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宣传网>对外宣传
 
来自异域的姑娘与浙江乡野间的诗
2019-03-15 08:35

出于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她来到杭州并走向乡村

唐曦兰上台唱歌。

唐曦兰正在开会。

3月9日清晨7点光景,天刚亮,下沙高教园区里,一个高个子的外国姑娘站在文泽路上,等着接她的车。

巴达列娃·阿娜斯塔西亚,1995年出生的俄罗斯姑娘,她在中国的主要身份是浙江理工大学的留学生。相对于长长的本名,她还有一个又美又好记的中文名——唐曦兰。大唐晨曦中盛开的兰花,用这个名字来形容一早就开始忙碌的她,恰如其分。

唐曦兰当天的目的地有点远,义乌、浦江。2小时后,她坐在义乌李祖村村委会办公室,吸引着乡村创客和村民的目光——24岁的外国姑娘成了他们的“乡村代言人”。

这是一次特殊的双向选择,浙江的乡村选择了她,而她也选择了扎根浙江的乡村。跨过国界,越行千里,唐曦兰为何与浙江的乡村结缘呢?

5年前只身来杭读中文系 现在会写诗知道网络词汇

唐曦兰的家乡在俄罗斯一个中部城市梁赞,距离首都莫斯科400多公里。

2013年,高中毕业后的唐曦兰独自去吉林长春学了一年汉语,随后成功收到了浙江理工大学的本科录取通知书,学的是汉语言专业。

2017年,她修满了本科学分,提前毕了业,让班里许多中国学生羡慕不已。现在她已经是一名艺术学理论专业的研二学生了。

回想起5年前的盛夏,她第一次来到杭州。航班落地在深夜,乘公交车到下沙时已近0点。她拖着大行李箱,在学校里到处找宿舍,用蹩脚的普通话问了五六个中国学生,没想到都是大一新生,最后还是打电话给一位国际处的老师,才找到了留学生宿舍楼,并且在这里一住就是5年。

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她大一开始就和中国学生一起上课,班里就她一个外国人。第一堂课,唐曦兰就接触到了中国古代文学,《诗经》《战国策》等等,感觉“特别难”。好在,她有机会与身边的中国人不断地交流,“以前在俄罗斯学中文,我都不大敢说中文,因为没人听,也没人听得懂。”

这些年,唐曦兰接触了中国古代文学、近现代文学,还爱上了写诗。千万别怀疑她的中文能力,她知道biangbiang面,会说“懵圈”,哪怕你用网络上“外国人中文考试”里最难懂的段子考她,她也照答不误。

农村闲适的生活令人难忘 她把浙江农村写进诗里

除了语言学习,她还常跟着老师去浙江的农村参观调研,武义、浦江、义乌、兰溪等很多地方。对于写诗的热情就在那么多趟乡村行后,愈发强烈,这种热情反过来又激发了她深入了解乡村的念头。

2017年6月,唐曦兰参加了第五季“海外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活动,在金华琐园村待了21天,体验乡村生活。她住在当地村民家里,吃清淡的农家菜,村里阿姨们热情款待。在村里,她和同学们都领到了课题,研究如何保护老旧古建筑,他们还帮村里做了一系列新地图,讨论怎样让村民们学会用电子商务,把农产品卖出去。

傍晚闲下来的时候,她会和同学去旁边的农村走走。夕阳下,乡间风景静美,凉风习习,她和初识的新朋友散步聊天,闲适的心境至今难忘,以至于她在《金华乡间》一诗里写到:“此处,我是客人,可是一生渴望与你重逢。”

要把中国农村打造得更国际化 就像谈恋爱需要磨合

义乌、浦江,唐曦兰不是第一次去这两个地方,但以“乡村代言人”的身份,却是第一次。

早晨9点的义乌李祖村稍显冷清,难得出了点太阳,村民在自家阳台前晒着被子,老人家坐在门前弄菜。有人看到村里来了个高个外国姑娘,转身打量。唐曦兰笑脸盈盈,走向村委会办公室。

李祖村的创客会议开了两个多小时,全是创客们创业初期最琐碎的问题——

“老是下雨,我那墙漏水导致没法开店,能不能优先安排解决下?”

