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宣传网>动态信息
 
以时代楷模的力量鼓舞人心——《苗疆的早晨》广播剧创作纪实
2020-12-30 10:50

“人类道德的基点是爱心与责任感”,这是“时代楷模”陈立群常对师生们说的一句话。从杭州学军中学校长岗位退休后,他投身教育扶贫事业,远赴贵州省黔东南贫困地区,担任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支教5年,他培养出一支优秀教师队伍,使学校办学质量大幅跃升,筑起了教育扶贫的希望之路。

陈立群是一个怎样的人?时代楷模又是什么?是什么让陈立群扎根苗乡、主动延长支教时间?由浙江广播电视集团、贵州广播电视台、杭州日报报业集团联合出品的广播剧《苗疆的早晨》剧组,带着这样的问题开始了创作之路。而作为本剧的编剧,记者也有幸参与了创作的全过程。

遴选打动人心的素材

故事好编,细节难找。

2020年5月,创作团队在前期二十多万字素材资料的基础上,奔赴台江采风。

“我们在台江民中看到曾经苍蝇飞舞的食堂,教室改造的宿舍,几块木板遮挡的卫生间,时常断水断电的场景,已经荡然无存,我们看到的是井然有序和欣欣向荣。”《苗疆的早晨》导演孙越说,作为一名教育的燃灯者,陈立群校长是时代的一束高光。

“君看萧萧只数叶,满堂风雨不胜寒”。一叶可知秋,创作的品质,要基于每一个细节的精致。在陈立群走过的家访路上,创作团队体验了崇山峻岭、万丈悬崖,车换船、行路难,记录下山路上每一个急转弯的惊险,苗寨里桌子上留守学生一碗辣子冷饭,不识字的母亲倒贴的奖状,一本《我一定要上大学》的书放在破烂的桌子上的那抹亮光。真正走进、贴近、深入了,就捕捉到了语言、场景和个体的温度,从而遴选出打动人心的细节。

“陈立群是不忘初心的典范,是实现中国梦的力行者。选取这样一位英模人物作为剧本的主人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执行副会长高坦说,剧本收集的丰富的素材抓住了陈校长改变学校面貌的几个关键环节,情节生动,人物性格鲜明,语言具有地方特色。

爱有许多种 大爱最令人动容

2020年7月,本剧艺术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导演蔡淑文,上海电影制片厂著名拟音师苏东生,中国戏曲学院教授、作曲家于祥国等一行17人的创作团队,又一次来到台江。

“爱有许多种,大爱最令人动容。”蔡淑文说,在采风中,她看到了操场上奔跑的孩子,看到了苗族孩子欢快的歌舞,听到了校园里他们琅琅书声。台江民中的学生感受到了陈校长的爱,也就学会了表达爱。因为有了爱,这些大山的孩子,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就能体察八百里加急、家书抵万金的路有多远、水有多长,体察“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壮怀激烈,体察“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快乐。

“动人心者,莫乎先情”。蔡淑文对创作进行了全方位的指导。她认为,讲故事的意义不在于讲述一个生动引人的故事,而在于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好的剧本是创作者和创作对象两颗心之间的对话,有了深痛大爱,戏才会元气淋漓。

中国广播剧研究专家、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院长兼艺术学部副学部长关玲教授表示,《苗疆的早晨》题材好,教育扶贫的角度新颖,意义重大,人物形象鲜明。教育扶贫不仅仅是考上大学多挣钱,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这么浅层和表面的事,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个人、地方、国家富裕,更是一个国家文明强大的基础。

“创作中我们一直避免用悲情烘托高大、用苦难催生感动,而是注重在平淡中彰显真情。”于祥国说,他沿着陈立群校长的足迹翻山越岭、走寨访户,感受他用心用情教导台江的孩子,不计名利、不求功德、只为心愿的历程;感受他志存高远,将个人小我融入国家发展,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饱满的热情,也感受到了苗族多姿多彩的音乐文化,给创作提供了充沛源泉。

如琢如磨的“工匠精神”

如果要问《苗疆的早晨》在创作过程当中的最大特色是什么,那就是导演编剧制片同酿“一坛香”。德国著名的诗人海涅说,诗人与批评家关系是磨石和锥子的关系。这何尝又不是导演和编剧的关系呢?锥子,在磨石上才能越磨越锋利,越磨越闪亮。

“我们带着敬畏之心做这部剧,在台江、北京、杭州,三地之间进行剧本创作,从提炼主题到动作台词,从布局谋篇到锤炼文字,写下来了60多万字的原稿,来来回回修改了30多稿,对创作始终保持一种如琢如磨的‘工匠精神’。”孙越说,在创作中,大家深深地体会到了陈立群校长作为一位赤诚爱国者、一位纯粹的知识分子、一位共产党员的那颗初心,而他的这种精神在给予我们绵绵不断感动的同时,也鼓励着我们更好地创作。

中国广播剧研究专家李京盛说,《苗疆的早晨》从多个角度,用比较丰富的戏剧情节,展现出了一位校长的光辉形象:他有高尚的情操,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更有一颗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金子一般的心。此外,剧中的戏剧场景比较广阔:有家庭、学校,杭州、贵州,课内、课外,教室、学生家,教学、管理、家访,多时空的场景转换,丰富了戏剧的情节,让故事更生动。剧中还带有少数民族文化和风情的特点,也让这部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风格。

在《苗疆的早晨》剧中,广播剧的三大元素语言、音乐、音响协同发力,共同构筑戏剧空间,从听觉艺术的独特视角,凸显声音感染力与情感张力的浓度。“一个完美作品的呈现,靠的是整个剧组每个人、每个环节的尽善尽美。”孙越说,广播剧虽然只能用耳朵倾听,但人的想象是无限的。在孙越看来,广播剧的创作内容一定是创作之本。“在经历了岁月流转、技术更迭之后,真正流传下来的,还是在内容上打动人心的好作品。我们希望《苗疆的早晨》能以时代楷模的力量鼓舞人心。”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郑莉娜 编辑:吴阳杰
 
动态信息 更多 >
· 凝聚思想共识 激发奋进力量
· 西湖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首善之区
· 一张蓝图干到底 阔步迈向大都市
· 全市一盘棋 统筹加快回迁提速
· 体育之“棋”与教育之“旗”
· 杭州将立法保障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
· 英语广播节目《Hangzhou Focus》开播
· 虚心问策汲取真知灼见 实干有为展现“头雁风采”
· 大项目加快推动大城北崛起
· 第七届中华茶奥会启幕
透过镜头看小康
武林高手 湘湖论剑
“冬至日,咱也吃顿饺子”
版权所有 2006 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CopyRight © www.hzxcw.gov.cn  建议浏览分辨率1024×768 IE 6.0以上
联系电话:0571-85251618  E-mail: xcbxm@hangzhouit.gov.cn

浙ICP备07500146号-5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0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