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宣传网>我们的价值观
 
构建城乡垃圾分类与处置的“杭州模式”
2018-03-12 15:16

“垃圾围城”,是这几年困扰城市的难题之一。近年来,杭州紧扣“分类减量”主题,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利用和分类处置,促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为解决垃圾分类做出了诸多努力。

日前,由杭州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市委党刊《杭州》杂志社共同推出的第57期西子“我们论坛”,邀请专家学者、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乡镇街道代表,聚焦垃圾分类实践中的难点问题,为构建城乡垃圾分类与处置的“杭州模式”献计献策。

1

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切实落实垃圾“三化四分” 致力打造最美永续“城市出口”

为打造“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提升杭州市生活垃圾治理水平,杭州市环境集团公司作为杭州生活垃圾运输、处置的主要企业,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积极实施分类运输,认真做好分类处置与环境教育工作,主要工作开展如下:

一、“绿车绿桶、黄桶黄车”——打造垃圾分类运输的“杭州模式”

1. 开展清洁直运工作。为有效解决杭州生活垃圾集疏运难题,我市自2009年9月25日起开展清洁直运工作。公司在国内首次明确了“清洁直运”的概念;形成了桶车直运、车车直运、直运替代、以车代机、厢车对接5种清洁直运作业模式;实施五定五公开(定点、定时、定次、定类、定向,公开垃圾桶数量、公开收集清运时间、公开日清运频次、公开投诉电话、公开责任人)服务监管模式。当前,杭州市的垃圾终端清运系统无论在车辆外观、车辆设备先进性、标准化分类清运均已经走在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前列。

2. 分类运输的创新。当前国内各大城市在落实分类运输时都遇到了可能被市民认为是“混收混运”的难题,去年4月,公司联合杭州市城管委按照“按类收集、按色收运、专车专运”原则,在国内率先推出了以“绿车绿桶、黄桶黄车”为标志的杭州标准化分类清运体系,从而提高杭州垃圾分类运输的视觉识别度,方便市民对公司垃圾分类清运工作实施监督。近期,又全面升级垃圾车GPS及视频监控信息化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管控能力。截至目前,市环境集团现有分类垃圾清运专线164条,其中厨余(厨房)垃圾清运专线65条,其他垃圾清运专线71条,餐厨垃圾清运专线28条。

二、垃圾围城,文化解围——做好垃圾分类宣传工作

垃圾围城,文化解围。一是外延扩张“跟着垃圾去旅游”环境教育旅游线。2011年4月推出了中国首条生活垃圾处理“集、疏、运、填、复、用、观”环境教育旅游线——跟着垃圾去旅游,让市民亲身感受我们日常生活垃圾从前端收集、清洁直运到垃圾分类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整个流程,至今共接待社会各界人士逾20万人。二是做深内涵用“垃圾与文化”推动市民心灵减量。“垃圾围城”是个社会问题,引入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治理是破解该困局的唯一途径。为此,杭州市环境集团一直致力于营造社会共治氛围,推动社会共治模式。

三、推动末端分类处置工作有效落地

分类处置暨垃圾资源化工作是整个垃圾分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为破解垃圾围城难题,推动末端分类处置工作有效落地,杭州市环境集团近年来在对国内外垃圾处理新技术进行大量调研及开展中试的基础上,实施厨余垃圾处理项目、实施餐厨垃圾处理一期项目及生活垃圾机械生物消融技术(EMBT)中试项目,一直在不断探索“新答案”与“新路径”。

实践样本

2

湖滨街道:

深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实践与思考

湖滨街道地处杭州市中心城区,根据“三化四分”的垃圾分类要求,开展这项工作已经7年多时间。2010年在全国首推垃圾分类“实名制”,获得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志批示。湖滨街道辖区面积1.6k㎡,“大湖滨商圈”年客流量达5000万人次,地铁龙翔桥站日吞吐量最高达22万人次,西湖音乐喷泉仅“双节”期间就接待游客176万余人次,是杭州人流最密集、经济最繁华的区域之一。街道日产生垃圾量平均130吨,其中生活垃圾100吨(商户66吨,小区32吨,街巷2吨),餐厨垃圾29吨(企业单位25吨,居民区4吨),大件垃圾1吨。在这样的区域条件下,街道紧扣区域特征,坚持“家庭起步、楼道巩固、商圈共促、智慧物联”的模式,探索了城市智慧化生活垃圾分类的湖滨模式。

湖滨街道生活垃圾分类的主要做法:

1、“实名制”确保追溯到户。巩固深化以“八个一”即“一户实名、一袋分类、一人兼管、一册登记、一日三投、一栏公示、一纸提示、一月评比”为主要内容的垃圾分类“实名制”传统。在“实名制”运作八年后,加强技术创新,依托云服务平台实现“一户一码”,通过扫码确定每一袋垃圾源头。