“我的店刚开不久,房东一直来干扰,该怎么办?”

“大家都是作为创客来当掌柜的,都比较关心之前说起的工作室装修补贴,怎么给?”

唐曦兰想了想,悄悄说:“我很同意‘村长’的观点。在乡村里,不光是年轻人在当创客,其实村里、政府做这件事也是在创业。大家都是没做过的,就像谈恋爱需要不断磨合。”

李祖村的会议结束后,唐曦兰在村里走了走。溪水边村妇蹲在石阶上洗衣服,四五岁的孩子在明堂里跑着嬉戏。她停下来静静看着……

下午1点,唐曦兰到达浦江县新光村廿玖间里乡村旅游创客基地。这里比起李祖村,已颇具规模,被认为是当地乡创的代表。

“我做过功课,这里以前是水晶加工村,后来浙江五水共治,新光村就升级了。”她介绍道。

在廿玖间里,唐曦兰受老朋友之邀上台客串了一次驻唱歌手,唱的是中文流行歌曲,蔡健雅的《别找我麻烦》,曲调轻松欢快,她觉得有点像俄罗斯风格。

音乐响起,村民、游客们聚在一堂,掏出手机拍视频。有人低声赞叹:“这个外国美女,中文居然这么厉害!”

傍晚,她在新光村四处溜达,看明清时期留下来的古民居。几分钟前,她刚刚去体验了廿玖间里周正、周荷英兄妹工作室里的传统刻印,是《西游记》里的角色年画印,她鼓捣了半个多小时,觉得很有意思。

她边走边说自己的想法:“其实走在农村里很多人都会觉得外国人很新奇,我想在李祖或新光村做一个国际留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让外国人了解中国农民现在的生活,也让村民有机会学到更多外国文化,大家多交流合作,甚至一起开工作室,这样农村就变成国际化的地方了。”

“当然,我还需要多做一些调研。”她补充道。

巷子里摆摊的老妇给她递了一片自家烘出来的番薯糕:“美女,吃一个,很好吃的!”

从俄罗斯农村走出来 思念家乡时就写诗

村里淳朴的老人时常让唐曦兰想起自己和农村里的姥姥姥爷在一起的时光,“我听过一个说法,人到了当姥姥姥爷的年纪,会比较爱孙子孙女,而不是自己的孩子。现在想来好像真的是这样。”

小时候,唐曦兰有很长一段时间待在姥姥姥爷家里,那是距梁赞600公里左右的奔萨,平原广阔,有大片的森林。夏天,姥姥带着她去郊外森林采蘑菇和草莓,带她去河里游泳,姥爷总是深沉寡语,喜欢静静地坐着钓鱼。

“姥姥出生于1940年,她父亲和德国人打过仗。小时候她常跟我说,从前日子很苦,没有肉吃,只能每天去河边钓鱼。她还和我分享了很多她年轻时的故事,在哪里上学、工作,去过哪些地方。”她说,“姥姥就像我的好朋友,她总是跟我强调,一定要珍惜父母,不要惹他们生气,等到他们走了,你想尽孝也没机会了。”

这些话当时不觉得深刻,只身在中国多年,姥姥姥爷相继去世后,唐曦兰越来越明白它的分量。

在杭州的第三年,有一回她忽然想念家乡、亲人,便写了首诗——《今天做了一个梦》:

今天做了一个梦,

碧云美好布满山前。

我在野外慢慢悠悠,

一望无边,景色那么抢眼。

树上听到鸟鸣声,吸一口新鲜的春天。

醒来!在夜天的星海里,

看到家人脸上的笑颜。

我所深爱的故乡,

郊外极美,天空湛蓝。

故丘密林像神仙世界一般,

那些边缘无比芳香新鲜。

离了这些,我能不纪念?!

