化科技研发平台“创新策源”能力。持续推进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等重大科研平台建设,面向未来聚力尖端科技研发和重大产业项目投资,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为打造创新策源地聚能。二是构建特色产业平台“全域孵化”格局。实施“大孵化器”战略,2019年新增创新空间184.3万平方米,为上年的2.63倍。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历史机遇,建设梦想小镇沪杭创新中心、合杭梦想小镇,以“飞地”形态输出特色小镇建设模式,打造创新创业桥头堡。三是放大公共服务平台“点石成金”效果。2019年新建阿里云supET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等创新服务平台12个。试点知识产权“四位一体”保护及运营改革,投入使用浙江(杭州)知识产权创新产业园,打造全省技术交易高地。

深化人才引培体制机制改革,打造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特区。一是引才模式大变革。创新赛会引才、举荐引才、市场引才等模式,通过“举荐制”“薪酬制”等新标认定人才322名。启用国际人才园,充分利用市场力量引进国际高端人才。探索“浙江人才大厦”引才聚才模式,切实担负起为全省各地打造“人才飞地”的重要使命。二是保障体系大整合。在全国率先推出“人才创业险”,目前已有17家人才企业投保。整合50余项人才办事服务事项,实现专窗专员专网专办。试点余杭“人才e卡通”,集成10大线上功能,为人才安居乐业“保驾护航”。三是服务能力大升级。组建“亲清服务员、亲清直通员、亲清速递员”3支“人才特派员”队伍,设立亲橙办、亲企办、亲禾办三大人才服务专班。依托钉钉平台开辟全天候人才问题反映直达通道,覆盖全区1000余家重点人才企业。

深化要素保障体制机制改革,营造高品质创新创业发展生态。一是“最多跑一次”改革“竞跑”变“领跑”。以领跑者的标准自我加压,截至目前累计已有4项改革经验被《浙里改(领跑者)》刊发,居全省县市区首位。不动产登记“五个一”模式和机关内跑“一张脸+一个池+两平台”模式在全省推广。二是政策兑现“跑一地”变“不用跑”。系统集成“全域创新66条”产业政策,出台“防疫惠企28条”,设立全省首个“集中兑现办公室”,依托“亲清在线”平台实现精准高效兑现,累计兑现体量居全市首位。三是双创融资渠道“单一”变“多元”。在全省率先设立财政出资的天使梦想基金,形成区县一级规模最大的全产业链政府基金体系。搭建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开辟不同类别主体多元融资渠道。

以改革创新赋能高水平治理 全力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西湖区委书记 高国飞

近年来,西湖区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以改革创新推动区域治理理念、治理模式、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我担任区委书记后,认真履行改革攻坚行动指挥长职责,建立月度例会、季度评价等制度,完善“一委七组一办”运行体系,抓好总体部署、项目攻坚、过程协调、督察考核等工作,对改革工作作出书面要求20余次,积极探索西湖特色治理经验,营造抓改革促发展的浓厚氛围。

一、突出精准治理,增强经济转型发展新动能。紧盯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扎实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提升发展质效。2019年“最多跑一次”改革、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受到省政府督查激励。今年一季度,全区GDP逆势增长4.8%,增速排名全市第1、全省第2。一是让营商环境更优良。开展审批提速大比武,实现18项企业“一件事”联办,1169个“秒办事项”全部上线运行。组建区企业服务中心,建立“双千”“科技八点半”等服务机制,走访企业3万家次,解决问题1.7万个。在杭州“亲清在线”平台上线12条个性化政策,累计兑现资金1.38亿元,惠及企业1.5万家次。二是让产业转型更高效。打造数字经济和制造业“双引擎”。完善“数字经济强区”体制机制,在全省率先开展服务业企业“亩均论英雄”改革,一季度全区数字经济同比增长37%,增速排名全市第1。加快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规上工业企业触网率达90%以上,数字化覆盖率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三是让平台发展更有力。聚焦“三城一谷六小镇”平台布局,以改革助推特色产业发展、未来产业布局、全产业链打造,全面建设紫金港科技城、西溪谷和云栖小镇2.0版,加快之江未来社区建设,开展西湖大学城概念方案设计,推动产业平台错位发展、齐头并进。

二、突出数字治理,探索智慧城市建设新模式。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培育数字治理新模式,推动城市治理更加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一是聚焦“智能”下功夫。打造“五位一体”+“特色场景”的城市大脑西湖平台,构建区、部门、镇街三级数字驾驶舱体系,促进数据跨部门互通共享。开发社区疫情及企业复工综合管控系统,实现精密智控、助推复工复产。加快云栖小镇数字化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无杆停车和先离场后缴费。二是紧盯“安全”出新招。推动“智慧安监”改革,在沿街商铺、学校、医院等场所安装智慧监测设施3万余套,排除险情940起。在青芝坞、西溪天堂等餐饮集中区域创新实施智慧物联监管,建立全市首个餐饮红黑榜公示制度,经验做法在全市复制推广。三是围绕“便捷”求实效。推出“码上办”服务模式,覆盖29个部门网上办、掌上办事项1652项,让企业、群众办事更便捷。建成西溪湿地未来景区智慧管理中心,打造线上导览平台,在全市首推“1秒刷脸入园”,全面提升景区智慧化服务水平。

