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繁华的老城区,皮市巷和马市街之间,有所“深藏不露”的中学,那就是杭州第十中学。5月21日《都市快报》报道:杭十中竟然藏有1万多册古籍,包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古今图书集成》《万有文库》,以及诸如《溥通国文读本》《高等小学国史教科书》等许多珍贵的晚清中小学教材,还有翻译过来的《化学鉴原》《代数术》《微积溯源》……学校还专门建有古籍室来保存这些古籍。杭州图书馆古籍组的专家都惊叹:这是一个宝藏!
杭十中的前身最早是宗文义塾,创建于1806年。“宗文”是指以文为宗,是文与道的统一;1907年改为杭州宗文中学堂,1912年改为杭州私立宗文中学校,1956年转为公立,更名为杭州第十中学。两百多年的校史也让杭十中成为浙江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中学之一。 而这些古籍,正是当年私立宗文中学购入并保存至今的。最近杭十中在搞“晒古籍,阅好书”活动,一位初二学生的家长向媒体报料:“杭十中年代悠久,浙江能藏有这么多古籍的中学恐怕也就这么一所了!”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这座城里的地上地下藏有很多宝藏,不过一所中学经过时光的淘洗,还能藏有这么多珍贵的古籍,真当是奇迹。 杭十中有着丰厚的人文底蕴,名人辈出,民国时期更是大师的摇篮。包括教师在内的校友中,有教育家马叙伦,诗人刘大白、戴望舒,作家张天翼,历史学家吴晗等等。戴望舒1919年考入宗文中学,他后来写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的、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大概距离宗文中学不远吧! 好的教育非常需要这些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还要努力开启这些底蕴。类似“晒古籍,阅好书”活动,几年前杭十中还办过“新复古运动”,传承宗文中学的传统文化精髓,并以一种新的方式渗透到教学和生活中,可谓独具慧眼。 除了杭十中,杭州还有一大批中学的校史长达百年:杭高的前身是始建于1899年的养正书塾以及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杭二中的前身为创办于1899年的私立蕙兰中学和创办于1939年的国立浙江大学附属中学;还有杭四中、杭七中、杭十一中、杭十四中等等,都经历了百年沧桑。5月18日,杭高120周年校庆,万名校友返校同庆,并在典礼上宣告成立“钱学森班”,钱氏家族无疑也构成了一种宝贵的教育文化底蕴。 无论中学大学,教育的文化底蕴都十分重要。“国有成均,在浙之滨;启真笃学,求是育英。”这两天,浙大也迎来了建校122周年。浙大前身求是书院创立于1897年;如今浙大也以一个非一般的举措来庆祝校庆——在5月20日成立了艺术与考古学院,以文化传承来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意蕴凸显。 当然,仅靠底蕴还是不够的,在今天更需要弘扬光大。为了学子的成长,全世界都要让路;为了学子的成长,全人类都要托举——而文化底蕴,就是莘莘学子前行的最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