感恩此生与你同行。

无穷无尽美丽的蓝色天空,

永世留在我不负的韶华里。

父母终会老去 只想多为他们分担一些

在杭州的5年里,唐曦兰的大多数时间都在上课、看中国文学、写论文、写诗里度过。2017年,她修满了本科学分,提前毕了业,让班里许多中国学生羡慕不已。

这两年,因为朋友的推荐,唐曦兰陆续参加了很多社会活动,比如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朗读亭、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大赛,再比如电视台的节目,在网上红过一阵。她也会遇到大多数中国大学生面临的难题——生活费。

“一个月至少要一千多元,我觉得每一年生活费好像越来越高,有时候会觉得自己攒的钱还不够。”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不过本科开始,我会拿到一些奖学金,也在慢慢存钱,因为大学生也是需要出游的,对吧?”

除此之外,她也会参加一些实习,作为经济来源的一部分。之前,她在杭州市区一家教育机构做过一段时间兼职,每天至少花2小时在下沙和龙翔桥之间奔波。

即使辛苦,她也从未问爸妈要过钱。“因为在我们国家,18岁以后就是成年人了,很多事情都是自己要掌握的。”唐曦兰说,在俄罗斯她的同龄人大多数已经结婚、怀孕生子,这是普遍现象。但她准备再让自己未来的路走得稳一点,也是为父母多分担一些。

“其实我现在做一些创新创业的项目,也是为了我的父母。”她停了一会儿,整理了一下思路,“父母终会慢慢变老,而我是他们唯一的孩子,所以我必须为他们做些什么。”

今年元旦,唐曦兰没有回国过新年。在中国人过春节的时候,她也在学校里忙着准备硕士毕业论文。父母为了联系女儿,已经习惯了用微信,和大多数中国父母一样,虽然没什么事儿,他们总会问女儿在做什么、吃过了没、论文写得怎么样,并且叮嘱她好好休息,穿暖和一点。这种再平常不过的联系,不琐碎,反而令人安心。

中国情结早在心里扎了根 神秘的乡村正在等她探索

唐曦兰回想起来,自己的中国情结或许很早就在心里扎下了根,“小时候我喜欢跟爸爸一起看李小龙、成龙的电影,对我影响很大。我们家还有很多俄语版的中国哲学书,像孔子、孟子的著作,爸爸很喜欢看,也会讲给我听。那时候我就觉得中国真是个神秘的国家,很想深入了解一下。”

现在,唐曦兰更觉得中国乡村充满奥秘。那些被她写进诗里的古村老人、河畔黄昏、斜阳草树、寻常巷陌都令她深深着迷。

“我知道,中国的农村里大部分年轻人想去大城市发展,读书、工作、生活,但是我觉得不管你在哪里,能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那是多么幸福。”她说,“我听说,中国的政策对农村的发展是很重视的,俄罗斯也是一样。现在慢慢有人渴望去农村生活,因为城市里的生活节奏太快了。我们西方哲学里讲,要过好当下,今天才是你最好的一天。所以,在乡村把每一个今天过好,一切都会好的。”

天黑了,唐曦兰暂别夜幕下灯光闪映的乡村。她将搭车去往义乌火车站,回杭州。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钟玮 文 杨子健 廉笑尘 摄/视频 编辑:王洁
 
动态信息 更多 >
· 幸福村里的“幸福经”
· 市领导接待群众来访
· 城市大脑“双月攻坚”成果发布暨下半年工作推进部署会举行
· “亲清在线”平台全功能揭开真容
· 杭州蓄力打造“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
· 下城区助力贫困山区女性自强奋进
· 杭州市代表团赴恩施州落实扶贫协作工作
· “大下姜” 生长记
· 奋力展现“重要窗口”的“头雁风采”
· “闭关”七年,杭州南站澎湃归来
西湖大学云谷校区明年竣工
爱你久久共迎百年
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举行 ...
版权所有 2006 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CopyRight © www.hzxcw.gov.cn  建议浏览分辨率1024×768 IE 6.0以上
联系电话:0571-85251618  E-mail: xcbxm@hangzhouit.gov.cn

浙ICP备07500146号-5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0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