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浙江精神 奋力践行时代使命

2019-09-10 09:41:24

改革开放精神在浙江的生动体现

谢利根

浙江精神作为浙江人民在千百年来的奋斗发展中孕育出来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浙江的生动体现。

浙江精神是浙江改革开放的内在动力。作为社会现实的产物,浙江精神不仅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本质要求,同时也体现了浙江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勇立潮头”的内在动力。

市场先发、民营先发的改革探索催生了以自强不息、勇于创新、讲求实效为导向的改革实践。自强不息,就是要求充分发挥自主意识,克服“等、靠、要”消极思想;勇于创新,就是要求人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生产出适销对路的商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讲求实效,就是要求人们从小事做起,从实事做起,讲究实际效果,不断提高生产效率。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时代要求催生了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面对全球化新挑战,面对浙江发展中的“先天不足”和“成长中的烦恼”,迫切需要提倡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心理状态和社会道德标准,呼唤以“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为内涵的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作为文化核心价值观支撑浙江在深化改革创新的实践探索中奋发图强、励精图治,激励全省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浙江精神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普遍要求。浙江文化渗透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共同价值观, 特别是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开放包容为核心的文化特质,更是成为改革开放精神的内在品质和鲜明标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浙江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共同的价值认同。改革开放40多年来,浙江发生历史性巨变的过程,就是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的过程。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始终致力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认识,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浙江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开创浙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是浙江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共同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的创新意识、主体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浪潮中不断被激发、传播。他们不断解放思想,克服种种传统观念束缚,敢于冲破体制机制束缚,先后通过改革创造了许许多多彪炳史册的“全国第一”。

开放包容、海纳百川是浙江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的共同标识。浙江文化博采众长,历史悠久的开放贸易更是培育了浙江人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开放心态。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始终坚持在开放中求发展,在开放中谋求更大的竞争优势,逐渐形成了今天以“一带一路”为统领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浙江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都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自觉。改革开放精神之所以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是因为它不仅彰显了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进程中的精神风貌,还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浙江精神作为中华地域文化的一种形态,不仅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性,也有浙江地域传统文化的特性。在浙江人民创造自己灿烂文明史的背后,始终跳动着、支撑着、推进着和引领着他们的力量,正是这种自发的浙江精神,它始终激励着浙江人民永不自满、永不停息,不断地超越自我、创业奋进。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浙江省委深刻总结经济社会发展背后的人文优势,把“自发的、不系统的、不定型的社会文化心理”提炼为体系化、系统化、逻辑化的浙江精神,并与时俱进加以丰富和发展,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全国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样本和思想灵感,进而丰富了改革开放精神的内涵。

【作者为省社科联副主席】

浙江精神的人格表征与时代传承

代玉启

2018年底党中央、国务院表彰的100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名单,有15位浙江籍人士入选。这不仅是对15位改革先锋的褒奖,更是对浙江精神的肯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分析浙江籍改革先锋与浙江精神的内在契合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弘扬和发展浙江精神,谱写浙江发展的新篇章。

来自各行各业的浙江籍改革先锋勇立潮头、锐意改革、敢于探索,展现了蓬勃向上的精神气象,是浙江出彩的“精神名片”。他们敢于冲破权威和传统观念的束缚,不断思考新维度新理念新战略,实现各个层面的创新。他们的人生历程离不开开拓进取的意志力支撑。无论身处何方、从事什么行业,家国情怀始终扎根于他们心中,指引他们坚定前行。他们秉承求真务实的理念,用实践点燃奋斗的梦想,取得了突出成绩。

浙江精神是根植于浙江大地、反映全省人民意愿、激励全省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浙江人民代代相传的精神基因。浙江籍改革先锋将自己的理想寓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自身价值的实现,成为弘扬浙江精神的杰出代表。源远流长的浙江精神,始终流淌在浙江人民的血脉里,构成了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出生于浙江的改革先锋继承了浙江文化传统中的优秀因子,如经世致用、义利并举的理性精神,与时俱进、通变智巧的思变精神等。这些文化传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浙江人民。无论是企业家、科学家还是基层改革者,都紧跟时代、抢占先机,在各自领域坚持不懈地进行探索和变革。

