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工作如何进一步聚焦民情民意?法院和检察机关如何更好地做到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昨日,出席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的代表在各驻地会场审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等。 过去一年,市人大常委会率先作出决定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法治保障,制定全国首部城市大脑领域地方性法规,运用监督“组合拳”助推无障碍环境建设,“最美人大代表”风采展示深入人心……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里,一项项创新举措跃然纸上。“市人大常委会重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密切同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络,这点我感触很深。”吕建月代表说,2020年,市人大常委会拓展代表联络站的功能和成效,通过人大代表微信交流群、代表联络站、代表工作室等多种形式,推动代表履职线上线下深度结合,进一步畅通民情民意反映渠道。 地方立法是国家治理方式的重大制度安排。“去年,杭州在全国首创制定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促进条例,固化杭州经验,促进智慧城市建设,以良法助力城市发展高质量、人民生活高品质。”俞洁代表建议,还要加速数据安全立法,推动数据资源的规范采集、安全存储、有序流通和依法开放。同时,立法过程中多听取企业、一线的呼声和要求,让法规更精准、可操作、真管用。 发展高质量,法治来护航。“全省首创企业送达地址承诺制度,对涉企纠纷快立快审快执,平均用时同比减少37天。”“依法平等保护国有、民营等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两院”报告都有个共同的关键词: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樊德珠代表说,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金字招牌,随着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各类要素会不断聚集,人们乐于在杭州创业兴业。要加大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保护力度,加大对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 既肯定“成绩单”,又贡献“金点子”。代表们建议,市“两院”要找准服务大局的切入点、着力点,让司法权在阳光下运行,让人民群众在案件审理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顺应人民群众对权益保障的新期待,重点审理好涉农、教育、就业、住房、医疗等民生案件;要提升司法公信力,强化队伍建设和基层基础建设等,为建设平安杭州、法治杭州提供司法保障。 谈认识、说感受、提建议、话愿景,大家使命感愈发强烈。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大家认为,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履职担当,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更好凝聚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强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