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乡村的人在“减少”,村庄的规模却在“增大”。背后反映出的,是乡村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资源利用低效化、生态质量退化等问题……这些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主要“瓶颈”。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重要批示为杭州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杭州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的土地综合整治,“一盘棋”试点村庄整治、农田整治、生态修复,全域打造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在有力保护了耕地、全面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还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成为助力杭州高质量、共富裕的引擎。 从杭州到浙江 “八八战略”再深化、“千万工程”续新篇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是指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在一定区域内,将优化耕地格局、整治废弃土地、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修复治理生态环境等工作统一起来,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系统工程。”关于“全域整治”的内涵,杭州市规划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全域整治”的实施,将有效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推乡村振兴。 2019年,自然资源部在全国部署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而这一工作的发端,就在杭州的双浦。 “2017年开始,西湖区双浦镇率先实施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市规划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全域规划、整体设计、综合治理,双浦扎实推进拆违控违、治水“剿劣”、田园清洁、矿山治理、土地流转、水田垦造等“十大行动”,在清退了乱搭乱建的养殖塘、恢复了规模化耕地耕种的同时,大大改善了双浦的农村人居环境。 关于“全域整治”,市规划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作了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把乡村比作一部手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就像装在手机操作系统上的一个程序,比如庭院美化、矿山修复、河道治理、产业导入等所有跟美丽乡村建设相关的工作……都可以依托这个基础程序,运行地更快更好。” 如今,作为全国“山水林田湖路村”全要素全区域综合整治的发源地,西湖区双浦镇在注重乡土文化传承,充分考虑地域建筑特色和群众生活习惯的基础上,以规划为引导,全力盘活存量集体建设用地,统筹推进零星耕地归整、散落村居撤并、村镇环境治理,实现了空间重构、环境重生、产业重塑、乡愁重现。 以双浦为样本示范,浙江从2018年起在全省范围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力求通过全域整治,建成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空间形态集约高效的美丽国土新格局。 紧跟省、市委战略部署,杭州将“全域整治”作为“八八战略”再深化、“千万工程”续新篇的抓手,在全市域92个乡镇(街道)、788个村,全面推进100余个国家、省、市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项目,着力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实现全域“山水林田湖路村”全要素整治,夯实全域城乡共富基底。 从唤醒“基层干劲”到提升“民生福祉” “全域整治”深入人心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对于萧山戴村镇佛山村书记钟望达,是个略长的词条。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对这项工作的深刻理解,以及推进佛山村全域整治的积极热情。 “实施这个工程对我们村来说太好了,不仅解决了我们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还激发了我们干部做事的热情。”钟望达说,在实施全域以前,佛山村集体收入不过20万元,面对破烂的村庄,村干部们对未来的发展很是迷茫。 根据全域整治相关政策,实施“全域整治”的村庄,新垦造、提标改造的耕地、水田,都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通过闲置宅基地有序退出、空闲地复垦出来的建设用地指标,可以在省平台相关交易,拿到“真金白银”的收益。 有了政策激励,佛山向内挖潜资源,在第一年就干出了上千万资金奖励,也因此有了大刀阔斧发展美丽乡村的“第一桶金”。 在钱塘江上游距佛山村近百公里的建德三都镇钦堂乡葛塘村,村书记黄向阳和钟书记的“经历与心声”如出一辙。 凭借“全域整治”获得的“第一桶金”,葛塘“三年干了三十年想干的事”,从一个房屋混杂、道路狭窄,村民灰心、外人摇头的后进村,成为了庭院精巧、道路宽敞、山清水秀、众人点赞的先进村,得到了村民的声声赞誉。 