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宣传网>动态信息
 
“双西”且留下
2020-11-13 10:12

凝结着世代匠心、浸透着江南韵味的西湖和西溪,是生在杭州、游在杭州的人的美好回忆,也是杭州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标识。

对于“双西”,古有“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的慨叹,和“西溪且留下”的不舍之情;今有加快实现“双西合璧、精彩蝶变”,成为人人向往的诗和远方的目标。

从城市公园向公园城市转变,力争成为最强功能、最靓名片、最美窗口的“双西”,将如何还湖于民、还园于民、还景于民?提升“双西”服务水平是一大关键。围绕这一主题,市委改革办主办的“民意直通车”开进“双西”,邀请有关部门和专家们,一起为景区服务提升和“一体化”推进出谋划策。

“双西”的高度:

杭州在城市竞争中的独特优势

“西湖西溪就是杭州的招牌——西湖是杭州天堂的眉和目,西溪是杭州的肾和肺。”杭州师范大学区域文化与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周少雄回忆起了很多年前的一幕——当时杭州遭遇台风,西湖的水离地面只有“一巴掌”,“如果那时西湖水真溢出来了,我想全世界都会知道这事。换句话说,西湖西溪的影响力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杭州这座城市的影响力。”

今年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西溪湿地考察时曾说,“要把保护好西湖和西溪湿地作为杭州城市发展和治理的鲜明导向,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方面创造更多经验……”总书记提出的“鲜明导向”这个词,是对杭州的一种嘱托,一种要求。换句话说,在杭州的城市发展和治理中,必须坚持保护西湖西溪,做好了,在全国都有示范意义。

如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非常迅猛,城市之间的竞争很激烈,在这个大背景下,杭州的优势究竟是什么?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推进“双西一体化”一定是要点重点。

“双西”的靓度:

“智慧化就是要给百姓更多选择”

去年的清明节和“五一”小长假,西溪湿地的“未来景区”设置让游客们眼前一亮:入园、存包、支付等一系列操作,仅凭一张脸就能完成;今年疫情期间,西湖、西溪均推出线上预约制,实时控制游客量,确保游客安全……作为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杭州,大数据的赋能,让“双西”之游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用智慧的想法和智慧思维去做服务,这是智慧旅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旅游学院原院长、浙江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梁雪松举例说,就如淡旺季,就有两个概念——一个是春夏秋冬,一个是早中晚。其中的调节不光是四季的协调,还有一天24小时的协调。

“智慧化就是要给老百姓提供更多选择。”市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汤海孺认为,旅游如果没有预约制,会很混乱。通过分析景区不同景点情况,让游客更好地安排时间,这才能更好提升旅游体验。因此他认为,在预约制上,“双西”应进一步加强工作。

“服务要共推,品牌需要共生。”市旅游经济实验室大数据科科长周围对预约制工作的开展也有看法,“例如西溪预约满了,可以向西溪周边10公里的区域发短信,告诉大家今天西溪已满,建议另选时机出行。”事实上,这个机制已在今年“五一”小长假部分试行,效果非常好。

简单一条短信,背后寓意深刻。“这样的短信,全国其他城市几乎没有。此前,旅游部门永远发与旅游相关的短信,城管也只管自己。而城市大脑打造的数字化服务,推送给游客的信息则是集纳了各个部门的信息,为游客的整体需求服务,这就是服务共推。”

同时,他还提到了数字文旅卡的概念。“在老百姓的传统概念里,西湖就是西湖,西溪就是西溪,要一体化,产品是个很好的载体。”周围说,做这张卡的目的,就是为了建立“双西”的用户体系,打造一个可持续的消费支撑的平台。

“双西”的温度:

做好“少数人”的服务

走向美好生活,城市的温度很重要。提升杭州美誉度不在于建设几个地标建筑,更是在于人文关怀。“双西”景区在城市的温度上做好文章,就能大大提升杭州的美誉度。

“杭州之所以给大家很好的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杭州在提升人文情怀上面做了很好的工作。”汤海孺谈起自己的经历,“我去过很多地方,他们都会跟我说,你们杭州有一条做得很好,就是车让行人。”

那么,“温度”这篇文章到底该怎么做?

能为那些被忽略的人和事做点什么的城市,是最有温度的。梁雪松接过话题,也谈起自己的经历:“我特别有感触,前段时间去常州火车站。一下火车站看到一个提示,上面写着:无智能手机和无手机的人请走该通道。我就跟着这个通道过去看看,发现没有这两样东西的人,在此通道就用身份证刷绿码,这让我觉得常州很温暖——在智能手机如此普遍的情况下,做好‘少数人’的服务。”

梁雪松提出,被忽略的人中,除了残疾人、老年人之外,还有就是外国人。外国人来到杭州,如何用手机刷共享单车?如何让他们“一码通”?这些都需要考虑。他还特别提到如AED除颤设施等,这些设施布满到公共场所,才能让人真正感受到舒心、安全的国际化环境。

此外,“民意直通车”在征集意见时,还有市民提出:一些鹅卵石的道路导致婴儿车推行不便、残疾车进不来;数字化服务对老年人不友好……

游客、管理者、市民,是新的驱动关系,这些关系不是“零和”而是共享。“双西”是杭州的“双西”,也是世界的“双西”。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郑晖 葛玲燕 编辑:吴阳杰
 
动态信息 更多 >
· 杭州国际友谊联盟和国际人才俱乐部揭牌
· 杭州·阿克苏美容美发职业技能培训开班
· 打造“家门口”幸福养老 杭州亮出任务清单
· 全省绿道网建设工作现场会召开
· 高品质步行街建设按下“快进键”
· 中央退役军人事务工作 第三督查组来杭开展督查
· “双西”治堵:破题“幸福的烦恼”
· “公述民评”第二场聚焦社区治理
· 土地要素保障“一股绳” 群众办事“一扇门”
· 你好,新“老字号”!
稻花香 抢收忙
运河古邑 活力城北
西湖秋韵
版权所有 2006 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CopyRight © www.hzxcw.gov.cn  建议浏览分辨率1024×768 IE 6.0以上
联系电话:0571-85251618  E-mail: xcbxm@hangzhouit.gov.cn

浙ICP备07500146号-5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0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