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富之路,行稳致远。 今年,中央确定浙江为共同富裕示范区,西湖区作为经济强区、文化名区、生态美区和创新引领区,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呼声、更好顺应美好生活需要,积极描绘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绚丽图景。 这是一幅势能强劲、活力迸发的创新图景—— 金秋十月,西湖大学云谷校区正式启用,西湖大学城从概念走向现实,将承接西湖大学科研成果转化,有效助推“北强”战略重点平台的全面提升。 这是一幅优质普惠、充满温情的幸福图景—— 18个民生综合体遍布11个镇街,老百姓走进一栋楼,就能享受到养老、文体、教育等全链条式的民生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这是一幅高效协同、可感可知的智治图景—— “西湖码”4月26日正式上线,实现“一码即办”“一码即达”,串联起了西湖区不同部门的行政资源,汇聚起了帮老百姓解决难题的强大合力。 西湖区正以奋进者姿态、创造性张力、“施工队”精神,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笃定前行,不断擦亮共同富裕的“幸福成色”,全力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首善之区。 高校经济 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是探寻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作为全市乃至全省高校资源最集中的区域之一,西湖区按下了发展高校经济的“快进键”,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10月23日,西湖大学云谷校区一二期正式启用。作为西湖大学的主校区,这里有42座建筑、建筑面积45.7万平方米,将逐步部署生命科学、理学、工学等领域的近300个独立实验室,集聚一大批顶尖创新人才。 目前,在西湖大学科技园云栖基地内,已经汇集了西湖生物医药、西湖未来智造、西湖制药、西湖欧米生物、西湖维泰、西湖迷微生物等十几家企业,它们都来自西湖大学的科研成果转化,仅西湖生物医药一家公司的估值就已超过十亿元。 这样的产学研转化机制将在约17.17平方公里的西湖大学城进一步落地。西湖大学城将建设西湖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及生物医药产业园,承接西湖大学科研成果转化,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主导产业,打造“教育、科研、产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新型城市空间。 今年以来,西湖区已多次擦出“区校联姻”的双赢火花。 4月30日,“文一路科创大道”中轴线上,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杭电)老校区“焕新”复出,杭电数字经济创新科技园正式开园,已引进28个优质项目落地。 它的近邻,位于文二路125号的浙江师范大学杭州校区,去年底打造了浙师大智慧儿童教育创新创业园,同样成为推进学前教育多领域融合发展的产学研平台。 据统计,一年多来,西湖区已引进高校系企业318家,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194个,实现技术交易总额256亿元;推进高校经济平台载体项目43个,探索出了“资产盘活+资源协同”“技术领衔+市场驱动”“区校共建+产城共融”“多元服务+创新载体”等多种合作模式。 下一步,西湖区将继续把握“数字科创引领地”的发展定位,锚定“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首善之区”的奋斗目标,用高校经济的建设成果全力描绘西湖高质量发展的美丽图景。 民生综合体 共同富裕“民生之治”的新样本 公共服务是人民群众对共同富裕感受最直接、需求最迫切的领域。 西湖区主动聚焦民生需求,汇聚24个部门力量和各镇街资源,合力打造集教育、养老、文化、健康、便民等服务需求于一体的民生综合体。 藏书2万册的书房,十块钱可以吃饱吃好的餐厅,各种器材的健身房,这是三墩镇民生综合体的“流量担当”。 “我经常来这里参加活动,身体锻炼好了,心情也很好。楼下餐厅对我们老年人有优惠,比自己烧饭还省。”在5楼健身房,叶阿姨拿着乒乓球拍,笑容满面。 依托历史悠久、环境优美的弥陀寺文化公园,北山街道和晓风书屋、红旗出版社共建城市书房——明远书院,打造了一个书香飘溢的民生综合体。“这是红旗书屋区域,主要展示红色书籍,旁边是晓莲书屋,历史书籍偏多。这些书桌都可以自由拼接,适合搞一些阅读沙龙,还有咖啡、茶水、文创产品,让读者能有舒适的读书体验。”北山街道负责人说。 此外,西溪街道与省委党校深度合作,共建共享2000平方米空间,打造各类社区工作室,增强了辖区单位与社区、居民之间的黏合度;翠苑街道在综合体服务时间上创新探索,借用智能物联技术开设了24小时无人超市、24小时西湖书房,实现民生空间不间断服务;留下街道民生综合体整体建筑风格和导视系统彰显历史文化特点,并以东岳社区“乡贤”文化引领居民精神文明生活,更好地凝聚了民心。 截至目前,西湖区建成启用18个民生综合体,实现11个镇街全覆盖;各民生综合体已累计开展各类活动1070场次,服务覆盖居民91万余人次。民生综合体项目建设成功入围全省“三为”专题实践活动最佳实践案例评选,累计获得点赞数40.8万。 西湖区还计划3年内建成56个统筹规划、布局创新、温馨开放、智慧共享的“幸福西湖民生综合体”,覆盖每个村社,奋力打造共同富裕“民生之治”的西湖样本。 西湖码 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的新利器 今年8月,西湖区开发的“西湖码”,被央视《新闻联播》栏目点赞。 “西湖码”为群众诉求和政府服务架起了互动的桥梁。居民无论是对城市管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意见和投诉,还是进行诉求表达、政策咨询,只要动动手指,就能感受到“办实事、解难题”的幸福感。 前不久,马塍路上一棵梧桐树被汽车撞倾斜。西溪街道平安指挥中心接到“西湖码”爆料后,第一时间联系了所在社区。上马塍社区相关网格员立即到达现场查看了解梧桐树、路灯受损情况,并拉起周边警戒线做好行人安全防护。同一时间,街道指挥中心通过“西湖码”平台,在线申请市政、环卫、交警联动消除安全隐患。 平台申请后的半小时内,各部门迅速来到现场。正值下班高峰期,交警指挥行人,车辆交通,避免马塍路大面积堵塞;市政、环卫出动吊机对倾斜树木、路灯杆扶正、加固,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才一会儿工夫,这棵被撞歪的树就被扶正还加固好了。”住在附近扫码反映问题的孙阿姨说,没想到“西湖码”的效率会这么高。 无疑,“西湖码”综合应用是西湖区用数字化赋能基层社会治理,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筑全域一体化智治的新模式。目前,已在“浙里办”“浙政钉”、西湖区党政机关整体智治门户上线,与市数智平台完成业务对接和数据对接,并设置“美丽西湖”微信公众号、“美丽西湖”APP等多个群众入口,同步对接区人大智联线、区政协委员通道、企业风险监测防控等应用,实现“一码秒达”,让群众、企业、基层的事“码上办”,让党委政府的政策、服务、关怀“码上达”。 自4月26日上线以来,“西湖码”日均活跃用户达430人次,月均处置事件1.3万件,事件受理率100%,按期办结率99.51%,评价满意率97.66%,受到了群众和企业的广泛欢迎和好评。“西湖码”综合应用现已获评全省数字化改革第一批“最佳应用”。 未来,“西湖码”还将进一步升级——打通事件处理的更多渠道,完善预警和研判功能,开发语音录入等功能,让群众“呼”得更方便,政府“应”得更快速,干部“为”得更扎实,形成解决老百姓所急所盼问题的长效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