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17载,风雨同行路。
11月4日,我市全面启动新一轮驻村第一书记、农村工作指导员派驻工作,正式吹响“百个部门联百村、百名干部下百村”的“双百强基促富”派驻帮促“集结号”。 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创设并推动的一项重要制度。17年间,全市上下一以贯之抓落实、抓帮促,以干部驻村、组团帮村,持续撬动资源进村、项目带村,持续将这一制度扎根基层、引向深入。一批批第一书记、农村指导员肩负使命办实事,树立了民心口碑、拉近了干群关系,也得到了基层干部的广泛欢迎和广大群众的热烈拥护。 当前,高水平推进乡村振兴进入攻坚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进入关键期。91位来自市直单位及有关区、县(市)的机关干部,再次带着组织信任和群众期许奔赴乡村振兴的最前线。未来两年,他们将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农村工作指导员,在农村的广阔天地,续写结对帮促、强村富民的新答卷。 脱下西装皮鞋 走进百姓心坎 农村工作一脚不去,一脚不来。“只有脱下西装皮鞋,把身心融进去,才能走进村民的心坎。”动员会上,来自市市场监管局的驻村干部杨宏鸣分享驻村经历时,引起了台下的真切共鸣。 他还记得,两年前初到威坪镇凤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时,碰到的第一道关,是如何走进百姓的心坎。“你们城里干部就是来镀金的,做事情指望不上你们。”村民的冷淡反应曾让杨宏鸣给自己下了两个必须“军令状”——499户1399位村民,每天必须走15户以上,见过的村民必须叫得出名字,说得出家庭基本情况。 一方面,脚踏实地谋发展,一方面,树立威望促善治。 如今的凤凰村,已经从曾经的软弱后进村蝶变成了工作先进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相比2年前翻了两番,村民增收累计达到320万元,提前完成了消薄增收“5030”目标任务。 走村更要“走心”,要把“村里事”当成“家里事”。这也是屏门乡五和村第一书记王旭东的驻村心得。依靠“两张板凳、一张桌”,他坚持摆上台面说事。民主议事的作风,让他成功化解了村里遗留多年的拆建房纠纷、宅基地矛盾等数起“老大难”问题,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他为“板凳书记”。 走入群众心坎的驻村干部们,带着对乡村和村民的深厚感情,不断把强村富民的“源头活水”引到百姓身边,以真抓实干的先锋精神提振广大村民的干事热情。 一任接着一任干 跑好共富接力赛 淳安是杭州市唯一一个全省26个加快发展县,还肩负着建设特别生态功能区和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双重重任,组团共富模式的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就萌发于此。这些年,驻村第一书记和广大农村工作指导员累计为淳安筹集助农款物折合人民币6.2亿元、落实各类助农项目8100余个、为村民代办事项8.3万件,可谓硕果累累。 市发改委的倪敬忠来到淳安姜家镇庄源村,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为村里添致富项目,让村民有稳定的增收渠道。靠着争取到的400多万元各级补助资金,他带领庄源村建起了农副产品销售中心和兰花养植基地,又引进了屋顶光伏项目。而即将实施的小蚕培育项目,也将持续为集体经济的创收锦上添花。 精神富有同样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内核。萧山区派驻建德市李家镇石鼓村的陈泓斌,“走村”时了解到200多名留守儿童的教育难问题,向上争取了3万元的读书专款和400余册图书,并联合李家初中,推出“墨香一平米”计划,补足了共同富裕的精神“缺口”。 好干部到一线去 好干部从一线来 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乡村是锤炼干部的“大熔炉”,培养干部的“大课堂”,造就干部的“大赛场”。纵观选派的驻村指导干部,年轻、高学历、不乏涉农经验是他们的共性。 今年派驻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的骆双才,作为年轻驻村干部代表,表示将用心、用情、用力,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投入到驻村工作中,在下姜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努力浇灌青春的新苗。 同样满怀热忱的还有转塘街道长埭村的新任第一书记王正。他也是西湖区引进的一名博士人才,锚定品牌建设和数字治理,他做好了准备要在“未来乡村”建设舞台上大显身手。 好干部到一线去,也从一线来。他们下乡历练,往往善于发掘乡村的无限潜力,又带着田间地头的“无字书”从基层返航。对于他们来说,来自乡村的基层经验将为他们成长赋能。 下好一盘棋,合力开新局;打好党建牌,共奔富裕路;当好“穿线人”,才能走进门……多年来,驻村干部们以他乡为家,落地了一批农村发展项目,回应了一批群众实事难事,收获了无数实践经验。 未来,杭州还将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增进提质扩面、发扬组团帮促,加强和改进驻村第一书记和农村工作指导员选派工作,为高水平推进乡村振兴、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