2、“全链式”数据分析管理。运用“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建立了垃圾分类智慧管理平台。将智能垃圾袋发放机、智能垃圾分类箱、智能垃圾分类可回收箱等硬件设备和云服务平台、手机APP有机融合,根据分类对象建立“居民小区、餐饮等食品经营企业、公共机构”等板块,实时动态监控重点小区、重点路段垃圾分类投放情况,通过对全域垃圾分类投放、回收、集运的信息化监管与大数据分析预测,制定合理方案,调配人力物力。

3、“积分制”强化分类习惯。组建垃圾分类专管员队伍,检查分类投放质量并将数据上传到智能管理平台,予以相应积分,定期进行统计评比。针对老小区“熟人社会”的特征,实行垃圾分类“楼道责任制”,评选垃圾分类楼道“红黑榜”,“红榜”楼道内全部家庭实施准物业费或卫生费打折,依靠舆论力量倒逼居民自觉分类。

垃圾分类工作实践中,仍然存在短板:一是垃圾分类工作仍主要依靠道德约束,激励制约政策难落地,仅靠呼吁成效有限;二是城市主体复杂,之前重点在抓居民生活小区,而楼宇、市场、公共机构等仍有空白,宣传普及任重道远;三是对垃圾分类的管理信息碎片化,未形成完整的链条并实现数据的共享和研判。

实践样本

3

建德市: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实行“积分超市”做法

2014年5月,建德市着手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经过几年工作探索,形成有建德地方特色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模式,2017年2月,被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协调小组办公室授予浙江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优胜县市称号。截至目前,全市16个乡镇街道累计建成垃圾资源化处理站27座、村集中投放点1974个、可移动大垃圾桶16651只,户用分类垃圾桶160548只,垃圾分类处理智慧化管理平台1座、垃圾分类积分兑换超市78家,今年分出可回收垃圾497吨、可腐烂垃圾1768吨,生产出有机肥263吨。农村生活垃圾转变为“户分类投放、村分类收集、镇分类运输、市(镇、村)分类处理”的新型垃圾分类处理机制。

以杨村桥镇为例。该村实行“积分超市”做法:农户按积分奖励分类投放、村督导员分类指导收集、镇外包分类清运处理、全过程奖惩考核相结合。

一是党员干部联动,注意工作实效。选拔认真负责的党员作为垃圾分类督导员,每村督导员名单上墙。早上6-8点(按季节调整),垃圾分类督导员按时到岗到位,对前来投放垃圾的村民做现场讲解并现场打分;村设立积分兑换超市,每月兑换一次,农户可根据积分多少在兑换超市选择自家所需积分等价物品。

二是做好分类投放,坚持分类清运。垃圾运输机制按不同处理方式制定,不可回收垃圾的运输处理,其他垃圾进中转站统一运往填埋场处理;厨余垃圾由镇按区域统一配备人员和车辆,以桶换桶清运方式单独运输送至垃圾资源化处理站处理,可回收垃圾立足保洁员联系废品收购点自行处理,作为保洁员的福利,有毒有害垃圾由镇统一回收。

三是加大和强化奖励机制,培养群众自觉。采用积分兑换制度,计划短期内转变居民垃圾投放思想观念。物品的资金主要以镇补助为主,全年补助给各村达到76万余元。同时,为鼓励先进,奖励各村每月分类积分前6名的农户。每月明查暗访,每季度进行一次大的检查评比,实行百分制考核。对于落后村则责令进行整改,并实行村主要领导约谈制,年底适当扣除环境卫生补助资金。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 编辑:吴阳杰
 
动态信息 更多 >
· “科学家”进企业推进数字化 杭州首批50名企业科技特派员上岗
· 从一场大赛看杭州“兵字号”迸发的新活力
· 精准帮扶显成效 “结伴共富·三名结对” 交出年度“成绩单”
· 杭州开出首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电子票据 村级财务票据跨入数字化时代
· 杭州11条道路17日开通 涉及上城、拱墅、西湖、滨江
· 跨境 从杭州服务全球 全国2/3跨境零售出口平台在杭州
· 杭州发布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
· 3项实践案例入选全省最佳 见证杭州“地瓜经济”提能升级脚步
· 大学毕业生 这份杭州医保“攻略”请收好
· 叶诗文陈雨菲领衔!12名杭州健儿出征巴黎奥运会
到杭州的“海边” 看一场绝美日出
杭州大会展中心正式启用 首批开幕4 ...
西湖荷花再夺桂冠 共获8项荣誉
版权所有 2006 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CopyRight © www.hzxcw.gov.cn  建议浏览分辨率1024×768 IE 6.0以上
联系电话:0571-85251618  E-mail: xcbxm@hangzhouit.gov.cn

浙ICP备07500146号-5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0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