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本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浙江禹迹图》,为大禹研究开拓了新视野。这是我国第一张以省为单元,完备、系统编录大禹文化遗产的分布图。5月28日,一篇以《穿越4000年 探寻禹的足迹》为题的文章,讲述30余万字的《浙江禹迹图》如何再现大禹治水之路的故事见诸报端。《浙江禹迹图》在传统文化印记的研究、保护、传播、弘扬上,成为一次重要的创新示范。 目前,浙江大学联合哈佛大学正在打造中国第一个综合性“学术地图发布平台”,作为该项目负责人的浙大人文学院教授徐永明对此很感兴趣,他认为,《浙江禹迹图》完全可放到地图上来呈现,无论文字、图片、视频都可以直观地呈现给读者。一旦做成了数字化学术地图,就能够让“禹迹图”发挥更大的作用,那真当是造福大众、功德无量。 “稽山何巍巍,浙江水汤汤”,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笔下的水乡泽国的浙江。无论是4000多年前“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传说,还是当代浙江“五水共治”的实施,都绕不开家喻户晓的治水英雄——大禹。就在半个月前,杭州市以及5个所辖区(市)还获颁了浙江省2018年度“五水共治”最高荣誉“大禹鼎”。西湖历史上有位优秀“湖长”,他就是宋朝的苏东坡,他学大禹,重视治水,疏浚西湖,筑成苏堤;如今杭州和全省一样,有一大批“河长”,秉承大禹精神,通过治水治出美丽家园。 寻找禹迹,就是寻找大禹精神,就是寻找文化之根。日本曾整理过一份完整的“禹迹分布图”,细致标注了岛国上的132处禹迹,可见他们也十分崇敬大禹。大禹治水,依靠艰苦奋斗、因势利导、科学治水、以人为本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治水的成功;由此形成以民族至上、民为邦本、公而忘私、科学创新等内涵的大禹治水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源头,是中华文明史上的宝贵财富。 浙江是我国大禹文化保护、传承最好的区域之一。4000多年来,大禹的足迹和事迹,已遍布浙江大地,包括祭祀、遗存、地名、碑记、工程、诗词、歌舞、戏剧等,已深深扎根于浙江山水人文之中。浙江的禹迹图,一共收录禹迹209处,涉及全省11个市。 大禹因为治水,所以其踪迹大多沿江发生,浙江则集中在钱塘江一线。其中,大禹和绍兴的渊源很深,禹迹在绍兴最多,达59处;文献记载,大禹曾两上会稽山;“北有黄帝陵,南有大禹陵”,如今绍兴不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禹的归葬地大禹陵,还有禹陵江、禹陵社区、禹陵乡等等。而在这次禹迹图的编撰过程中,连海岛舟山都首次发现了4处大禹史迹,都是通过有关专家,分别从台湾方志上和舟山地名录上各发现两处。 在杭州,我们身边以“大禹”命名的地址、单位也不少,比如余杭区有大禹谷、大禹小学,西湖区有大禹路、大禹路小学,等等。老余杭有个地名叫“舟枕”,舟行千里、枕典席文,让人想到这该是大禹治水的泊舟之处……至于良渚古城外围发现的水利系统,倒是比传说中的“大禹治水”还要早1000年。 大禹更像是一种文化现象。在“大禹符号学”里,“大禹”是标识,是标杆,是今人探寻古人精神的地标和脉络。寻踪觅迹,就是为了精神寻源、文化寻根,就是为了弘扬大禹精神并落到实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