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宣传网>动态信息
 
新建一所老年学堂 高质量完成2020年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
2020-11-11 10:09

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要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构建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终身学习体系。

如今,倡导终身学习已成为一种新风尚。作为终身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老年教育不仅在养老事业中占据重要一环,更是帮助老年人实现人生价值、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方式。

本周五,2020年上城区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暨上城区第十七届终身教育节将开幕。近年来,上城区在拓展老年学习资源上进行了深入探索,今年不仅打造了“望江街道老年学堂”,同时开设“每日一课”“幸福e课”等线上课堂,以更好地应对老年教育机构“一位难求”的难题。在本次开幕式上,还将展示上城区终身学习榜样的先进事迹和教育品牌,呈现上城社教“有学、易学、乐学、优学、享学”理念与成果,创设“活力智慧、专业引领”的区域学习场景。

“我们希望营造‘多样共融、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氛围,打造辖区‘健康、和谐、幸福’的品质生活学习圈,协同社会各界,共同助推社区教育稳步进入4.0新时代,不断开创现代化美丽上城新局面。”上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范卫东说。

1

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

望江街道老年学堂 丰富上城老年教育版图

“儿子,我会用微信发红包啦!”李阿姨开心地发出了人生第一个微信红包。年近八旬的她,老年生活比较单调,去年儿子给她换了一部智能手机,还下载了微信,加入了家庭群。“平常看着家里人在群里聊天,但我只能看看,不会用呀。”

9月中旬,上城区望江街道老年学堂正式挂牌,并推出了开学第一课《玩转智能手机》,李阿姨成为第一批学员。授课教师教大家如何熟练操作微信,这让李阿姨非常欣喜。“现在我终于也会用微信了。”李阿姨笑着说。

其实,像李阿姨这样的老年人还有不少。他们的生活需求是多方面的,除了丰衣足食,更需要精神上的满足,而学习正是提升自己、丰富心灵的有效形式。年届八十的居民何思一坚持终身学习,退休后在老年大学学了13年,现在又发挥余热,教社区居民书法。对他们来说,学习没有边界,成长没有尽头,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统计显示,上城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0.28万人,占总人口数的32.23%,老龄化程度排在杭州首位。一边是老龄人口逐年增加,另一边是老年教育机构总量偏少,老年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越来越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群的学习需求。今年,浙江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全省建设100所老年大学(学堂)目标,并将此项工作列入民生实事项目。

上城区是首批省示范学习型城市中总分第一的城区,对于老年大学建设工作,区教育局高度重视,确定由区社区学院负责筹办一所老年学堂,地点设在望江街道。望江街道的居民老龄化程度高,老年人的学习欲望强,有较好的办学基础。为了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省民生实事项目,上城区克服种种困难,最终让老年学堂如期跟大家见面。

走进在水一方社区的老年学堂,醒目的logo挂在墙上,方便老年人查找。学堂还专设图书馆,藏书约4000册,老年学员闲暇时间可以来这阅读学习。“因为刚开学,我们暂时先开了两个班。”上城区老年电视大学校长李为民也是望江街道老年学堂的主要负责人,他介绍,推出的课程是最受欢迎的《玩转智能手机》和《旅游文化》,让老年朋友们在轻松搞定智能手机的同时,不出家门也能享受全国全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和民俗文化,后期将陆续推出声乐和民族舞等其他课程。

“上城区一直致力于办好各类老年学校,不断从供给侧解决老年教育学位少、场地不足、专业性不强等难题。”上城区教育局局长项海刚说。过去,上城区多部门推动,已经开设了上城区老年电视大学、浙江省老年开放大学上城学院、杭州市上城区老年大学、杭州市退休干部(职工)大学大塔儿巷校区等老年教育机构。“十三五”期间,上城区老年电视大学先后被杭州市老年电视大学评为市级办学先进单位、市级示范教学点;老年教育项目“乐龄学堂”被省教育厅评为省成教品牌项目、被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评为省社区教育优秀工作品牌。望江街道老年学堂的新设,更加丰富了上城区老年教育版图。

2

“每日一课”“幸福e家” 这些网课居民很喜欢

丰富的线上学习资源 让学位数呈几何数增加

今年2月10日,“杭州上城社教”公众号推出文章《邀您“每日一课”,丰富宅家生活》。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所有计划,大家都被迫“宅”在家里,各类学校延迟开学。然而,学习已经成为不少上城市民的生活方式,如何让大家足不出户也能通过学习来丰厚知识、心态阳光?上城区社区学院的教师团队响应“停课不停学”号召,开发了许多适合居家学习的优质资源。

“每日一课”是一系列微课视频,每个时长5分钟左右,内容涵盖防疫、运动、居家、文化、娱乐几大类,帮助居民宅家抗疫。从2月10日起,每天10点钟会准时推送微课,老百姓都很喜爱。每次一推送后,阅读量就噌噌往上涨。而这样的推送一连坚持了98天,微课视频总阅读量突破了7.5万,成为上城市民抗疫生活中的一道“光亮”。

