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芝兰之室”与“鲍鱼之肆”的典故,语出《孔子家语》——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比喻很生动,言浅而意深。但有没有人做过这么一个假设,假设将一条臭鱼放入“芝兰之室”,究竟谁会“化”了谁? 如今,以“包容拾荒者”而著名的杭州图书馆也正遭遇着“鲍鱼”闯入“芝兰之室”的尴尬:正值暑假,图书馆一座难求,然而在图书馆的沙发区域则是“躺倒一片”,长沙发被当成了床,短沙发上的人则把两腿伸向过道,一个个四仰八叉躺着,旁若无人、睡态可掬。如果单看这一处场景,把周边景物全都裁剪掉,没人会想到这是在图书馆,而会疑心是在一家“睡吧”。 这样一幅场景,与图书馆应有的氛围显然是不协调的。其一,图书馆是读书的地方,不是纳凉甚至酣睡的地方;其二,图书馆资源有限,不读书者着实不该占用读书人的资源,更不用说还一个人占两个人的位置。固然,其他不少读者也是为了纳凉而来,然而他们终究没有逾越底线——他们来纳凉,同时也读书。有人可能会说,杭图连拾荒者都能包容,难道就包容不了几个“睡客”吗?此话差矣!来读书的拾荒者与这些人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他是一位“读者”,而不是“睡客”。而且他们阅读前往往都会先洗手,原因是怕弄脏了书,从中映照出的是对书的爱惜、对读书这一行为的郑重,相比于那些横七竖八的睡客,高下自见。 包容,要看对象,要有底线,对不文明行为不可以讲“包容”,更不可以去“纵容”。图书馆拒绝睡客,对于广大读者而言,能免于资源被浪费;而对于那些睡客而言,则是一种有益的提醒,促使他们学会换位思考,照顾到别人的感受,不损害他人的利益。而听之任之,甚至还当成别样风景,其结果也可想而知,那就好比将一条臭鱼放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必然的,“久而不闻其臭”更加可怕。 浏览旧闻,早在2016年就有媒体提出过“对杭图睡客,包容还是劝离”的问题,至今都未解决,也就难怪相关报道要公开问计于民:“你有什么好办法,快来告诉我们!”其实“媒体报道”这种方式就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相信看过报道的睡客都会受到触动;图书馆也大可以将媒体报道制成标牌放在显眼位置,让大家有所敬畏。面对记者提问,杭图工作人员也说只要去“提醒”他们都会“配合”,那就多多“提醒”,不厌其烦地“提醒”,以“提醒”促使大家养成文明的自觉,而不是反过来,面对睡客们的“不自觉”摊开两手、徒唤奈何。 |