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宣传网>动态信息
 
比学赶超振奋昂扬斗志 用心用情办好利民之事
2020-11-27 10:31

图为智慧树作坊里,孩子们在制作糕点。记者 李忠 摄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比学赶超,奋楫者先。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遭逢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剧烈冲击之时,办好民生实事、兜牢民生底线,意义尤为重大。

时至岁末,年度民生实事项目渐近“交卷”之时。能否保质保量、不折不扣交出一张高分答卷,万千市民翘首以待。

在冲刺收官的关键时刻,举行全市民生实事比学赶超活动,更显适逢其时。25日至26日,市领导带队分四组,考察了各地各部门推进民生实事项目的进展、亮点和成效。

在比学赶超中振奋昂扬向上的斗志,在互学互鉴中激励为民办实事的作为,杭州幸福示范标杆城市的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顺民意

提供老少咸宜新服务

老有颐养,幼有善育,是人民群众发自心底的企盼。通过办好民生实事,杭州的老人与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了更加健全完善的养老、托幼服务。

雨后春笋般兴起的农村小型化养老机构,正成为桐庐县一道亮丽的风景。走进桐庐县旧县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康复服务有求必应。考察组细致询问中心管理运行模式,查看入住老人们的生活起居情况。据悉,该中心是桐庐创新“家院一体”养老模式的代表之一,除院内老人全托护理外,功能还辐射到了周边老人,如提供助浴、助餐、助洁、家庭支持等服务。“养老是民生之依。”考察组表示,要加大信息技术应用,持续改善服务体验,努力形成可推广可复制可持续的模式和经验,让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在拱墅区和睦街道,宝爸宝妈不用再担心出门上班后,小伢儿没人照看。街道根据辖区婴幼儿的分布以及照护服务需求,与杭州日报华媒控股集团联合举办了区内首个普惠性托育园所——“阳光小伢儿”托育中心。考察组走进托育中心,只见原来的社区闲置用房被改造成了窗明几净的活动室,十多个孩子在专业老师的陪护下愉快玩耍。该中心是中计协全国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创新项目,致力于打造老百姓身边托得起的高品质托育服务机构,让孩子们幼有所托、快乐成长。伴随着托育中心的建设投用,以及和睦社区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这里呈现出“宜居宜养,幸福和睦”的社区生活图景。

解民忧

营造职住平衡新空间

“有工作、没生活,有房子、没乐子”,这是困扰不少新都市人的烦心事,也直接影响到他们对一座城市的归属感。一批民生实事项目的顺利推进,豁然打开了职住平衡的新空间,让舒心工作、诗意栖居不再是一道二择其一的“单选题”。

大大的落地玻璃窗旁,一排排整齐的木质书架,淡灰色的墙饰、白色桌椅、棉麻布艺沙发和暖暖的灯光……在西湖区文新街道阳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阳光新书房内,周围的居民正在怡然自得地翻阅各类图书。阳光新书房是文新街道与喜马拉雅联合打造的新时代有声图书吧,总面积300余平方米,集图书借阅、电子阅读、录音朗读、文创展示、文化活动等多种功能为一体。“这里还可以免费‘听书’,有时听到一半,有事情要先回去,我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边走边用手机听。”在图书馆内看书的王大伯乐呵呵地告诉考察组。

在上城区智慧树残疾人之家,咖啡师、甜点师、售货员等工作,都由一群特殊的孩子来担任。“我们像培养职业人一样培养我们的孩子。”杭州市杨绫子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智慧树致力于帮助心智障碍残疾人实现支持性就业和职业康复,让他们掌握职业技能、沟通技巧,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环境和城市生活。2019年以来,智慧树残疾人之家在硬件改造、康复治疗和职业康复等方面全面提升,经过市残联相关专家和第三方人员的评估,已经基本达到五星级残疾人之家的标准。

暖民心

描画城乡一体新图景

把一件件民生实事办实办好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过程。无论城市乡村,当洋溢着幸福感、获得感的笑容浮现在老百姓的脸上,一切付出都是值得。

美丽的新农村应该是什么景象?走进萧山区所前镇三泉王村或许可以找到答案。村庄三面环山,山溪越村而下,干净、整洁、别致,可谓处处都是景致,跃然眼前的美景让考察组称赞不已。三泉王村不仅自然景观优美,而且历史文化悠久。如今,随着文化礼堂投入使用,乡村文化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文化礼堂通过文化管家驻堂,采用‘菜单式+个性化’模式,精准对接群众文化需求,输送各类专业培训和讲座,大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泉王村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从路窄弯多、通行不便的“穿山公路”到平坦开阔、美景绵延的康庄大道,枫常公路改建工程切切实实改变了沿线百姓的生活。考察组走在公路上,一路听汇报、看变化:“要想富,先修路。一条农村公路,连接的是乡村与城市,打通的却是贫瘠与富足、困顿与希望。”改建后的枫常公路,正在给沿线诸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公路将沿线的村庄、果园、景点、民宿串珠成链,打通美丽经济走廊,推动全域旅游,吸引了游客,更带动了农民增收。比如依托项目建设,实践“闲置资产”增收,实现集体经营性创收210余万元;实行“项目+培训”家门口就业新模式,就地劳务用工1200余人,农民增收2600余万元。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首席记者 齐航 赵芳洲 记者 何去非 郭燕 编辑:吴阳杰
 
动态信息 更多 >
· 决胜“蓝天保卫战”: 给群众满满的“蓝天白云”获得感
· 畅通绿水青山 带来金山银山
· 杭州以更优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更大活力
· 杭州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改造三年行动圆满收官
· 杭州2020年“美好家园” 住宅小区名单出炉
· “扩内需 促消费”听听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怎么说
· 做强做优国有企业 不断增强国企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 我市全力推进“线上行政服务中心”建设
· “我的战疫故事”先进事迹巡回报告杭州专场举行
· “公述民评”第四场聚焦环境整治
最是银杏不误秋
生态南湖 候鸟天堂
杭州文创矩阵亮相第三届长三角文博会 ...
版权所有 2006 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CopyRight © www.hzxcw.gov.cn  建议浏览分辨率1024×768 IE 6.0以上
联系电话:0571-85251618  E-mail: xcbxm@hangzhouit.gov.cn

浙ICP备07500146号-5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0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