五月中旬,杭州中小学陆续返校开学,老年教育机构依然没有复学。为了满足老年人日趋高涨的学习需求,上城区社区学院顺势推出了“乐龄学堂”“幸福e家”线上课程。每周一至周五定期推出舞蹈、摄影、空竹、国画、书法、吟诵、广场舞等各类课程。

跟之前推出的微课不同,“乐龄学堂”“幸福e家”时长约有1个多小时,由老师模拟现场授课的形式进行录制。一位老年学员说:“这个课看得很过瘾,我们老年人记性差,以前在教室里上课,老师讲过以后我容易忘记。现在这个视频放在网上,可以反复观看学习,特别适合我们。”

“其实不只是针对疫情,在线课程我们很早就开始探索了。”上城区社区学院常务副院长陈继明说,近些年上城社教已经构建起了“九养上城”课程体系。只要登录关注一下微信公众号“杭州上城社教”,点击“在线学习”, 菜单栏上会跳出道法修养、文化涵养、科学素养、家庭教养、技能给养、E能储养、保健滋养、闲暇福养、乐龄颐养九个大类,每一类中都有很丰富的垂直课程。目前开设线上课程1260门,72万余人次参与学习。

这些课程都指向一个点——培养上城现代公民的九大素养:自主终身学习习惯、修身养性自觉意识、睦邻互助合作精神、上城文脉传承信念、精神文化生活追求、时尚前沿国际视野、社会治理参与能力、驰骋职场专业技能、幸福感知审美情趣。

为什么要花大力气去做线上课程?陈继明坦言,近些年老年大学的办学点在增加,但线下教育资源依然供不应求。线上教育是线下教育的延伸,它的普及使更多老年人不受地域、时间限制,只要有手机、能上网,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这也使得老年教育学位数量呈几何倍数增加,实现了优质社教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3

推动学习型社团建设 鼓励老年群体自主学习

让更多社区真正“活起来” 助力学习型城市建设

“这样敲打,左三下,右三下。”在小营街道葵巷社区活动室里,首届上城区社区好老师张云正在教大家练“火棒操”。只见她双手拿着“火棒”,利用手腕的力量转动着,舞蹈中加入了广场舞的元素,特别有活力。因为这套操可以锻炼手关节和肩关节,可以活络筋骨、提神健脑,吸引了不少周边的居民来学习。大家自发组建的火棒操团队,还被评为市示范学习型社团。

近年来,上城区大力推进老年教育区域全覆盖,其中学习型社团(社区学习共同体)是一种有效形式。学习共同体的一大特点是,学员本身就是最大的教育资源,他们志同道合,实现相互间的资源互通。同时,通过核心学员“传帮带”,还可以裂变出更多新的学习型社团,从而让更多学员获益,让社区真正“活起来”。

上城区还探索出有区域特色的学习型社团培育机制,通过走访发掘、需求连结、领袖培养、活动引领、展示辐射等系统化措施,推进学习型社团的发展与壮大,为区域内居民提供更多元、更便捷、更个性化的学习机会,传播“守望相助、共同成长”的终身学习理念,并使之成为增强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新载体。

目前,上城区有老年学习型社团100余个,参与人员近3000人,主要分为文化艺术、生活休闲、健康娱乐、科学技术、公民公益、非遗文化等几类,其中涌现出了杭州西湖元音琴友会、金钱巷社区读书学习组、赵建荣环保工作室、智·和同心荟旗袍社等一批优秀学习型社团。

这些社团在不断学习中成长,在不断成长中反哺社会。如社区学院艺术团从各社区学习型社团中挑选佼佼者,由专业师资指导,不断提高社团表演水平。艺术团走出学院,走进企业、军营、社区、学校,为社会带来一抹亮丽的夕阳红,展示风采,温暖他人。

“随着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与日俱增,而老年教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除了政府发力、成员单位合力,还需居民给力,从而形成‘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上城老年教育新格局。”上城区副区长毛素云说。

上城老年教育模式满足了多元化学习需求,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他们的自我发展,有效助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城市建设,成为和谐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通讯员 项洁月 俞力展 记者 王洁 编辑:吴阳杰
 
动态信息 更多 >
·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专题学习会
· 杭州连续十年成为“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 拱墅区文明实践“典”亮百姓生活之光
· 2020中国留学生论坛在杭举办
· 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建设美丽中国样本
· 丁兰街道: 数字赋能“以孝治家”
· 评论丨立法托底托起生命希望
· 阿克苏市“最美人物”来杭交流
· 面向世界 广纳贤才 这座城市有着无限的可能!
· 中国人才50人论坛首次在杭举办
运河古邑 活力城北
西湖秋韵
亚运三馆竣工在即 奥体中心“大功将 ...
版权所有 2006 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CopyRight © www.hzxcw.gov.cn  建议浏览分辨率1024×768 IE 6.0以上
联系电话:0571-85251618  E-mail: xcbxm@hangzhouit.gov.cn

浙ICP备07500146号-5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0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