除了实实在在的美丽乡村建设“启动资金”,“全域整治”还大大提升了民生福祉,结出了累累硕果。 在富阳富春街道宵井村、萧山戴山镇佛山村……当地因“全域整治”整出来的空间,解决了数百户村民“有钱建房,村里没建设指标”的苦恼。 在“亚运门户”钱江世纪城、在临安高虹镇,通过“全域整治”,当地盘活低效用地、农村用房,为区域发展打开空间“要素保障”。 在桐庐百江镇、淳安下姜镇,通过“全域整治”,当地进一步扮靓美丽乡村“封面”,打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 在区划调整后全新的临平区、钱塘区,通过“全域整治”,当地打造新区门户界面,积极布局都市农业,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眼下,随着“全域整治”工程推进,杭州乡村的绿水青山更美了,钱、地、人等发展的核心要素,在城与乡之间更高效地“流动”起来。 规划引领到数治赋能 杭州积极探索“全域整治2.0” 8月10日,浙江印发《关于高质量推进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全面迭代升级,实施“3+X”模式,高质量打造具有浙江特色的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2.0版,计划到2025年,全省完成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省级工程500个,其中打造100个综合成效好、特色鲜明、示范性强、现代化程度高的省级精品工程。 日前,杭州西湖双浦镇、临安天目山镇、建德三都镇、桐庐城东区块等“全域整治”项目,获评省级示范工程。全市计划到2020年轮动实施100个以上全域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覆盖50个乡镇、500个村以上,土地整治面积30万亩以上,项目实施范围、数量均已“超额”推进。与此同时,杭州正在对2018、2019年度立项工程进行全方位评估,深度总结成效和存在问题,为下一步高质量推进2.0版工程打好基础。 “‘3+X’模式的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2.0版,即包含村庄整治、农田整治、生态修复3项基本内容,以及开展低效工业用地整治、废弃矿山治理修复、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若干特色整治项目。”市规划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相较以往,全域整治2.0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省级层面文件的出台,为杭州探索“全域整治”2.0指明了方向。 积极谋划“全域整治”2.0,杭州首先聚焦完善乡村规划体系。 “目前,我们正在抓紧编制《生态修复专项规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规划》《土地整治专项规划》,引导全市层面科学、有序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市规划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详细规划层面,杭州已出台《杭州市乡村地区规划导则》,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连续性和功能完整性出发,打破传统单个村庄的局限性,创新提出划分乡村规划单元,并将村庄划分为城郊融合类、集聚建设类、特色保护类、精明收缩类、整治提升类五大类,进行差异化分类引导。 通过完善乡村规划体系,杭州意在进一步理顺乡村规划与全域整治的关系,将两项工作紧密结合协同推进。市规划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就此指出,“我们希望通过乡村规划,明确定位功能和布局,将全域整治作为实施规划的平台与抓手,整合增减挂钩、永农调优、规划留白等各类政策,打造高质量全域整治2.0版。” 一手抓乡村规划,一手抓工程项目实施。 目前,全市已立项的74个省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内容主要涵盖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治和生态整治修复等3大类、27个子项目类型,目前已完成验收16个。未验收的58个工程中,子项目合计1894个,其中86%已动工、67%已竣工。 值得一提的是,以全市“空间智治”数字化改革为契机,杭州还积极探索乡村全域整治数字化场景应用,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 “我们计划将全市实施的各类‘全域整治’项目,统一纳入我市空间智治平台,实现三调、规划、方案、实景一张图展示,逐步实现整治工程策划、立项、实施、验收、管护全流程‘闭环’监管。”市规划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平台建好后,还可以对接全省生态修复项目监管系统,实现数据一次性录入、多平台共享。 未来,杭州将坚持规划先行,画好乡村振兴“全局图”;坚持融合发展,牵好乡村振兴“牛鼻子”;坚持引巢筑凤,落好乡村振兴“关键棋”;坚持文化传承,留好乡村振兴“主心骨”,积极探路以村庄整治、农田整治、生态修复及低效工业用地整治、废弃矿山治理修复、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内容为核心的“3+X”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2.0,力争率先推出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2.0“杭州样本”,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城市范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