站在新的起点上,如何进一步弘扬浙江精神?这需要找准着力点,发挥多方合力,共同熔铸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

一方面,找准行政推动与基层自治的平衡点,从政策倾斜、资金扶持等方面充分激发民间活力,做好各项保障工作,形成“浙江故事—中国方案”的良性发展模式,为国家发展提供浙江方案。另一方面,要注意处理好两对关系。一是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的关系。各级党委应立足浙江发展实际,以解决当前面临的难题为首要目标,及时解疑释惑、保驾护航,丰富浙江精神的时代内涵。与此同时,还要自觉认识到浙江精神对浙江实践的激发带动效应,常态化地进行浙江精神的研讨、宣传、践行,推动浙江改革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二是浙江精神与中国精神的关系。浙江精神是中国精神的区域化呈现。应将区域性和整体性统一起来,既保持浙江精神的鲜明特色,又要对浙江精神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浙江精神不断融入中国精神的洪流之中。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浙江随国家一起发生了历史性变革。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每位浙江人都应该感到自豪,都是伟大历史的参与者、创造者、见证者。源远流长的浙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大精深的浙江文化精神,是浙江人永不褪色的“精神名片”。广大浙江人民应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秉承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涵养拼搏奋斗的实践精神,向以改革先锋为代表的优秀人物看齐,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寓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

【作者为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

浙学传统与浙江精神

陈寿灿

浙江精神的形成,我们可以从浙江实践与浙学传统、浙江文化史乃至中华民族文化史等角度加以阐发。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省先后总结出“四千精神”“新四千精神”等,这些研究阐明了文化与经济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也进一步确立了从浙江精神这一角度探究当代浙江发展的文化路径。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发表署名文章,用十二个字——“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概括了浙江精神,并把浙江精神解读为支撑、推动、引领浙江人民创造自己灿烂文明的文化力量。

浙江精神是浙学传统化育的文化成果。浙江有着7000年文化史,历来享有“人文渊薮”之美誉。浙江先民先后创造了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古越文化。自东汉经魏晋南北朝,浙江的学术与文化发展虽不如中原一带,但其自身仍有较大发展和传播,出现了王充等一些著名的思想家,王充“疾虚妄”的批判精神成为后世浙江学人内省的重要思想资源。南宋以降,出现了以叶适、陈亮和吕祖谦为代表的浙东学派,以王阳明为首的姚江学派,以刘宗周为首的蕺山学派,以及以黄宗羲、全祖望等为代表的清代浙东学派等。王充以降,浙江学术界虽然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学术流派,但却始终秉承了批判精神、包容和合、关注现实的优良传统。浙学的批判精神形塑了浙江人求真、创新的文化气质,从而成就了浙江人在近代以来的中国思想启蒙、社会革命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文明风貌。浙学发展过程最为充分地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包容和合取向,这种文化氛围成就了浙江人包容、和合的文化品格。关注现实是浙学的又一个优良传统,从王充的“疾虚妄”到永嘉事功学说,再到明清两代的浙东史学,关注现实一直是浙学的最基本取向。浙东史学所秉承的亦是这一传统,其研究关注现实的路径是:一方面,浙东史学的研究特别强调乡土文化的文脉传承,强化了传统在现实中的流传;另一方面,浙东史学注重外王经世事实的实际开辟,以图从历史事迹的演变中寻求现实困境的可能出路。浙学的这种传统在其自身的发展中也得到了不断的强化,最终汇聚成为激发浙江“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之精粹的源头活水,也直接形塑了浙江精神,为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

