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朱炳仁、王星记、知味观等杭州老字号组团亮相,向世界展示了各自的独家绝活与杭州魅力。 显然,这不是杭州老字号企业第一次面对国际客人。从百年前的街头作坊,到如今的大展常客,这些民族品牌的开路先锋们,在大浪淘沙中千锤百炼,见证了杭州历史的大气磅礴,也生出了漫长岁月的多情细腻。 了解一座城,不妨从它的老字号开始。鞋子穿边福茂的,化妆用孔凤春的;眼镜戴毛源昌的,剪刀用张小泉的;买东西得去解百,饿了就去楼外楼……“老字号”三个字,在杭州消费者心中就是响亮的金字招牌,融入了最熟悉的生活习惯,也成了游客的首选“好物”。 时代洪流奔涌向前。新消费格局下,老字号的发展也面临新的选择和挑战。老字号的传承,需要文化和精神的坚守,需要永无止境的动态变革。作为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杭州,越来越多的老字号企业正在主动拥抱互联网;传统老字号在复兴,新的老字号正在长成。 匠心守艺 来杭州,很多人都要尝一尝楼外楼的西湖醋鱼和奎元馆的片儿川,它们也都是承载着杭州人记忆的老味道。而夹起这些老味道的,正是杭州的天竺筷。 康惠路2号、运河福地创业园最里面的房子6楼,就是杭州天竺筷厂所在地。王连道的工作间,就在细竹环绕的走廊深处。 “这边安静,适合创作。”今年72岁的王连道,是天竺筷的第五代传承人。他告诉记者,走廊的这些野生小竹,别看它们被排列得整整齐齐,像装饰,其实这是在给它们通风,防止发霉。 “天竺筷从取料、截断、选料、蒸煮、晾晒到烙花、磨头、装头、抛光至精装成品,前后二十多道工序,全靠双手精准拿捏,稍一含糊,就是不合格品。”王连道说,做天竺筷最难的工序是烙花,即把设计好的细腻图案烙印在小小细细的筷身上。这是十分考验手艺人技艺的,手势轻了烙不出图案,重了则会烧焦筷身。 “没有半年以上的功底,是做不来烙花的。”王连道的绝活,是直接用火烙笔将细腻复杂的图案烙在筷子上。而这个绝活,是他融合了60多年书法、40多年篆刻、近30年制筷经验,用时间炼成的。 “我们做手工艺的,必须耐得住寂寞——时间就是最好的老师。”在王连道看来,小小的天竺筷和很多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是杭州文化的代表,它们的历史需要被更多有心人续写。 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胡志飞就是王连道口中的有心人。 90后的胡志飞有一双“蓝色的手”,那是他每天染布、养缸时留下的印记。不同于化学试剂配比染布的快速、便捷,传统植物染技艺是用纯板蓝根发酵成蓝靛再进行扎染,不仅费时费力,还得时时精心呵护染缸。不过这在胡志飞看来却极有意思。 “你看,这些其实就是我们感冒时喝的板蓝根呀,闻起来有股淡淡的清香,用它们染出的布料也非常安全健康。”胡志飞边搅边说。 每天晚上十点到次日凌晨三四点,是胡志飞灵感爆棚的时段。帽子、衣服、包包……每一块布匹都是他的调色板,他在上面描画,并陶醉其中。“同一种染材在不同的温度、湿度下会形成不同的颜色偏向。大自然存在太多的未知要去探索,我已经掉进‘坑’里了。”植物扎染是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很少人掌握这项技术。为了学到正宗纯粹的植物扎染技艺,胡志飞曾只身前往贵州侗寨村落住了个把月;为了熟悉植物染的习性,他专门花了几个月时间,对照温度、湿度,做了1000多个色卡。 “传统的技艺,用上新概念、新思维、新工具,就能成为一种新的流行趋势。”胡志飞喜欢别人称他为“新手艺人”,他最大的梦想,就是静静地坐在店里,一辈子只专心做植物扎染这一件事。 创新赶潮 一个老字号,就是一个民族品牌,代表着一张城市名片甚至国家名片。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三个转变”:“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2017年起,我国将每年的5月10日定为“中国品牌日”,大力宣传知名自主品牌,提高自主品牌影响力和认知度。面对当前“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创新活力之城的杭州,也时刻以弄潮儿的姿势,续写着老字号新的故事。 一边是胡庆余堂研发眼霜、知味观打造网红青团、采芝斋推出坚果藕粉等传统老字号突破重围,一边是马云提出“阿里巴巴要做102年的公司”,以及杭州扎实开展“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工作。已经是老字号的企业,和想做未来老字号的企业,同台竞争、共融共享,一起迎接着中国品牌振兴的黄金时代。 “每个老字号品牌背后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勇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当代企业的发展,也应该要有老字号的品牌发展理念。”西子联合控股集团董事长、连续5届省人大代表王水福,十分关心老字号和当代企业的发展。他曾提出,希望政府在振兴发展历史经典产业的同时,能够兼顾振兴老字号品牌;并建议规划老字号城市发展商业区块,包括大力支持老字号企业门店恢复,或入主符合老字号企业发展的商业区块;推动建立老字号商业文化建设的场所,培育老字号特色商业街等。 对于老字号步行街的打造,全国各地早有试水经验。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武汉的江汉路、成都的春熙路等,均因众多老字号的聚集,多了几分独特的历史文化韵味。在杭州,湖滨步行街、南宋御街这两大“网红”街区,也无一不因老字号的加盟,吸引了更多人气。 其实,早在2004年,杭州就颁布了《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并在次年全面启动保护工程。被列入保护名单的历史文化街区有26条,江干区的笕桥老街就是其中之一。 王水福介绍,这条约1公里长的老街,从南宋时就有“杭州菜篮子”的称号。据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就是由丁桥上岸,经过笕桥从艮山门进入杭城。1934年中美合资成立的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也在笕桥。1937年战火后,笕桥老街历经沧桑,却仍像一位坚韧老者巍然屹立。 如今,这条百年老街正亟待提升改造。根据早前规划,街区将打造航空主题体验区、塘河风情街片区、水上中心集市区、老街1937—商业主轴区、民俗工艺体验区、青少年爱国主义及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六个功能片区,并提出“植入适合当代老街保护更新的业态(老字号)”的设想。肩负百年文化传承的笕桥老街,会不会是杭州一个全新的、讲述老字号品牌故事的文化站?能否成为年轻人学习历史文化的新“网红”街区?同样,时间会给出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