三、突出多元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秉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三治融合”治理模式,不断丰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西湖实践。一是激发自治动力。以“全域党建”为引领,做精“小区”最小单位,探索老旧小区、回迁安置小区、城中村小区等微自治改革,共商共议自治规则,拓宽居民、乡贤、志愿者、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涌现出了自管小组、红色管家、物业联盟等特色自治品牌。二是强化法治保障。做深全科网格,构建“一中心四平台”治理格局。建设“信访超市”,创新“和事佬”、百家议事堂、社区智连线等法律服务载体,去年以来成功化解信访积案43件,四级信访总量同比下降64%。街道人大工作试点成功填补法制空白,“代表码”数字履职平台、居民议事制度、街道预算审查等改革举措在全省领先,被评为全省改革创新最佳实践案例。区政协在全省率先启动“请你来协商”议政模式,积极探索群众参与民主政治协商的改革举措。三是引领德治风尚。改革志愿服务体制机制,创新区域联动、校地合作等共建模式,形成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场景激励、信用激励等回馈闭环,推动志愿服务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深化“民呼我应”基层治理集成改革,整合30多项便民亲商服务机制,形成“呼、议、交、办、评”闭合回路,全力打造基层治理共同体。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市市场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 范建军

市场监管局坚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助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取得阶段性成效。2019年,我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实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入选国务院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激励名单,全国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现场推进会在杭州召开。

一、需求导向,做到“一个环节、30分钟办结”。围绕“快速准入、便利准营”的群众需求,我们坚持“最简单是硬道理”,协同相关部门重塑流程,将设立登记、公章刻制、申领发票、员工参保登记、公积金及银行开户等多个环节,整合为企业开办“一件事”,推进“多证合一、证照联办”,通过一套材料、一窗进出、容缺受理、快递免费送达等举措,率先实现常态化企业准入准营的“5210”杭州方案,杜绝“多头跑、多次跑”,经验做法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今年5月,通过公章现场刻制、进一步优化流程和精简归并材料等举措,市本级企业开办已实现“一个环节、30分钟办结”。同时超额落地省政府“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任务,“告知承诺”事项达105项,提供了“杭州样板”。

二、数字赋能,做到“一网通办、24小时服务”。按照去中心化改革要求,争取了开办企业全程“零见面”审批改革的全国试点,迭代升级商事登记“一网通”3.0系统,实现从开办到变更、注销全生命周期的“一网通办”,名称申报自动审核、业务咨询智能解答等服务24小时在线。目前,“一网通”已为8.8万家市场主体提供“一网申请、集成办理”的便捷服务、“证照联办”9.9万件,全流程无纸化零见面审批实现80%以上。今年5月,通过统一地址库、经营范围规范表述、名称行业智能数据库等应用,在滨江成功试点7×24小时的“机器人”智慧审批。目前,正在加快推进“亲清在线”平台商事登记在线许可版块落地应用,探索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发票、电子公章的联合办理模式。

三、规范整合,做到“一套标准、全市域通办”。以公开透明的政策稳定市场预期,对服务环境、业务环节、申请材料、流程结果等实行标准化管理,全市统一、网上公开,让企业对“哪些可以办、哪些不能办”做到心中有数;为餐饮、旅店、卷烟零售等30个高频率办事事项,提供“套餐式”在线服务,企业可就近选择窗口,实现全市域“同城通办”,避免人为因素影响。针对“准入容易退出难”问题,开展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全国试点,办理时限从45天缩短至20天,公告无异议企业的注销证明“立等可取”。

四、治理创新,做到“一体监管、无事不上门”。坚持包容审慎的监管理念,积极探索网络市场监管“红盾云桥”等智慧应用,推进社会共治,健全完善新型监管机制。我们致力于守底线。对事关人身安全的行业,依托“城市大脑”建设“食安慧眼”“电梯智管”应用场景,实行全过程、全覆盖重点监管;针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需要,全国首创“餐饮企业健康码”,试点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风险预警数据平台建设,按照“人物并防”要求开展疫情防控重点食品大检查,去年以来我市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实现零事故零伤亡。我们致力于优监管。寓服务于监管,制定服务复工复产的16条举措,组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专班,对其他市场主体除投诉举报、专项整治等特殊情况外,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深化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通过制定计划、整合事项,实现“上一次门,查多项事”,消除分头检查、随意检查的弊端。充分发挥杭州数字治理优势,实现“掌上执法”平台全覆盖,检查率达99%以上。强化信用公示和联合惩戒,今年我市探索“一体化、数字管”新型监管机制,已纳入全省试点,正在争取全国试点。我们聚焦“重要窗口”建设,充分运用国务院激励政策,争取更多先行先试项目,持续推进改革创新举措的提质扩面,助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打响“商事改革看杭州,投资创业到杭州”的品牌。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 编辑:王洁
 
动态信息 更多 >
·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我们严阵以待
· 幸福村里的“幸福经”
· 市领导接待群众来访
· 城市大脑“双月攻坚”成果发布暨下半年工作推进部署会举行
· “亲清在线”平台全功能揭开真容
· 杭州蓄力打造“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
· 下城区助力贫困山区女性自强奋进
· 杭州市代表团赴恩施州落实扶贫协作工作
· “大下姜” 生长记
· 奋力展现“重要窗口”的“头雁风采”
西湖大学云谷校区明年竣工
爱你久久共迎百年
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举行 ...
版权所有 2006 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CopyRight © www.hzxcw.gov.cn  建议浏览分辨率1024×768 IE 6.0以上
联系电话:0571-85251618  E-mail: xcbxm@hangzhouit.gov.cn

浙ICP备07500146号-5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0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