浙江精神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具有高度的内生性统一。浙江精神虽然是一个有其明确地域性指向的概念,但在其自身的成长中,得益于宋室南迁、中华文脉南移的历史机遇,浙学与浙江精神及其发展和中华民族传统之间有着超乎寻常的高度一致性。随着宋室南迁,北方各世家大族、学术大儒也多有南迁者,曾经的学术中心——中原一带在中华民族的文化版图的地位迅速下降,江浙地带迅速崛起为当时中华民族文化的中心。先秦及至两汉的经典儒学在经历了隋唐以来佛教的冲击之后,一分为三,程朱理学、陆氏心学、金华婺学,又在儒释道的融合中走向阳明心学以及明清之际的浙东史学。在这一文脉中成长起来的就不仅是浙江人民的人格气质与价值取向,而且代表中华民族文化在浙江的生动体现。当阳明学成长为中国传统文化最后的原创性高峰,以及明清浙学成长为近代中国思想启蒙的先声之时,浙学传统也同时为近代以来中国革命提供具有活力的文化力量。对于浙江人来说,这是一种无上的荣光,也意味着光荣的文化使命。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已充分表明,浙江人民没有辜负这一文化的荣光与使命:新中国成立70年来,浙江精神引领浙江人民率先进行市场取向的改革,培育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市场主体,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成为能动的经济创造力;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全面进步,成为巨大的社会凝聚力;极大地促进了浙江的法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核心的文化竞争力。在新时代,浙江精神将继续为浙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全面实现“两个高水平”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作者为浙江工商大学校长】

红船精神与浙江精神的一致性

彭冰冰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集中体现,它展现了早期共产党人在建党实践中以及建党初期从事革命活动时的崇高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是浙江人民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价值取向,反映了浙江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精神风貌。红船精神与浙江精神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创新和实干是红船精神、浙江精神的要义。自古以来,浙江人民思想解放、敢于创新。王充、沈括、王阳明、黄宗羲、龚自珍等思想家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求真务实是浙江传统文化的另一突出特征。创新和实干已经融入浙江人民的血脉,铸就了浙江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地的崇高荣誉。

民营经济是浙江的一张亮丽名片,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浙江企业,数量已经连续21年位列全国首位。在反映老百姓富裕程度最关键的指标——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浙江多年名列第三,仅次于上海和北京。更难能可贵的是,浙江是全国发展最为均衡的省份。当前,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推动“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努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全面推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这些举措,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浙江人民创新和实干的文化传承。

红船精神与浙江精神的提炼,是中国共产党人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习近平同志历来重视文化的力量,在浙江工作期间撰写的评论集《之江新语》中,“文化”一词出现了160多次,提出了“文化是灵魂”“文化育和谐”等科学论断。他强调,提炼红船精神要有全局眼光和战略思维,要放到全国大背景中去思考、去研究、去把握。他亲自倡导开展“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大讨论,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深层原因,就在于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传统与当今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如今,红船精神与浙江精神已经显现出文化的巨大力量,不断激励着浙江人民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劈波前行。

红船精神与浙江精神的提炼,形式上是总结历史经验,本质上是为了开拓未来,反映了习近平同志对浙江如何续写辉煌,对整个中华民族如何实现伟大复兴的深邃思索。在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发挥好红船精神与浙江精神的凝聚力,把情感和意志融合起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把个人力量与集体力量结合起来,形成强大的实践合力。我们要继续发挥红船精神与浙江精神的推动力,大力弘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继续解放思想,不断拓宽发展思路,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我们要继续发挥红船精神与浙江精神的引领力,借助文化的力量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红船是中国共产党的根脉。中国共产党人从这里起航,从这里走向全国,从这里走向辉煌。“数往知来”,红船精神的提炼展现了习近平同志深刻的历史思维,体现的是他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一问题的深刻思索。浙江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浙江精神的提炼不仅仅是习近平同志对浙江人民的赞许,更突出地反映出习近平同志破旧立新、敢为人先的实践勇气。红船精神与浙江精神的内在一致性,必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提供澎湃动力!

【作者为嘉兴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 编辑:王洁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